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讓我們見識到了舊時代的藝人和演藝界,狂熱的粉絲,暗涌的潛規則,強勢的經紀人,勁爆的PK等等,我們今天玩的,都是別人昨天玩剩下的。有些出入都在叫法上,我們叫天王人家叫角兒,我們叫潛規則人家叫狎優,我們叫娛樂包身工人家叫守住心里這份孤單……
有人就有江湖,藝人的江湖就是演藝圈。娛樂圈里沉浮的藝人許許多多,一個一個星星匯成了銀河。然而最受關注的還是最大最亮的那幾顆。他們現在被稱為“巨星”,過去則被稱之為“角兒”。
劉德華是今天的天王,見誰都如沐春風,媒體恨不得他出來選特首;電影里的十三燕代表了舊時代的“角兒”,家藏慈禧御賜的黃馬褂,正經兒梨園領袖,一舉手一投足,都那么有派;梅蘭芳則是新時代的“角兒”,到了海外也受到洋人的熱捧,被封為新的“伶界大王”,誰都喜歡他。
巨星就是票房的保證,而“角兒”沒到,觀眾們就要鬧場。巨星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媒體的關注,而“角兒”的私生活也受到大家的議論。巨星享盡人世恩寵,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是卻不免被身邊人架空,活在不勝寒的高處,心中充滿惶恐;而“角兒”集萬千寵愛與一身,卻要時時聽從“邱如白”們的籌劃,被綁了架似的恪守著心中那份孤獨,惦記著何時才能做回凡人……
PK一詞來自網絡游戲,意思等同單挑,在超女選秀中發揚光大。PK很緊張刺激,因為是勢均力敵的兩大高手狹路相逢,而PK也很無情殘酷,因為贏家只有一個,輸家要退出戰場。
《梅蘭芳》中扣人心弦的十三燕與梅蘭芳連打三天對臺的賭約,便是那個年代的PK。一個老當益壯,一個年輕氣盛,雙方的實力不相伯仲。而各自的“粉絲”們為了這場PK各顯其能,有的開設外圍賭盤,有的深入各大院校廣泛宣傳。那街頭的大幅海報,令人也不免聯想起選秀火熱的年代,粉絲們造勢拉票的場景。
打對臺的結果,是年輕的梅蘭芳獲得了“座兒”們的追捧,順順當當成了“角兒”,走上新一代的“伶界大王”的道路。輸掉的十三燕,則遭遇了流氓的鬧場,散場后突發疾病,永遠的告別了戲臺。PK,永遠是這樣殘酷。
當代明星的粉絲叫“明教”、“玉米”、“仙后”,梅蘭芳的粉絲則統稱為“梅黨”。邱如白、馮六爺這些圍繞在梅的周圍出謀劃策的,大抵就是當年的粉絲高層,亦稱“粉頭”;而包括日本軍官田中隆一在內的觀眾,則是普通的粉絲,或者說,散粉。
有人說,梅蘭芳的地位,來自于“梅黨”的追捧,就好像是現如今一個個普通人家的大姑娘小伙子被粉絲團捧成了人氣王什么的。但歷史上的“梅黨”更加彪悍——— 癡迷梅劇邊看邊哭者有之,手捧首飾盒子往臺上大撒珠寶者有之,猛追梅大爺不成遂與其照片結婚者亦有,可謂“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片中癡迷梅蘭芳,不惜持槍闖入馮宅,想殺了孟小冬的持槍男子,是馬克·查普曼、約翰·辛克萊、麗娟·楊在這一刻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不是一個人!
如果大家都只是老老實實臺上唱戲,清清白白臺下結婚,那么娛樂圈基本上就成了清水一杯,有營養不浮躁但是毫無趣味。而緋聞便是味精,有了它,清水可以擁有各種味道,精彩媲美老火靚湯。任何演出、影視劇、專輯,必然伴以主人公新鮮緋聞的出爐,這已成現在娛樂圈的固定套路。
劇中梅蘭芳遇到了孟小冬,為了能約佳人看場電影,甚至想放著滿場觀眾不管犯上那么一回渾!這場“梅郎”與“冬皇”之間的化學反應,自然被精明的馮六爺察覺到,安排了二人同演《梅龍鎮》。臺上“游龍戲鳳”越唱愛越濃,臺下戲迷津津樂道看戲也觀情,假戲真唱緋聞上身。可惜和大多數的緋聞男女一樣,雙方還是選擇了事業為重和平分手,只落得一番春夢了無痕。
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子,憤然挑起了反“潛規則”的大旗。今日大家恐怕忘了那個張鈺,但卻不會忘了用肉體換走紅是“潛規則”的真諦:“他/她是怎么紅?”“嗨,被誰誰潛過唄”——— 這就是大眾眼里的娛樂圈。
而青年梅蘭芳被表哥拉著見的那個魯二爺,大概也是當年的幕后BOSS,捧誰不捧誰就是一句話,就看你是不是乖乖的陪著他喝喝花酒。也正是因為那時候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