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視頻時代”進入飛速發展期,網絡綜藝也借勢開啟了“跑馬圈地”的時代。不同與電視綜藝的種種局限性,網絡綜藝不僅僅能玩出更多花樣,更是在“把握用戶心理”這一點上做到極致。騰訊視頻的《搜神記》就用“真實”與“情懷”示范網絡綜藝的強大與完美。
1.平視角度:深度、紀實、娛樂化
訪談,是綜藝節目中長盛不衰的一個類型。在傳統電視綜藝節目中,“訪談類”綜藝節目存在兩種極端:“高大上”和“接地氣”——要么采訪各國政要、經濟巨頭,要么上演貴圈八卦,極盡揭開隱秘之能。鮮少有這樣一種模式:將文化與娛樂結合到一起,無需仰視,覺得嘉賓高不可攀;無需俯視,覺得內容俗不可耐。而訪談者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與80、90后群體位置更平等,互動感更強。
純網綜藝節目、跨界紀實真人秀《搜神記》在騰訊視頻上線,跨界達人馮唐擔任主持人,搜羅各行各業的“大神”制作成13期節目,并以此為基礎撰寫13篇短篇小說。13位作為小說原型的人物,來自各行各業:
嘉賓有傳統意義上的公眾人物,例如馮唐的朋友“老羅”羅永浩,一個演說領域代表人物;
也有各個行業的特殊代表,如艾青的小兒子艾丹,對古物和高古瓷器有高超的鑒賞能力;
“訪談”、“紀錄片”、“真人秀”,三者重合組成的同心圓,訪談在于深度,紀錄片忠于紀實,真人秀相對娛樂化,三者結合在一起,讓觀眾在娛樂之中感受到“神”的真實與與深度,短短的20分鐘就能讓觀眾們感受到真的魅力。
2、真實還原,從人到神總共分幾步
從70后、80后,到正當時的90后,對權威的叛逆是三代人隱藏在骨子里的基因。因此,對于各界“大神”,人們懷著一種矛盾而又的復雜的心態:既覺得其高不可攀,又覺得其未必完美。
《搜神記》則是打破“神”的神話,將人們賦予這些大神的標簽更加具體化、形象化;馮唐以“咄咄逼人”的姿態出現,與嘉賓針鋒相對,大膽犀利的拷問,步步緊逼的節奏將大神逼到墻角。在這樣的緊張交鋒中,大神也逐漸展現出大神的智慧與魅力,不僅在巧妙間化解馮唐的招數,同時,還在有形無形間將局面變得更加復雜。
這種“還原”將神便成人,在告訴大家為什么人會成為神,在馮唐的刺激下,“大神”功力全開,人格魅力和成功要素將影響年輕一代。這種與當下互聯網思維的吻合,必然受到網友們的歡迎,所以網友們這么說:
“不僅僅說的是大神人物更說明了人生很有哲理性,細細品味其中大部分都能用進生活。”
“太短了,先看一些談話細節,方有所學習。”
“喜歡這個節目,你在教育大眾哦!傳播做人做事方法,了不起。”
(部分評論截圖)
以獨特的風格,找到最適合的受眾,《搜神記》做到了。
三,情懷之上,男性用戶居多,網羅高購買力人群
在傳統的眼光中,綜藝節目被定為取悅大部分觀眾的存在。但實際上,還有一部分“沉默存在”的訴求并沒有得到滿足。而《搜神記》作為“文化與娛樂”的混血,既有娛樂節目會有的戲劇效果,同時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種復雜的“情懷”表現讓《搜神記》得到了這群人的關注與喜愛。
據統計,觀眾群中,男性用戶超過60%;本科及以上學歷者達到75%;35歲以下高購買力人群接近90%。所以,“馬自達”會選擇這樣一個節目去冠名:節目本質注定節目受眾,這一部分受眾也正是“馬自達”品牌最重要的一部分潛在客戶群體;大神嘉賓們的“真性情、真本事”帶動的商業價值與“馮唐+”現象碰撞,發酵而出的多元效應成為節目最大的亮點。正是追求“技”和“藝”的這種高品質高逼格調性的合拍,最終成就了節目與馬自達品牌的“聯姻”。
總結: “搜”為尋找之意,“搜神記”即為尋訪能被稱之為神的人,13個小說中的人物對應13個現實中的神,巧妙的設計足見用心。以神的名義,還原人的故事,環環相扣足見品質,馮唐用這樣一檔節目告訴眾人“神的本質”,也因此吸引觀眾隨之去探尋,神為什么是神,也隨之去思考,人怎么成神。代入感+文化感+綜藝感,真實與情懷聯結在一起,這是《搜神記》獲得眾人追愛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