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明星,《梅蘭芳》中演繹六位風流人物。與梅蘭芳相關的這些人物,大多可各自成就一段傳奇,但是經過電影的雕刻,他們又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究竟這是不是他們的本來面貌呢?本報在此為你一一揭開答案。□首席記者穆晨曦
孟小冬棄情,還是棄權?
飾演者:章子怡
戲外
與梅蘭芳一樣,孟小冬也出身梨園世家,祖、父兩代皆為京劇老生,家學淵源,7歲就開始登臺演出。京劇老生扮演的無外乎忠臣良將、壯士義仆,用過去的話說,老生就是專演“帝王將相”的。天生好嗓子的孟小冬,最難得的是全無一絲雌音,一抬手一投足,莫不端莊沉穩;一句說一聲唱,莫不蒼涼激昂,所以名滿京華,人稱“冬皇”。
與梅蘭芳在京城會面兩年后,孟小冬經“梅黨”介紹與梅成婚,但四年之后即告仳離,其間緣由種種,一是因為轟動京城的血案,二是因為梅蘭芳沒有兌現曾經許諾的名分。傷心之余的孟小冬一度皈依佛門,但復出之后拜余叔巖為師,成為正宗余派傳人,功力更勝少年。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壽,她最后演出兩場《搜孤救孤》便告別舞臺,后隨杜家遷去香港并嫁為第五房夫人。次年,杜月笙病逝后仍居香港,生命中最后十年則在臺北度過。
戲內
今日回頭再看孟小冬的相貌氣質,依然非同尋常女子。也許正是因為唱生行的緣故,成人后的孟小冬喜歡男裝打扮,而且在作風性格上,也具有男人氣魄,專橫起來毫不通融。她的性情孤傲,不甘居于人下,也是最終導致她與梅蘭芳分手的重要原因。在那男尊女卑的時代,夫妻怎能真正旗鼓相當?須生之皇、旦角之王,縱然舞臺上是天作之合,可相處時卻必有一傷。
電影中孟小冬戲份很少,只有六場,而與梅蘭芳也僅限于紅顏知己,精神戀愛成分居多,四年婚姻,似乎被幾個月的邂逅一筆輕輕帶過,這些并不符合人物史實。如此處理,究竟是不是梅家后人仍然不認同梅孟這段婚姻,還是干脆就不承認二人之間有過正式的名分,不得而知。而孟小冬雍容大度,起先不計名分,后來又為了梅的前程而主動離去,這似乎也太過美化,誰人不知孟小冬剛強好勝,為了“名分”這兩個字爭了一輩子,但到最后也沒有得到,只嘆命運弄人,令“冬皇”之戲迷不勝惋惜。
梅蘭芳凡人,還是完人?
飾演者:黎明、余少群
戲外
梅蘭芳1894年生于京劇世家,祖父梅巧玲曾是慈禧太后座前的紅伶人,梅蘭芳無可選擇地入了京劇行當。10歲便開始登臺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1913年他初次到上海演出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
梅蘭芳曾多次赴國外演出,將京劇文化介紹到了海外各國,被稱作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者。抗戰爆發后,日本人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粉飾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期間蓄須明志,暫別舞臺。抗戰勝利后,梅蘭芳在上海復出。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
梅蘭芳一生之最大魅力,在于“臺上男人皆欲娶,臺下女人皆欲嫁”,而其對京劇的最大貢獻是勇于創新,排演了許多新戲,如《霸王別姬》、《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
戲內
梅蘭芳先生的一生成就太高,不少稱號加諸于身,但陳凱歌說,他想將梅蘭芳還原成一個凡人。可在電影里面,我們很難看出梅蘭芳是個“凡人”。
縱觀電影中梅蘭芳的人生,從頭到尾都套著“紙枷鎖”,似乎京戲這一行他不敢不入,不敢打破。電影中,梅先生并非一生鐘愛京劇,反而中年之后,對京劇開始有所排斥。認識孟小冬后更加叛逆,甚至戲院老板請他救場都不為所動。如此講述,并不見得就能證明梅蘭芳是個“凡人”,反而給人一種“男怕入錯行”的感覺,同時還失去了梅蘭芳與京劇之間那份血肉相連、不可分割的感覺。
余少群神形兼備
梅蘭芳一生愛惜羽毛,一切全從美感出發,造型師陳同勛覺得只有白色能代表梅蘭芳的氣度,所以梅蘭芳在電影里基本上都穿白色。余少群那一襲白色豎領長衫,襯托得少年梅蘭芳瘦削清雅,與朱慧芳等一幫“庸脂俗粉”相比,那真正是一朵清冷孤傲的梅花。余少群片中的京劇扮相艷麗非凡,盡管唱腔并非本人所為,但其念白做打極為肖似,其身段曼妙之處超越想象,看片之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