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加劇的2020,何為好電影?特殊時期之下,觀眾的線上觀影狀態和未來影院觀影意愿如何?03年的非典后市場,能為今年帶來哪些啟示?環境受限,競爭加劇,我們為什么仍可以對行業充滿信心。
3月25日,貓眼云課堂第一期上線,邀請貓眼專業版數據分析師劉振飛、貓眼研究院高級研究經理劉德平兩位嘉賓,為大家分享行業數據、觀眾調研和市場分析。在新型冠狀疫情對電影行業帶來沖擊的特殊時期,貓眼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與電影行業一起,為全面復映做準備、共同奮戰2020年更加激烈的電影市場。
貓眼專業版數據分析師劉振飛:
競爭加劇的2020,何為“好電影”?
在開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們先來探討三個觀點。
第一,我們今天探討的“好電影”,是從全國電影觀眾角度出發的“好電影”,因為我們做市場研究,勢必要從廣大電影觀眾的視角出發、以大盤整體情況來衡量。這也是為什么貓眼評分通常會比豆瓣評分高,因為豆瓣的核心用戶是資深的影迷群體,他們的閱片量少數幾百、多則上千,而貓眼覆蓋的是全國的電影觀眾,其中低頻觀影用戶占據很大比重,他們可能一年就看1-2次電影,所以在閱片量不同的背景下,對于好電影的評判也不同,而這些低頻觀影用戶,正是我們市場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來源之一——增量群體。
第二,現在的觀眾是能夠識別好電影,并愿意為之買賬的。我們先看這組數據,從2017年到2019年,9分以上影片的票房占比從37.2%逐年上升到65.3%,這足以說明,9分以上的“好電影”已經成為觀眾選擇觀影的一個標準。
第三,觀眾會被絕對優質的頭部內容集中吸引,近年來電影市場的格局,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格局,比如在2019年20億體量以及上影片的票房總量,已經達到了全年的37%,而在觀眾愿意為好電影買賬的時代,想成為頭部就需要有絕對優質的口碑,至于集中吸引,則是反映了這個時代下,媒體傳播下的一種聚焦效應,頭部影片有熱點,有熱點的內容更加吸引媒體報道,報道之后熱點更熱,所以“觀眾會被絕對優質的內容集中吸引”這句話,基本概括了市場上的風貌。
那么觀眾是如何為電影打分的呢?
我們可以通過分析2019年票房5000萬以上的影片中觀眾評分在9分以上的這些影片,來研究觀眾的評分路徑。
根據貓眼智多星的數據庫匯總,觀眾評分常見的提及詞可分為“劇作”和“制作”兩方面,劇作類包括劇情、故事、情節、淚點、節奏、感情、情感、臺詞等,制作類包括畫面、特效、場面、場景、音樂、配樂、歌曲、色彩等。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劇作類的8項關鍵詞提及率總計89%,制作類8項關鍵詞提及率總計96%,略高于劇作類。單項來看,劇情的平均提及率高達43%,成為觀眾最為看重的電影要素。
除了此種分類方法,我們還可將這些關鍵詞按提及率由大到小分為文本類(劇作、故事、情節、節奏、臺詞),視覺類(畫面、特效、場面、場景、色彩),聽覺類(音樂、配樂、歌曲)和情緒類(淚點、感情、情感)。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貓眼評論的數據庫后臺中,絕對多數國產電影都能聚合出【淚點】這個詞,與之相對的是除了喜劇,絕大多數影片都聚和不出【笑點】這個詞,淚點是觀眾更為敏感的評分點。
在各類關鍵詞提及率與綜合評分的關系上,綜合評分9分以上的影片視覺評分大多分布在8.5-9.5分之間,且呈現一個正相關的趨勢;聽覺類分布比較散亂,絕對高分的影片中也有聽覺元素表現很差的;文本類標準差較大,說明觀眾對文本類元素比視覺類元素更為敏感;情緒類提及詞的分布比較整齊,我們大概能劃出一條8.0分的下線,這也是9分以上影片普遍的特點,對淚點、感情等情緒上的設計更為用心。
2020年電影市場,會有哪些新變化?
首先,時間上的壓縮帶來競爭上的加劇,如果以2019年國產影片551部的體量來看,今年在時間可能折損1/4的情況下,檔期的缺失打破了原本的格局,未來剩余檔期里影片的競爭勢必會加劇。
我們結合之前在貓眼線上圓桌上,二級市場分析師秋水老師的一個觀點,我們可以拿春節檔來類比今年時間壓縮競爭加劇下的電影市場,因為春節檔就是一個高密度壓縮的檔期。
在這種情況下,長線影片在短期內會被壓縮,受眾窄的影片也面臨著被壓縮的挑戰,口碑差、可看可不看的影片無疑會快速被市場淘汰,而向春節檔一樣,影院復工之后,觀眾或許會對輕松的、感官刺激的影片有強需求。
但我們要相信的是,這種特定的強需求只是短期的,2020年我們可能會面臨數據上的折損,但電影觀眾不會倒推,觀眾會在壓縮的市場中快速成長。高口碑+強新引力仍會是新形勢下的核心吸引力,這種趨勢只會更為加速的發展。
貓眼研究院高級研究經理劉德平:
03年非典疫情后電影市場情況
03年的非典疫情從3月擴散到全國,到6月中旬國內疫情基本結束,再到8月衛生部正式宣布中國非典疫情零病例,持續了兩個季度左右。
受非典疫情影響,2003年第二季度三大產業GDP增速下降明顯,非典期間消費者信心指數、消費者滿意指數、消費者預期指數有明顯下跌,全國與地方區域(以首都北京為代表)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呈現負增長。
相應的,2003年第二季度的電影市場票房受創下滑,但第三季度票房表現良好,受改革政策紅利影響,全國票房首次突破10億。
票房前10的電影,除了《哈利·波特與密室》在1月24日上映,并取得5222萬票房外,9部均為后半年上映的影片,第三季度上映影片占5部,其中,在全國疫情基本結束一個月后,7月19日上映的《黑客帝國:重裝上陣》取得4300萬票房佳績。上映影片類型上,03年劇情片比例下降,喜劇、動作片比例上升。
新冠疫情期間公眾居家觀影情況如何?
在今年春節檔以來院線電影撤檔期間,觀眾觀影向線上轉移,我們貓眼研究院近期發布的系列調研結果顯示,自1月21日至2月20日一個月時間內,觀眾人均觀影數量7部,平均每人每4天左右觀看一部電影,觀看10部以上電影的重度電影愛好者在男性觀眾和低線城市占比較高。
觀影渠道選擇上,“優愛騰”是最主要的渠道,觀影占比81%;受春節檔影片《囧媽》線上放映的影響,其上線渠道“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的觀眾觀影比例占44%。
其中,更多觀眾在疫情期間選擇喜劇類型影片,科幻、劇情、動作類型次之。驚悚/恐怖、災難、戰爭/歷史類型影片在疫情期間獲得比平時更多的觀看量。“沉悶無聊,打發時間”是觀看此類電影的首要動機。
觀眾片單中,除線上上映的《囧媽》外,與疫情相關的災難類型影片《流感》《傳染病》關注度升高;奧斯卡獲獎影片《寄生蟲》《1917》《小丑》等關注度也有所升高;此外,部分觀眾也會選擇重溫《肖申克的救贖》等經典影片,以及2019下半年新上映影片。
疫情結束后,觀眾是否愿意去影院觀影?
根據我們向觀眾發起的調研結果,觀眾對疫情過后觀影的意愿增強,近七成觀眾選擇在疫情結束之后“聚餐吃飯”和“去電影院看電影”;并且半數以上觀眾在經歷疫情后影院觀影的意愿增強,27%的觀眾表示“特別想去看電影”。 三成觀眾表示“只要影院營業,就會去電影院觀影”,觀影意愿迫切;六成以上觀眾則表示要等待官方宣布疫情結束之后再進影院。
社交需求仍然是疫情后觀影的首要需求,近三成觀眾選擇在疫情結束后與“朋友/同事/同學”一起觀影,超過了與“戀人”、“愛人/配偶”一起去影院觀影的比例。
與疫情期間觀眾線上觀影類型相似,喜劇類型仍然是觀眾疫情后影院觀影的首選,在口碑相同的情況下,26%的觀眾選擇喜劇類型,其次是科幻、動作和懸疑類型影片。
在觀影意愿增強的同時,部分觀眾也對影院衛生環境抱有顧慮。調研結果中,有略高于一成的觀眾表示疫情后觀影意愿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擔心電影院的衛生安全狀況”。不少調研觀眾也對影院提出“做好消毒工作”、“加強衛生管理”、“保持空氣流通”、“控制上座率”等建議。
根據貓眼想看數據,疫情之前,《唐人街探案3》的想看人數最多,達到213萬余人,占春節檔影片想看數的68%。在這次調研中,我們同樣對春節檔撤檔影片意愿進行調研,有42%的電影觀眾對《唐人街探案3》的觀影意愿提升,位居第一,52%的觀眾選擇《唐探3》為疫情結束后影院觀影首選影片;相反,有22%的觀眾對《熊出沒·狂野大陸》的觀影意愿有所下降,使這部動畫電影成為觀影意愿下降最多的春節檔影片,其原因與《熊出沒》的受眾多為低幼兒童有關,在疫情特殊時期,家長對兒童出行公共場所更加謹慎。
對2020電影市場的預測及建議
在鐘南山院士預計的大約到4月底才能夠結束疫情(結束的含義即零增長之后再持續兩個14天的潛伏期,也就是28天都保持零,才能宣告疫情結束)前提下,我們認為電影市場會出現以下特征:
1、疫情結束后,“報復性觀影”可能出現。根據調查結果,接近七成公眾在疫情結束后有去電影院觀影的消費意愿,且半數以上的公眾經歷疫情后去電影院觀影的意愿比疫情之前更強烈。
2、在保障影片質量的前提下,預計6月份開始,尤其是第三季度會出現多部(1部以上)高票房電影。2003年非典過后,第三季度票房較高,有5部電影成為全年票房電影前十。預計2020年疫情過后,因為上半年多部電影撤檔,會積壓到后半年上映,加上受疫情影響觀眾觀影意愿增強的心理,第三季度會出現多部(1部以上)高票房電影。
3、類型片(喜劇、動作、科幻)會更受歡迎。結合調查結果,疫情結束后,社交需求即與朋友/同事/同學、戀人進電影院觀影會成為首選,且在影片類型選擇上喜劇、科幻、動作也排在前三位。建議片方在給影片定檔時,在疫情結束后可先考慮類型電影,如喜劇、科幻、動作片上映。考慮到父母對孩子健康和影院衛生的擔憂,加上疫情期間對學生課業的耽誤,不建議疫情結束后少兒類電影馬上上映。
4、短視頻平臺成為影視宣發的有利渠道。疫情期間短視頻類應用的滲透率提升較大,移動應用增長排名靠前,且根據調研結果公眾的興趣度也較高,建議疫情結束后,影片的宣發可以把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微視作為重要渠道。
5、建議影院做好防控措施,消除公眾進影院觀影顧慮。可參考公眾建議,如控制影廳觀影人數,隔座售票;實名售票,并在檢票口測量每位觀眾體溫;每場對座位、3D眼鏡進行嚴格消毒;公布影院工作人員的體溫監測數據等。
貓眼專業版數據分析師劉振飛:
歷經風雨,我們仍可對電影行業充滿信心
在影院兩個多月沒有影片上映,片方影片擠壓待映、資金回流壓力巨大,觀眾心理仍有觀影負擔的情況下,我們是否能對電影行業保有信心?
我希望向大家傳遞一些積極的數據、信號,為行業提提氣。
第一,我們從歷史數據上來看,中國電影票房9年時間提高500億元、北美電影市場票房22年提高400億元,對比兩個市場的增長速度,中國幾乎是北美的三倍。所以哪怕今年市場數據有所折損,但等到市場回歸正軌之后,持續穩健增長的中國電影市場超過年票房趨于穩定的北美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點,市場呈現包容性,爆款鏈路已經打通。去年我們發現,5部2019年影片替換半數影史前十,并且這種情況已經連續出現了三年。從2016年單片冠軍《美人魚》拿下33億票房,《戰狼2》直奔56億擊穿票房上線、抬高單片票房天花板,到今天,30億、40億、50億票房的電影連續出現,爆款鏈路已經打通。2020年也同樣有極大可能繼續出現50億爆款,甚至挑戰《戰狼2》的票房天花板,數據上已經顯示了今年爆款影片“雖遲但到”的必然性。
從爆款影片類型上看,喜劇、動作片是爆款影片的熱門題材,《我不是藥神》的出現引發了劇情片的高潮,到2019年,三大題材之外的科幻、動畫、進口片、主旋律題材也各自出現爆款,爆款不再局限于三大主流題材,說明了這個市場的包容性和可能性。
最后,從觀眾角度,我們看到了研究院剛剛分享的調研結果,過半觀眾疫情結束后去影院的意愿增強,27%觀眾意愿強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官宣引進后,我們可以發現網友表現出極高的期待,說明了好片對觀眾的調動性非常強。另外,中影華夏組織的公益復映片單也值得大家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從這個應對策略背后看到政策的優惠和支持、看到片方的貢獻,甚至我也聽說損失最嚴重的的影院端,下半年推出了針對一線防疫人員免費觀影等福利。這些事情背后,我感受到的是電影行業上下齊心的共渡難關的勇氣和決心,這就是我們積極面對現在、迎接未來的信心。
電影從誕生至今已超百年歷史,這期間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沖擊,但是經歷過這些,我們仍會發現,電影仍是一個民間普適性的話題,我們從歷史進程中可以看到電影生生不息的命運,我們也從身邊感受到電影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可能大家會說電影市場在年長化,現在的年輕人都對于現在沉迷于短視頻、享受著速食文化長大,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恰恰不想看到的是,當新一代觀眾成熟之后,需要電影這種需要耐下心來觀賞的銀幕文化時,反而失去了這一環境,我也相信這是我們這些做電影的人,最不想看到的。
總而言之,現在是電影行業經歷難關的時候,但我在準備這次分享的時候,想到了兩句暴露年齡的話,一句是,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一句是,時代在召喚。這個特殊的時代需要我們每一個電影人共同戰斗,蓄滿力,充滿信心。
感謝大家今天來聽我們的貓眼云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