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的國產片不同,《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選擇了一個拗口的片名,神秘而文藝,如同它的拍攝地布拉格。徐靜蕾說,她最喜歡坐在布拉格的老城廣場,哪個朋友來都陪著坐一下午。正在環游世界的孫紅雷剛剛到訪過,他們一起談人生困惑,老徐笑說這叫“大詞”。已經生活在夢想中的她,坦言失去親人才是最大的恐懼。
王朔編劇的異域愛情片,是否還有京味的幽默?她說你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王朔,這是一個講三代人愛情觀的電影。而面對中國媒體的集體“逼婚”,老徐更有她自己的灑脫,“是啊,他們都結婚了,我覺得挺好的,不是說結婚這個事本身好,而是因為結婚感到幸福非常好”,而至于自己什么時候感受一下婚姻的幸福,老徐則認為婚姻只是一種目前暫行的制度,而她本人很想拍一部婚姻制度被廢除之后的電影。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是徐靜蕾執導的第六部電影,王麗坤、吳亦凡、張超、熱依扎主演,預計將在2015年情人節上映。
談劇本:王朔寫愛情?會有什么大不同
記者:這次劇本是王朔寫的。
徐靜蕾:對。
記者:我想問一下,其實王朔在我們印象中,他對于這種小說的題材他會特別有靈感嗎?您請他來主要是看中他哪方面的?
徐靜蕾:其實我們寫劇本的時候,并沒有說我跟他說,來,咱們寫一個小鮮肉的劇本,完全不是這樣的。其實我是想寫兩代人的愛情的,當然后來說起來就覺得野心也挺大,因為你想把兩代人的愛情都說得特別清楚的話,恐怕一個電影的篇幅也比較難一點。但其實我們最終寫了是三代人,有吳亦凡他們那一代,然后有媽媽那一代,然后還有奶奶那一代。實際上現在寫了三代,但是確實因為電影篇幅的問題,它每一代都寫得比較困難,所以其實我們更多的重心放在年輕人那部分,這也是我自己愿意去想拍的那么一個感覺的。
所以并不是一開始就說,只不過后來想到演員的時候,才想到王麗坤、吳亦凡這些人,他也不管我,他說你愛找誰找誰演,跟他也沒關系。其實我們這個劇本也是有很多人了,我們現在編劇差不多得有六個,基本上是我自己在主要抓這個東西,然后請各種人來幫一些忙,然后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工作。當然王朔他是參與算比較多的一個吧。
記者:那這三代人的愛情當中最不一樣的是什么?你說到年輕人的愛心、媽媽輩的愛情、奶奶輩的愛情,應該有一個對比吧,比如說在這個影片當中年輕人的愛情是什么樣子的?
徐靜蕾:其實說白了,如果三代人比較起來,說大一點,可能真的都是跟時代有關系。比如說奶奶那一代人,她是在二戰后,二戰期間和二戰后,她發生的一些愛情的不管是悲劇也好,或者是什么也好,其實真的是由時代造成的,是因為二戰和戰后的一些東西。我們寫的中間那一代,當然那一代其實篇幅是比較少,它其實是一個男主角成長的背景的。她其實是第一代跟東歐做生意的那些人,然后就出國了,就像秀水街那代。
其實我小時候都知道,他們的生意其實就是向東歐出口什么的,可能一個攤位都已經做到近一年多,有一個億的流水,他其實是那一代人全家移居到了國外,包括一起做生意。我覺得這個挺普遍的,好多是這樣。小孩子出來又是受了另外一種教育,其實跟父母真的是已經完全不同的人了,我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說起來是生長在這個家庭,可是他所受的教育或者是什么,比如說我們其中有一個編劇是,這個例子不太合適了。反正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包括我自己的姑姑和我的侄子,他們的小孩也是二十三四歲,就是吳亦凡這種年紀,可是他們跟他爸爸從各方面完全是兩種人了,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包括愛情觀我覺得也是一樣,至少在我們這個故事里,奶奶那部分的故事其實更多的是受時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然后到第二代人,可能是他們碰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機,就是自己到了中年的困境,年輕的時候可能努力、拼搏,然后做事業,到了中年以后發現,很多東西就要重新認識了,因為這個世界也變了,跟他們年輕的時候也不一樣。小朋友這一段,年輕人這一段,有的時候其實我寫劇本的時候就有特別明顯的感覺,愛情片你說這兩個人好還是不好,怎么好,怎么不好,這能有多大點事,如果跟過去的時代比起來,好像怎么寫就感覺它是很容易很親,就會很親。所以其實這也是我為什么要加一些,因為我也沒有說完全就想拍一個小孩那點事。
其實你說兩個人好和分手能因為什么原因,分手其實大的來說就是兩種原因,一種是第三者,一種就是日久生厭。其實真的說來說去就這點事,當然要靠很多細節來把它填充進去。其實里面加了我自己挺多東西的,包括從一開始這個女孩出門,當時我奶奶去世我就去了紐約兩個月,我連我弟弟的婚禮都沒參加。其實現在想起來覺得我弟弟一輩子結一次婚,我連婚禮都沒參加,但當時那種狀態就是這樣的,我覺得我不想在這個地方再呆一分鐘了,就是那種感覺。但是女主角的設定跟我自己又有不一樣的地方,她還有其他的一些設定,但是很多初衷其實都是我想的,包括我們里面編了一些好玩的東西,都是我自己的一些小愿望,讓他們來實現,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記者:能舉點例子嗎?
徐靜蕾:這個一舉就劇透了。因為說實在的剛才我們說這是愛情片,真的沒有多少能夠說很新鮮的故事橋段也好,新鮮不到哪去,其實都是靠一些細節,如果這些細節都說出來了,好像現在有點太早了,因為離上映還挺遠的。但是好像傳統電影我最近看到的,我覺得還是《北京遇上西雅圖》是很完整的,它算是一個電影敘事,可能有些地方我們會有不同的看法,當然它本身帶有一些話題性,可是它從電影本身是完整的,它敘事是完整的,它的鏡頭語言表述整個都是完整的。可是我覺得這種電影其實真的挺少的,是票房很好,但是不管這叫傳統電影也好還是什么電影也好。因為我是覺得電影應該是符合電影一個基本的完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