前述:筆者近期一直在關注音樂產業的新動向和各家商業模式創新。這兩天,數字音樂又有了新的動向:在繼周杰倫、周筆暢、BIGBANG之后,前EXO成員黃子韜也加入了數字音樂大軍,全新的數字專輯《T.A.O》預售僅6小時,便迅速突破了10萬大關!
對于數字專輯,內地著名女歌手周筆暢就曾明確表示:“我今后可能不會再做實體唱片了”。從目前來看,僅以QQ音樂為例,數字專輯的總銷量就已經突破250萬張,尤其是天團BIGBANG,更是累積了近200萬張的記錄性銷量。
在“唱片已死”的詛咒籠罩音樂行業多年的情況下,人們聽到周筆暢這句話似乎并不感到意外,畢竟很多人家里連可以播放CD唱片的設備都沒有了。作為80后,周筆暢的觀點非常具有代表性:“數字音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現在大家的消費習慣和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對于年輕人來說,只要有互聯網就不需要出門也可以生活,就算出門也可以不帶錢包,因為很多事情都可以手機支付。如今大家都在用手機聽音樂,現在還需要實體專輯嗎?”
音樂主流傳播介質的改變是確定且不可逆的,用戶獲取音樂的習慣已經改變,數字專輯看起來是必然趨勢。實體專輯未必會消失,但會變成像黑膠唱片一樣收藏價值大于使用價值的物品。然而在中國當前的版權環境中,發行純數字專輯這種嘗試頗需要勇氣,漂亮的銷量數字也并非看起來那么“理所當然”。但隨著黃子韜和未來越來越多歌手的加入,沉睡多年的唱片業似乎正在迎來新的黃金時代。
拿什么拯救音樂產業
在過去十幾年中,音樂產業大概是受互聯網沖擊最嚴重的產業之一。本來就喜歡買2元一盒盜版卡帶、5元一張盜版CD的中國消費者,借助互聯網免費下載和各種盜版鏈接,不用花錢就可以將海量音樂存入MP3中,讓版權保護原本就十分薄弱的內地音樂市場雪上加霜。
當數字音樂廣為普及,連跳廣場舞的老太太都知道網上能“下歌”。但是數字專輯在中國還是吃螃蟹一般的嘗試,因為正版專輯需要用戶花錢購買,眾所周知,中國內地用戶是被“寵壞”的,讓他們愿意付費聽音樂非常困難,當不用費力就能找到免費下載的盜版音源時,花錢則顯得有點“傻”。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唱片公司幾乎很難從數字渠道掙到錢。
據統計,中國有4.78億網民在線聽音樂,比美國總人口還多,但與美國相比,數字音樂的衍生收入卻微乎其微。國際唱片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數字音樂收入為9140萬美元,在全球排名第11,而排在第一位的美國高達35億美元,差了一個數量級。
很長時間以來,唱片公司的商業模式比較單一,基本以版權、唱片銷售和演出收入為主。版權環境惡劣、實體唱片銷量嚴重下滑,演出市場、增值業務市場規模萎縮,收入得不到保障直接打擊了音樂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從根源上造成整個產業的惡性循環。
就像手工工人失業并不能怪蒸汽機的發明,音樂產業的衰落也不能歸罪于互聯網。互聯網強大的傳播力和更方便的音樂獲取方式讓更多人成為音樂產品受眾,然而如何借助互聯網進行產業升級,讓受眾轉化為消費者,讓音樂產業進入可持續的良性發展模式,實現音樂收入和音樂品質的雙重提升,才是拯救音樂產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