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讀馮唐的書是在2012年,那是一本散文集,叫《三十六大》。那是三十六封非常有趣的信件,當然有些是有真實的對象的,而大多都是假想的或者內心深處的模糊故人,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在讀完之后,去尋找他另外的作品。
隨后我依次讀了他的青春三部曲《北京,北京》、《萬物生長》和《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還有《天下卵》、《女神一號》,以及專程去香港購得的《素女經》。談不上有多了解,但至少對馮唐的文字力度是有些許體悟的。
還說那本《三十六大》,在第三十五篇《大是》一文中,他對韓寒的代筆門事件做出了一些評價,還首次提出了文學是有金線的這一說法。他說:“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于門外人,若隱若現,對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馮唐的“金線論”一時間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褒貶不一。
我是相信有金線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之心”,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一定沒有死絕。同樣的道理,我也相信在電視節目領域也存在一條“金線”,就像文學很難量化一樣,節目的好壞也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好的節目一看就知道,比如騰訊視頻的《搜神記》,就似那一條衡量網綜品質的“金線”。
如今的網絡綜藝品類繁多,雖然整體早已從劣質感過渡到大制作高投入,但低俗者始終存在。誠然,在互聯網平臺,多樣化是大勢所趨,畢竟每個人的需求各不一樣。但是,正因為如此,網絡綜藝就更需要有高品質的有深度的好內容,能使人輕松歡樂的節目太多,能讓人有所思考有所收獲的節目卻寥寥可數。
出版人路金波說,“莫言是地上長出來的,好結實。馮唐是天上掉下來的。我想他能飛得很遠”。的確,馮唐早已成為大家公認的跨界小能手,過往履歷光鮮且被人熟知,就不再贅述。不過,現在的馮唐似乎與電視圈走得有些更為密切,去年浙江衛視的《出發吧愛情》中,馮唐居然擔任了整季的主持,而最近,又在騰訊視頻的原創節目《搜神記》中玩起了與友人的技法較量。
《搜神記》到底在搜什么?
《搜神記》實為騰訊視頻出品的一檔跨界紀實真人秀,以馮唐為核心,每一期對話一位各自領域里面的“大神”,這些“大神”多為善于技精于藝之人,馮唐要與他們進行某種技能的斗法,如果能戰勝自己,馮唐就為其寫一篇小說,一共13期,最后將13篇小說結集成書,是為《搜神記》。
其實斗法只不過是一個噱頭,因為無論輸贏,馮唐都會為其創作小說,看的是一個過程。但冷眼君想說的是,《搜神記》的這種節目形式是從未有過的一種嘗試,介乎于真人秀和紀錄片之間,沒有固定的模式,而且每一期的“大神”毫無關聯,13期節目,將涉及到13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這是騰訊視頻在原創視頻內容上的一次大膽嘗試。
目前《搜神記》已經上線播出了三期,出場的三位大神分別是:演講大神羅永浩、天婦羅大神雪葳和古器物鑒定大神艾丹。可能除了羅永浩,后面兩位觀眾都不太熟悉,屬于極度符合節目定位的隱藏高手。
何為“大神”?應該就是在各自領域中有極其深度研究的人。羅永浩的入選除了本身具有爭議之外,還因為他創辦的錘子手機,每次的發布會,他的演講都會被人熱議和追捧。雪葳是典型的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師承日本的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回國后創辦自己的料理店,可以說,雪葳的天婦羅在國內無人能出其右。艾丹其實是馮唐的老朋友,在《三十六大》中,馮唐曾專門有一篇是寫給艾丹的。艾丹為艾青之子,算是京城里的傳奇人物,尤其是在古玉鑒賞領域有著極高的水準。
這些人被《搜神記》重新挖掘出來的意義不僅在于讓人知道,更是希望能通過每一期的對話與斗法,讓觀者能有那么一些價值觀上的思考和人生態度上的慎思,節目不長,但求每期的內容能意味深長。所以在喧囂的互聯網內容之下,《搜神記》是一檔能讓人靜下來仔細玩味的視頻節目,在不斷打磨著自己創造的那條“金線”。
漸入佳境的三個故事
應該說,已播出的三個故事是呈一種上升的態勢而出現的,可能是因為全新的節目形態讓節目組自身也在摸索,但是不管怎么樣,《搜神記》在堅持用一種從未有過的方法講故事。
羅永浩作為第一期的主人公,多少會因為其爭議程度,而且馮唐和羅永浩都是具有多個社會標簽的跨界人物,跟節目的定位也非常符合。在節目中,羅永浩再次巧妙的完成了自黑與反擊的任務,馮唐也有對他有了全新的認識。羅永浩也首次在節目中透露了他在準備演講過程中的一些細節,一般兩個小時的演講,之前至少要準備兩百個小時,這是羅永浩作為演講大神透露給觀眾的數據。
馮唐和羅永浩的演講斗法
雪葳的故事應該是冷眼君比較喜歡的一類,因為很容易讓人想到“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師承日本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的雪葳,回國后創辦了自己的料理店,其技藝,在國內應該無人能出其右。總的來說,雪葳的故事相比第一期的羅永浩,更具有大神的傳奇色彩,而且增加了很多能夠體現其技藝高超的比拼環節。師父的助陣,美食家們的品鑒,讓天婦羅的比拼變得妙趣橫生,又不失專業。
雪葳在挑戰炸油條
總的來說,在故事層面的敘述上,第二期的有效細節更為豐富,精于一項技能的雪葳也足以符合大神的頭銜。雖說在這一期中的斗法形同虛設,但從故事性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艾丹的故事應該是最好的,到了第三期,節目組也像搜神似的搜到了這個節目應有的敘事節奏。在這一期中,旁白解說換了人,新的旁白更具磁性和年輕的感覺,是為另一種進步。艾丹算是馮唐的一位老哥哥,同時也是他在古董鑒賞方面的師父,在《三十六大》中的《大好》中,馮唐曾專門撰文與之探討過。所以,在這一期的故事里,重頭戲的師徒斗法,頗有看頭。
斗法前的馮唐和艾丹
在這個故事里,師徒的古器鑒賞的斗法是開播以來對斗法這一設計最好的展現。雖然稍顯拖沓,但是在這個古色古香的場景之下,這樣的斗法顯得格外有味道,也更好的詮釋了“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樂”。
《搜神記》的金線是什么?
可能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但《搜神記》的價值其實是在于其特有的人物背景之下的故事結構。
看起來節目每一期是在介紹一位“大神”,看看他們如何之神。但其實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馮唐的存在,讓馮唐和每一位“大神”之間產生了奇妙的反應。這還不像主持人和被訪嘉賓之間的那種關系,而是有一種馮唐去探尋自己好友時的親切感,是兩個具象人物之間重新營造出來的一種新的故事結構,是一種高級的呈現。
傳統意義上的訪談節目都是單向的,被訪嘉賓滔滔不絕,主持人偶爾引導。而在《搜神記》中,馮唐和“大神”其實互為提問者和被訪者,因為彼此熟悉,所以故事的敘述會呈交叉狀,馮唐的備采,以及馮唐對“大神”的好奇,互為關聯,加上剪輯的加分,讓節目的故事節奏更加合理。尤其是第三期的艾丹,節目組在短短的30分鐘內,竟然采用了章回小說的技法展現馮唐和艾丹之間的故事,非常有想象力。
不管最終馮唐的小說集《搜神記》能不能真的出來,或者能不能賣得很好,但冷眼君相信,作為一檔網絡綜藝的《搜神記》,正在建立起一條品質的“金線”,這才是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