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雞百花電影節落幕,有關行業前景的話題開始在圈內流傳。此次電影節上,成龍曾直言:與其說在洗牌,不如說在洗人。
這一年間,中國的影視市場人口紅利消失,行業競爭加劇。市場增長越來越需要優秀作品的支撐。通過精耕細作,更加專業和專注開發好內容的時代已經到來。
為此,貓眼研究院研習社在北京開辦了首次影視人的專屬“課堂”——影視宣發大師課。課程持續三天,講師團也算得上業內最為頂尖的陣容了,包括聯瑞影業CEO蔡元、青春光線總裁曹曉北、華誼兄弟電影公司副總經理劉歌、光線彩條屋影業項目事業部總經理及《哪吒之魔童降世》制片人魏蕓蕓、伯樂營銷創始人張文伯、春風CEO趙婷6位行業大咖及貓眼娛樂CEO鄭志昊、貓眼娛樂COO 康利、貓眼發行總經理郭皓煒、貓眼研究院院長劉鵬。
課堂上,有影視公司的高管,有制片人,有資深的宣發從業者,也有跨界的品牌營銷人。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希望不斷提升能力,投身于自己熱愛的事業。課后,我們采訪了10位學員,分享3天課程的心得體會。
一群勇于破圈的影視人
雖然課程主題是影視宣發,但報名的學員卻來自于影視行業各個環節。破圈,是大多學員“秘而不宣”的目的。
嗦搭嘎傳媒的曹操奔著“宣發”兩字而來。他表示:“我自己一直做制片人,前期制作、導演這些工作都有涉足,但宣發是最大短板。”在他看來,懂宣發應是一名合格制片人的必修課。這能讓他在制作、投資影片時,更駕輕就熟。
此次課程匯集了多位業內營銷大咖,如伯樂營銷CEO張文伯、青春光線總裁曹曉北、春風CEO趙婷等,他們參與了《失戀33天》《我和我的祖國》《泰囧》《妖貓傳》等電影的營銷,在多年實戰中總結出豐富經驗。看到導師團陣容后,曹朝陽當即報名。
“講師都很專業,分享的內容十分觸動我。”課后,曹朝陽表示“沒學夠”,如果貓眼如果再辦第二期、第三期,他還會繼續參加。
與曹操相似,環球聯影商務總監戴博報名此次課程,也是為了在宣發領域破圈。
一直以來,環球聯影的主攻方向都是電影的投資和發行。戴博這次報名上課,是希望在投資發行之外,彌補“宣傳”的短板。三天的課程,驚喜大于預期。“在市場不確定的情況下,有了明確的抓手,知道要怎么做。”
“不得不說,貓眼的宣發、策劃、執行能力特別強。”戴博認為,貓眼本身就是一家值得學習的公司,“貓眼擁有目前電影發行市場最強的理念和執行力。”
戴博格外關注貓眼對電影市場的理解和自我調整。在他看來,貓眼是電影市場中的優等生:“我們都是向市場學習,理解市場,這次課程更多也是學習、理解貓眼的方式 。希望貓眼成為中國電影的‘第一個六大之一’。”
戴博等學員借此完成“領域破圈”,還有不少宣發從業者奔著“自我破圈”而來——他們想突破自我的舒適圈。
學員李錦濤是個宣發老兵。2011年,他邁入宣發行業的大門。彼時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線上宣發手段有限。8年過去,線上成了宣發重要的主陣地,從熱搜話題到短視頻,新的宣發手段層出不窮。
“整個市場都在改變,我也迫切需要改變自己,才能更從容地去面對工作。”緊迫感促使李錦濤求變。
8年來,他從影視大廠到創業公司,角色發生變化,技能也需更新,進而實現自我破圈。這正是他報名“影視宣發大師課”的內在驅動力。
三天課程結束后,李錦濤表示,“這次課程聽下來,非常有層次感,不僅解答了疑惑,而且讓我有深層次的思考。”
學習無止境,李錦濤表示,只要貓眼還有課,他就愿意繼續報名。
一場大數據指路的宣發之旅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貓眼的數據基因是課程的最大亮點之一。
貓眼研究院院長劉鵬分享如何應用大數據,進行用戶研究與影視宣發。他表示,不管是影視的概念、制作階段,還是宣發、上映階段,大數據都能起到指導作用。
對于鐵血科技的竇善領而言,這是一片全新領域。在此之前,他一直困擾于“影視營銷如何技術化、數據化、效果化”。這節課聽完,他豁然開朗:“術業有專攻,不得不佩服,原來數據在電影宣發應用中那么廣泛了。”
這一感慨,在華誼兄弟數據總監高鳳先那里也得到了驗證。
對于劉鵬的分享,她不禁感慨,每年電影數據的應用及方法都在更新迭代,只有持續探索,才能滿足電影產業鏈中的數據需求。
她這次參加“影視宣發大師課”,也是想保持對行業新趨勢、新技術等新生力量的關注。
令她意外的是,這次課程內容之豐富,超出她的預期:“除了貓眼的數據能力、執行力和技術支撐能力,青春光線和彩條屋的分享讓我了解到了影片制作環節寶貴的經驗。”在講師們的分享中,也看到了影視制宣發背后的心酸。她坦言,除了課程內容之外,也為其未來職業發展規劃,提供了一定參考價值。
在數據之外,竇善領同樣在職業規劃方面,獲得了意外收獲。
今年是他從品牌營銷轉到電影營銷的第三年,國慶檔期間,他還參與了《中國機長》、《攀登者》兩部電影的營銷。雖然如此,但他卻進入了職業困惑期:后退一步,可以回到品牌營銷舒適區,前進一步,卻拿捏不準電影行業的發展方向。
上課期間,伯樂營銷CEO張文伯分享了對電影營銷的10個思考,其中提出一個問題:“營銷能干一輩子嗎?”這個問題直擊竇善領內心,令他感悟頗深:“電影營銷人都有對身份界定的模糊感,而我找到答案了,不再困惑‘我是誰’了。”
繁雜的數據圖表,指引著電影宣發的方向。而影視人的人生方向,也需要向導。課后,竇善領在筆記中寫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才剛上路,只要路對,就不怕路遠。”
一個影視圈專屬的交流平臺
為了上課,來自上影的劉捷特意請假,從上海飛到北京。他所在小組的學員,也是從全國各地特意趕來,身處影視產業鏈里的各個端口。
劉捷說,整體課程設置十分注重交流和溝通,互動頻率比一般的學習班要高得多,還為陌生學員設置了獨特破冰環節和課程調整機制,“貓眼的用心程度超出我的預期。”
回歸到課程本身,劉捷印象最深的是《哪吒》的制片人及編劇魏蕓蕓的課程,她在課上分享了一名制片人的心路歷程,引起了劉捷的深切共鳴。劉捷說道,制片人需要顧及電影全流程,任何一個環節的“不嚴謹”,都可能導致一部電影的最終失敗。
“在國內電影市場,制片人這個角色模糊。” 劉捷說,以好萊塢體系的制片人標準來看,中國從業者有著清晰的角色定位,但執行過程卻相對模糊,行業發展進程導致國內頂級的優秀制片人并不多。
所以,這也是貓眼研究院搭建交流平臺的意義之一:通過交流,讓中國的制片人更早規避問題,更高效地打造成功作品。
此次課程對于劉捷而言,收獲的不只是宣發技能。“這更像是個專業領域的交流平臺。”
在平臺相互交流的不僅有影視人,還有跨界的營銷人。
來自騰訊微視的方言,是一名品牌營銷人員。近年來,短視頻平臺已經成了電影營銷的重要陣地,看到招生信息時,便立刻報了名。
方言也是帶著問題來的。作為電影營銷方,方言此前操作項目時,會思考電影的目標人群以及情感洞察,還有他們的觸媒習慣,最終推導出這部電影裂變傳播的專屬“公式”。但這終歸是品牌營銷的思路。
她想弄清楚,“品牌該如何借力營銷,實現與影片的雙贏?”
而在貓眼研究院研習社,大咖講師的分享和從業者的交流,讓她進一步明白,點映調研及大數據分析,同樣是電影營銷必不可少的環節,“數據中顯示出的正面、感性的反饋,可以在宣傳過程中被放大”。
她進而反向思考,“如果品牌有個稀缺曝光資源,是否可以策劃一場事件營銷,引爆目標客群,同時做到出圈?”
在方言看來,隨著品牌的娛樂營銷預算收緊,這種非標準的合作模式,可以實現多方共贏,挖掘更多價值。
“看電影需要感性,做電影營銷需要投入更多的理性。”課程結束后,方言有了新的目標,“作為娛樂營銷從業者,我也在完成轉型,希望能沉淀出一些優質案例,以及可復制的合作模式。”
一節“黃埔軍校”式的補習班
結課時,丁耀飛等學員跟助教交流,希望貓眼研究院研習社能持續辦下去。它不僅是同行業交流的平臺,也正在成為分享實戰經驗、培養專業人才的平臺。
“貓眼研究院做研習社帶著使命感。”丁耀飛說,“希望貓眼能夠成為先行者,向影視從業者和新興創業者分享知識與經驗。”
學員李延雷,是一名新興創業者。
近年來,山東青島不斷推出影視行業扶持政策,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投身其中,李延雷是其中一位。他和朋友在青島開了一家影視宣傳公司。
貓眼研究院研習社的課程設置,讓作為行業新人的李延雷,快速而系統性地學到了影視全流程的知識體系,“這里學到的東西,對于我來講都是新知。”
與李延雷一樣,制片人張驥也是“半路出家”。他原處于教育行業,進入電影行業也才兩年時間。
這三天課程的內容,超出了張驥的預期,不僅體系完整,而且理論結合實踐,為從業者的實戰提供了很多經驗。
這次課程令他印象最深的兩個知識點,數據和發行。劉鵬在課上講到,電影的數據表現形式是票房,而票房的好壞要以電影內容為參考樣本。貓眼娛樂發行總經理郭皓煒,分享院線及網絡發行策略和執行,刷新了張驥對于渠道的固有認識。
但張驥也知道,行業正在飛速變化,很多經驗適用于當下環境,可能過五年就不再適用,他希望貓眼研究院研習社可以一直辦下去。
“這是一次類似于黃埔軍校的培訓。”張驥說。中國電影行業應該凝聚成一股力量,培養出更多專業性的人才,“貓眼是可以承擔這個重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