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融合發展中心依托“總臺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智庫”,開展IP融合創新案例研究、開發、交流和推廣服務。在“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理念指導下,案例中心持續對IP融合創新優秀實踐進行跟蹤,旨在推動總臺優質節目融合創新,打造全媒體品牌集群。近期圍繞黨的二十大報道優秀案例,邀請行業專家分享在重大主題報道融合創新策略方面的研究與思考,陸續推出“黨的二十大報道融創精品案例賞析系列”,敬請關注。
【案例亮點】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中國夏糧喜獲豐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經濟新聞部創新推出了一篇由夏糧“數據”譜成的豐收曲。
總臺獨家從農業部獲得了夏糧收割每日數據,并運用音樂方式對數據進行“解析”。樂曲通過同一音階的不同排列和節奏變化,展現夏糧收割進程節奏,整曲頗具國風韻味。在數據音樂化表達的同時,作品還巧妙地運用“跳動的柱狀圖”視覺元素,傳遞了更多信息量。
《麥收曲》2022年6月23日在央視新聞客戶端首頁首發當天獲得全網轉發,央視頻、農業頻道、農業部系統的所有社交平臺號、“湖北日報”“河南農視”等部分地方媒體平臺均轉發此作品。
【案例賞析】
關于“豐收”的報道是我們典型的新聞報道“四季歌”,每年都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對于這種每年都在不斷重復的“老話題”,怎樣做出新意是比較困難的。因此《麥收曲》這個作品,敢于跨界,成功出圈,體現了融合媒體傳播的無限潛力。
具體來講,這個作品有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通感聯覺
“通感聯覺”是這個作品最鮮明的一個特色。“通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修辭手法,就是把描述A感覺的詞用來形容B感覺。比如“你笑得很甜”,笑容是一種視覺,但當我們用“甜”這樣一個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給人感覺反而更微妙,這就是“通感”的魅力。這個作品非常好地利用“通感”、利用“聯覺”這種方式打通了我們的不同感官。因為不同的媒體形態對應的就是人類不同的感官,所以這個作品把數據可視化配上合拍的音樂,讓我們可以“聽到”圖像,“看到”聲音,最終形成立體傳播。
二、時空聯動
地圖和時間軸是數據新聞常見的表現形式,但若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往往可以產生更加神奇的效果。在《麥收曲》中,我們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地區的糧食產量發生相應的變化,信息的飽和度與縱深度都非常強。
三、動靜聯結
在這個作品中,地圖、文字是相對靜止的,但音樂柱狀圖和非常醒目的產量數字是在不斷動態變化的。一動一靜,動靜相宜,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豐收的過程。
四、古今聯袂
《麥收曲》把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的數據技術完美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我們可以欣賞到特別優美、有節奏感的古風音樂,另一方面又能看到非常炫酷的數據可視化呈現,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完美的結合。
五、多方聯合
這個作品的主創團隊也是多元化的,有電視記者,還有數據分析師、可視化設計師、動畫制作人、音樂創作者、音樂策劃人等,可以說這個作品代表了一整條產業鏈,是一個多產業協同、多工種協作的范例,讓我們看到了各種不同產業、不同工種相互融合、協同攻關,最終產生化學反應。
六、多端聯通
《麥收曲》最早是在微博、微信和客戶端上首發的,之后又與電視頻道進行聯動,也跟網民的社交媒體進行聯通,打造了新媒體傳播矩陣,也強化了多元主體之間的協同,最終建構了一個主流輿論引導與傳播的共同體。
《麥收曲》這個作品通過以上六點達到了媒體融合創新的新境界,非常值得推廣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