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如何從漸漸消亡的傳統藝術里汲取獨特而充沛的創意?這種疑問在我們的時代正牽動越來越多人的心。1月27日下午,六百多名觀眾齊聚上劇場參加2018年首期“賴聲川大講堂”,聆聽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講述他的獨家“創意學”,聽他分享如何讓“傳統藝術現代化”。
尋找劇場與社會的最大交集
繼“丁乃竺的會客廳”之后,上劇場又推出了“賴聲川大講堂”這一面向社會的重磅系列活動,希望透過演講的形式來與全場699位不同行業的人士對話,包括藝術、教育、廣告、金融、管理等,分享賴聲川多年戲劇生涯積淀的創作智慧與藝術感悟,從而共同營造一個跨越行業、充滿洞見的公共對話空間。
先后在臺北藝術大學、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任教的賴聲川是資深的講者,多年教學經驗讓他的演講清晰生動、視野開闊。他在美國、新加坡、首爾開展的全英文講座,常常座無虛席。在大陸他的戲劇工作坊或演講也在北大、復旦、烏鎮、臺北、上海多地舉行,總能吸引許多同樣心懷創意夢想的人前來暢談藝術與未來。
“劇場的公共社會意義”是賴聲川多年來沉思的命題,他認為劇場藝術不應高高在上,而要成為社會生活有機的一部分,置身鬧市商場的上劇場正體現了這一理念。人們不必再像朝圣般前往富麗堂皇的大劇院看戲,在日常休閑生活中就能體會到劇場的魅力。在賴聲川看來,劇場來源于古代儀式,不僅是滿足個人娛樂訴求的場所,更能反映社會的價值觀,如在古代希臘劇場里,上演的常是社會與族群命運的議題,人們在這種儀式中超越小我,而關注族群的興衰。
正是本著這樣的社會實驗精神,“賴聲川大講堂”試圖探尋劇場與社會的最大交集,讓社會思潮涌向劇場,讓劇場里流動著鮮活的社會血液。活動現場的提問環節極為熱烈,背景不同的人們紛紛向賴聲川提出了心中關于戲劇、生活、社會與傳統的困惑,正是這種對話精神生動的體現。
我們對創意總有深深的誤解
在舞臺上賴聲川總如魔術師般創意不斷,他的創作常有極強的原創性,不可預期也難以模仿,那他創意的源泉究竟是什么呢?在著作《賴聲川的創意學》中,他
整理出創意形成的原理,總結出以“創意金字塔”為核心的理論,讓創意過程變得有跡可循。
在他看來,我們的時代與社會如今雖渴求創意,“文化創意”已然成為最為火熱的新興產業,但卻缺乏對于創意基本的了解,常把技巧、資本誤以為創意。時代不停歇地往前走,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但在創意本質的層面我們仍原地踏步,腦中創意常常僵化而淺薄,如果沒有實在的創意,創意產業又何從提起呢?
盲目追求社會既定價值,難以超越自己習慣的既定框架,是賴聲川眼中創意的最大殺手。他認為創意的本質難以限制,是一種任何人都能接近的智慧,是一段內在的自我發現之旅程,而在亞洲的文化傳統與集體意識里,還缺乏充分支持個體創意的觀念。
在重建傳統里找到創意的源泉
帶著這樣一種批判意識與藝術雄心,賴聲川在多部經典作品中都試圖通過重新詮釋傳統文化來尋找創意的源泉。在他的作品中,傳統總是被繼承但不斷被顛覆,也因而獲得令人矚目的新生。八小時史詩巨作《如夢之夢》,前后構思十年,橫跨羅馬、臺北、法國以及佛陀開悟地的菩提伽耶,全篇閃爍著莊周夢蝶的意境,洋溢著佛道智慧。經典“相聲劇”系列是賴氏創意的另一絕佳注釋,哀嘆相聲的消亡,賴聲川與李立群、李國修攜手創作于1985年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破天荒地融合了傳統曲藝與現代西方戲劇,讓說學逗唱與命運之嘆交相輝映,創造了根治于傳統而符合當代審美的全新表演形式,引發觀劇狂潮,其錄影帶銷售超百萬,讓一門古老的藝術在現代社會成功復活,重新成為了時尚。而今年一月登陸上劇場的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則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生命夢幻感,劇情跨越百年,在嬉笑怒罵中探尋近代傳統中國的艱難變遷。
全場演講深入淺出,抽象的理論與生動的創作實踐結合,厚重古老的傳統與清新現代的概念結合,加上幽默動人的口吻,讓臺下觀眾收獲滿滿。不僅僅是藝術界,現場許多工商界人士也表示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創意激勵,在今后更敢于突破思維定式,尋找與傳統更加深刻的連結。
賴聲川有著廣泛的藝術涉獵,除了戲劇,他在音樂、建筑上也頗有造詣,今年第二期的“賴聲川大講堂”將于年后開講,賴聲川將會繼續在上劇場與大家分享他創意寶庫中的其它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