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母親節前夕,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廣東省城市社區建設研究會“幸福廣東文化大使”、“李式唱法”創始人、詞語作家、音樂制作人李松華在珠江鋼琴創夢園舉辦了一場個人音樂分享會。“這次回到江西老家,發現母親的聽力已經不大靈敏了,很怕今后沒有機會再為母親唱歌,所以就打算辦一場獻給媽媽的音樂分享會。”李松華介紹說,他要演唱的一首歌曲是《燭光里的媽媽》,歌詞中媽媽的樣子,正是他兒時對媽媽的點點記憶。“你的黑發泛起了霜花......你的腰身變得不再挺拔......你的眼睛為何失去了光華。”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
祖籍廣東梅州的客家人李松華,出生長大則是在江西。“我媽媽是江西上饒的,之前我們是在江西上饒工作生活,隨后遷到了江西鷹潭,后又因父親工作調動,隨父親到了尋烏縣定居。”
李松華告訴記者,他是在1997年就來到了廣東廣州,“當時是中國唱片公司搞了一個簽約歌手培訓班,我就報名參加了。”他說,也是從那時開始,他認識了吳頌今老師,之后一直在跟著吳頌今老師學習。
也是從那時開始,李松華開始從事音樂行業相關的職業,“我既是歌手,也兼作一些歌手的經紀人,同時也會作為制作人創作一些歌曲。同時也比較喜歡做一些統籌工作,安排作曲、作詞、編曲等,有些類似于總策劃之類的工作。”他告訴記者,自己特別喜歡去做一個統籌的工作,比如統籌安排好了一場音樂會,就會覺得特別開心。“盡管可能掙的錢并不多,但還是自己挺開心的。”
怕媽媽再也聽不到兒子的歌聲
5月13日,在母親節前夕,李松華決定做一場自己的音樂分享會,將自己對母親的愛用歌聲表達出來,然后錄制好放給遠在江西老家的母親聽。
“今年是清明節和五一我都回去了老家看媽媽,發現媽媽的耳朵似乎不大靈敏了,我真的怕她哪天再也聽不到了,而自己還沒有來得及給媽媽唱想唱的那些歌。”
李松華說,在父親去世的9年時間里,他每年都會回到老家祭奠父親,會在老家呆上一段時間。而每年的五月一日,剛好又是母親的生日,所以基本上每年也會回到老家為母親慶祝生日。
“我也很想媽媽能夠來到廣州聽我唱歌,但是她因為身體的原因暈車,一上車就會嘔吐。現在稍微好了一點,在她年輕的時候甚至會吐出黃色的膽汁。”李松華說,他舉辦的音樂分享會中的一首他要演唱的歌曲就是《燭光里的媽媽》,“你的黑發泛起了霜花......你的腰身變得不再挺拔......你的眼睛為何失去了光華。”
他告訴記者,這首《燭光里的媽媽》正是描述了他小時候眼中的媽媽。他說,在他小的時候,媽媽是墾殖場的一名職工,專門負責裁裁剪剪的工作,現在可能是叫做服裝設計,而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就是一名裁縫。“自己設計,自己剪裁,自己縫紉,都是一個人搞掂的。”
“那個年代一到了打雷下雨的時候就沒有電了,但是媽媽手頭的工作不能停,就在煤油燈照明的情況下繼續加班加點工作,而到了沒有煤油的時候就會用蠟燭照明。家里當時準備了一捆一捆的蠟燭。”李松華說。
記憶中的媽媽,在燭光下踩著縫紉機
“而媽媽在燭光下踩著縫紉機縫紉制衣時的情景,深深地刻在了記憶中。”李松華說,特別是在冬天過年之前的時候,有許多衣服需要加班加點趕制出來,母親也是為了多賺一點錢養活家中的四個孩子,“那時幾乎是沒有幾天睡覺的,我和兄弟姐妹一早起來的時候,還能夠聽到媽媽噠噠噠噠踩踏縫紉機的聲音。”
李松華說,所以當自己唱起這首《燭光里的媽媽》時,自己的眼前特別有畫面感,心中也特別有感觸。“這次回家給媽媽過生日的時候,我幾乎是大吼著聲音過完的,媽媽的聽力已經不大行了。”
他回憶說,在他小的時候,有一次媽媽背著縫紉機下鄉去為別人裁剪衣服,而哥哥姐姐去場里食堂打飯的時候,發現本來準備好的菜票忘記帶了,只帶了飯票,“那時其實是可以先欠著的,等爸爸媽媽回來拿給食堂也沒事,但是他們不敢。”也就是那天,他們吃的飯是用豬油加了熱水壺里的開水一泡,加了醬油和粗鹽泡飯吃。“那次媽媽回來之后看到我們吃的飯后,眼淚就啪嗒啪嗒往下掉,也是從那之后,媽媽也再也沒有丟下過孩子下鄉去了。”
他告訴記者,那次豬油泡飯的事情之后不久,他爸爸就調往了江西鷹潭工作,而媽媽也在鄉里開了一間裁縫鋪,收了七八個徒弟,媽媽也再沒下鄉為別人裁剪過衣服了。“那個年代媽媽是家里的財政大臣,司務長,廚師,保姆,每天有干不完的活,還時常幫助別人。”
媽媽年邁摔倒后,堅強又了站起來
“那時爸爸是當地農業系統的一個副局長,工資只有39元,后面才加到了40元。”李松華說,曾經有人向父親送了10斤的花生,父親都不收退了回去,非說是“行賄受賄”,所以家里賺錢的重任還是落在了媽媽的身上。“我們從小到大的的水果就只有一種——甘蔗,每次趕到甘蔗成熟的時候,家里總會買一捆一捆的甘蔗作為孩子們的水果吃。”
他告訴記者,他的媽媽是一個很好的人,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左鄰右舍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她的。“其實我們家庭就是一個本本分分的普通家庭,父親在單位上班,工作有了調動,家就從一個地方搬到了另一個地方。”
“媽媽今年已經87歲了,她在10年前摔過一跤,然后就腿部粉碎性骨折,在床上躺了兩三個月。”李松華說,媽媽還是極其堅強的,只要能夠稍微站起來一點,她都會自己慢慢地挪動爬一下。“因為她知道,很多老人在摔倒之后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了。”
如今,盡管媽媽沒有恢復到曾經的狀態,但是通過四腳的拐杖可以自己慢慢地挪動走一走,挺了不起的。
“另外媽媽的眼睛也不大好,可能是年輕時在昏暗的燈光下用眼用得太厲害了,導致兩只眼睛都出現了白內障,一只眼睛做了手術可以看清晰一些,而另外一只眼睛則看東西是模糊不清的。”李松華說。
媽媽在熟悉的旋律中,才能漸漸入睡
“這次清明節祭奠完回家吃飯的時候,媽媽就輕聲哼起了自己會唱的一些歌曲。”李松華回憶說,當時由于只是哼唱,子女們都沒有太聽懂媽媽哼唱的是什么。但是有幾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媽媽好》《在那遙遠地方》等還是被識別了出來,出于好奇,他就為母親錄了一小段幾十秒的音頻。
“媽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喜歡上的唱歌。”李松華說,父親是大學畢業后分配到的單位上,所以更加會唱歌,“爸爸媽媽從小就教我唱歌,我也是受到他們的感染才去唱歌的。”
他回憶道,那時候在墾殖場來了一些上海來的知識青年,他們就喜歡用“大白兔奶糖”哄著小孩唱歌,唱一首歌給一顆糖,“掙的糖都拿回家分給了哥哥姐姐們吃,我是家里掙零食掙得最多的。”
待孩子們都長大之后,離開了家,家中變得安靜了下來。李松華還是給媽媽買了一臺播放音樂的播放器,里面有100多首那個年代的歌曲。“我們都覺得很大聲了,但是媽媽還是覺得聲音不大,就這樣伴隨著那些曾經的老歌,媽媽才能在熟悉的旋律中入睡。”
李松華的媽媽說,小時候她希望孩子們能吃飽穿暖,別生病,健康成長,長大后則希望孩子們注意休息,出門注意安全。讓孩子們別省錢,吃好點,她不需要孩子們給錢,她自己夠吃就行了,不希望孩子們擔心她,不給孩子們增加負擔。
母親是溫暖的“家”和“避風港”
“其實我也沒拿到贊助,但是開一場獻給媽媽的音樂會還是很有必要的。”李松華聲音有些沙啞地說,在音樂會舉辦的前幾天,他剛剛查出患了急性咽喉炎,正在吃藥。“相信我還是能唱好的。”他說。
他介紹說,舉辦的音樂會一共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致敬經典”,他解釋說,他曾經看到過去的歌手如今也在短視頻上做直播唱歌,由于唱不太動了,就被網友們認為是模仿本人騙人的,但實際上網上歌手就是他本人。“那個年代的歌曲還是很經典的,想這些歌手和前輩們致敬,他們真的很了不起,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
另外一個部分就是“與我同行”,李松華說,這部分演唱的歌曲都是年輕一代的新生力量,和他們一起唱歌,教會別人唱歌,與他一起同行。他解釋道,在一些學音樂的學生當中,還是有些學生的家庭條件有限的,可能孩子上學都需要全家傾其所有,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年輕歌手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盡快的成長起來。
最后一個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是我的力量 獻給母親的歌”。李松華說,最后的《燭光里的媽媽》是自己最想獻給母親的一首歌,而《你是我的力量》這首歌,也呼應了媽媽是我們的力量的意思。
他告訴記者,媽媽說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去讀軍校,那時候外公覺得女孩子不需要讀啥書,能干家務,做農活就好,所以就少讀了幾年書。“對媽媽我們無怨無悔,她最好的給了我們,從小到現在家里剩飯剩菜鍋巴都是她一個人包的,干的活是最多的。母親在,家就在。母親那邊是溫暖的家和避風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