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5日-6日,由政經國論與牛津中國論壇聯合舉辦的首屆倫敦政經-牛津中國論壇在上海舉行。6日下午,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受邀出席文娛分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與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導演高希希等行業嘉賓,就“融合與重塑:后疫情時代的文娛行業趨勢與布局”展開圓桌討論。
王中磊表示,自疫后復工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一直引領著全球影院復工的腳步,影院復映的48天之后,全國票房累計超過40億,觀影人次過億,其中《八佰》票房近24億,觀影人次6000萬,電影行業的快速恢復給予了中國電影人戰勝一切的強大信心。然而,疫情也確實給電影行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從市場環境、經營模式,到消費習慣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會貫穿影視環節的上下游,帶來新挑戰,催生新的創作思想、發展格局和交流方式,進而帶來新的機遇。
后疫情時代,觀眾需要什么樣的電影?王中磊認為,《八佰》取得的成績也再次印證了內容的重要性,越是特殊情況下,越要回到內容本身,不斷強化內容品質。近年來涌現出的《戰狼2》《流浪地球》《哪吒》《我不是藥神》《我和我的祖國》等一批優秀國產電影作品,不斷給國人驚喜,為中國電影拓展了更多可能。我認為這些影片的成功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足夠高和飽滿的情感濃度。他們有民族精神的感召、文化自信的表達、直面現實的勇氣和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加上電影高完成度的視聽沖擊,形成了全新的中國電影模式。
面對更嚴苛的市場環境,如何更合理地去分配有限的制作資源,讓流程更專業,分工更明確,管理更精準。王中磊認為,這正是電影工業化所解決的問題。工業化并不只是對科技升級的依賴,而是對電影產業鏈條各環節更清晰更科學的標準化管理體系,這樣的管理體系對保障作品品質、調節資源分配和控制生產風險是非常重要的產業保障,這也是能讓我們以更從容的姿態和更平等的戰力參與到國際角逐中的基礎。以《八佰》為例,拍攝的過程中,絕大多數鏡頭都需要動輒上千人的劇組調度,而容不得一絲瑕疵的全程IMAX拍攝更把這種難度推高到極致,對工業化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目前,整個行業對電影工業化的重要性正逐步達成共識,中國電影人們正在通過每一部作品,去摸索和積累工業化管理的經驗。王中磊表示,很高興看到郭帆導演已經成立了“電影工業化實驗室”,實驗室將對標好萊塢,并結合國內的電影發展現狀,為中國電影工業梳理出一套適合中國特色的工作標準。我更欣慰的是,《八佰》劇組已經培養了上百位整個制作、創作鏈條中,各個崗位上的領導者,他們是中國電影工業的種子。
疫情也加速了電影行業和互聯網融合的進程。疫情期間,互聯網成為觀賞影視作品的最主要渠道,也引發了關于互聯網平臺發展是否會對院線電影造成傷害的討論。對此,王中磊認為,電影人必須以兼容并蓄的姿態推動電影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更好地為電影的宣傳發行提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同時做好窗口期的規劃與管理,在保護院線電影健康發展的前提下,借助互聯網平臺延長優質內容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機遇,在內容層面更深度地融入互聯網,通過對電影項目的內容題材、目標受眾、預算回收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然后以院線電影的制作標準和能力,去為互聯網渠道定制更符合平臺特性的優質內容,從而更全面地滿足不同渠道觀眾的觀影需求,同時助力網絡電影行業內容品質的整體提升。
最后,王中磊總結道,對于中國電影人來說,進入后疫情時代雖然只有48天,但我們已經在全國觀眾的支持下打了一場漂亮的開局之戰,打出了中國電影人的韌勁和勇氣,也打出了中國電影行業的信心和希望。未來,中國影人必將繼續破局創新、團結一致,向著更高的起點,更大的格局,更新的浪潮奮勇前行。
關于“倫敦政經-牛津中國論壇2020”
秉承打造一個增進中國與世界交流的國際性平臺的理念,倫敦政經中國論壇(政經國論)與牛津中國論壇聯手舉辦了首屆倫敦政經-牛津中國論壇。本屆論壇以《轉危為機:中國在全球逆境中砥礪前行》為主題,分設經濟、醫療、電影、新基建、教育、文娛等六大板塊分論壇,就當前最熱的話題展開討論。倫敦政經中國論壇(政經國論)創立于2015年,已成為由海外高校校友運營的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論壇之一,著眼于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力圖為各界來賓提供與世界頂級學者及政商界領袖交流的機會。牛津中國論壇成立于2013年,是全英規模最大,最為嚴謹學術的中國論壇,旨在為來自全英的學生學者們提供關于當代中國的多元化視角共同對變化中的中國進行深度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