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4 日,由國內領先的短視頻內容品牌及 MCN 服務商何仙姑夫、貝殼視頻主辦的新媒體創新峰會在濟南召開。會議邀請到來自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多位大咖嘉賓,他們分別是齊魯晚報副總編王建廷、NewMedia 新媒體聯盟創始人袁國寶、前可口可樂大中華區互動營銷總監陳慧菱、何仙姑夫&貝殼視頻合伙人兼 CCO 許川。大咖們圍繞“新媒體·向未來”的主題發表演講,與在場觀眾和媒體們共同探討新媒體的發展趨勢與變革。
在傳統媒體1.0、2.0時代,品牌想要迅速占領傳播高地,需要在各類媒體大范圍地曝光,比如報紙、電視、廣播、網站......但付出成本十分高昂。近年來,在互聯網浪潮下,開啟了“萬物皆媒”的新媒體形態。比起傳統媒體,這種開放和多元的新媒體營銷方式似乎更受大眾歡迎,內容生產力優勢十分明顯。“網紅經濟”、“超級 IP”等更成“互聯網+”影響下的大熱經濟形態。那面臨新媒體的大行其道和大肆洗牌,傳統媒體是會徹底消亡還是涅槃重生?
一、關于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營銷變革
齊魯晚報副總編輯、知名媒體人王建廷一手打造了山東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客戶端“齊魯壹點”,作為傳統媒體的創新開拓者,王建廷以“‘山東最具影響力新媒體’是如何煉成的”為主題,跟大家分享了新時代下新媒體轉型的必要性和建議。他在演講中說,傳統媒體轉型為新媒體已經是共識,如何對新媒體進行優化升級,成為擺在自媒體人面前的新難題。王建廷認為,目前新媒體主要面臨四個“從來沒有”的挑戰:“標準要求,從來沒有這么高;任務,從來沒有這么重;風險點,從來沒有這么多;壓力,從來沒有這么大。”
王建廷指出,網絡時代,內容的時效性關乎流量。誰能第一時間發布信息,誰就能得到最多的傳播。為此,齊魯壹點自主研發了“融媒體調度平臺”,平臺中的情報中心,擁有五六萬名“情報員”。當遇到突發事件時,分布在各個地點的情報員就能第一時間提供信息。
他提出,齊魯晚報和旗下新媒體機構在新一輪媒體深度融合互聯網背景下,要強化互聯網思維,走以智能技術為支撐、內容生產為根本的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十九大期間,齊魯晚報在踐行國家媒體責任的同時,首度聯袂國內領先的短視頻內容品牌何仙姑夫,發布《張剛十九大》系列創新短視頻,全網點播量超 5000 萬,很好地傳達了十九大精神。
二、關于互聯網的用戶思維和內容價值
這個新媒體時代賦予了用戶更多權利和意義,以用戶為中心,清楚用戶人群、用戶需求、滿足用戶需求就顯得更加重要。
前可口可樂大中華區互動營銷總監、社交媒體與數字營銷專家的陳慧菱,曾推出過可口可樂昵稱瓶、杜蕾斯微博等成功營銷案例。陳慧菱認為,不要盲目地去追求流量,好的內容自己會長腳跑。具體來說,好的內容具備十大要素:一致性、同理心、有趣、互動、幽默、法律、道德、正能量、持續性、時機。峰會現場,她根據多年的營銷經驗,還分享了互聯網時代下的四點溝通建議:第一,你的受眾跟你一樣都是手機使用者,所以要優化內容在手機上的觀看體驗;第二,互聯網是一個多媒體的載體,所以圖片、視頻、聲音至關重要;第三,品牌信息、廣告,都需要有“人味”,人設很重要;第四,受眾的耐心與忠誠度比不上PM2.5,別老想著追熱點,那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東西。
三、“網紅經濟”、“超級IP”的商業變現——MCN的機遇和未來
NewMedia聯盟創始人兼CEO袁國寶分享了在網紅3.0時代,移動互聯網千億紅利背后的個人品牌引爆之道。袁國寶提出,如今的時代,更新速度太快,三年就是兩代人,想做網紅必須急速的往平臺上占位,不然馬上就會被淘汰。而網紅IP的核心要素是隱藏在背后的價值認同。價值認同的建立依賴于品牌故事的講述和意義的呈現。所以,每個品牌在包裝自己的過程中,都需要打造自己的故事。
貝殼視頻&何仙姑夫合伙人兼CCO許川就“如何做新媒體時代的傳媒人”進行了主題分享。作為國內頂尖的MCN機構,何仙姑夫&貝殼視頻近幾年的成績有目共睹。其旗下IP覆蓋了搞笑、二次元、情感等在內的各個領域,總播放量超90億,旗下紅人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高達1.5億,此外還頻頻登頂各大新媒體榜單。許川以貝殼視頻&何仙姑夫的內容為例,分享了新時代自媒體玩法和各大平臺的運營技巧。
許川認為,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QQ空間的目標受眾是95后,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是傳統的視頻網站,美拍以女性觀眾為主。針對不同的受眾,我們需要不同的運營技巧。
在秒拍權威發布的今年十月MCN機構排行榜中,貝殼視頻以月播放量14億的傲人成績排名第一位,這對9月剛調整品牌戰略、實現品牌升級的貝殼視頻來說,無疑是實力的見證。
可以看到,新媒體對戰略戰局影響的力量正在被傳統媒體所重視,并加以利用和創新。只有調整內容生產能力,找到與新媒體的融合點,才能發揮自己的獨特價值,在飛速發展的新媒體3.0時代共贏。
正如貝殼視頻&何仙姑夫創始人兼CEO劉飛表示,媒體并沒有新舊之分,媒體的核心沒有變,就是做好內容,只不過一個在報紙和電視等傳統渠道,一個在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里。(作者:崔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