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播出的《為夢想加速》第四季節目中,“PB籃球 ”和“山脈戶外”兩位CEO為了爭搶于大寶的一系列“All in“舉動,引發了廣大創業者的思考:All in創業是否該有分寸?
兩位CEO針鋒相對
為隨時可能的“失敗”留有余地
“留余地”并不意味著保存實力,在創業維艱的年代,創業成功是一個低概率事件,這就需要CEO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用輕松坦然的心態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失敗。
但是,人在陷入絕境的時候往往會孤注一擲,就好像賭徒急于翻本一樣,感性的沖動往往掩蓋了理性的思考。黃太吉的創始人赫暢,百度出身的他通過出色的互聯網營銷,將一卷“煎餅果子”打造成行業爆款,成功的光環也讓他擁有無數的機會傳授自己的創業心得。然而,如此的褒獎卻也帶來盲目的自負,在黃太吉面臨門店盈利困難的時候,赫暢并沒有選擇改善產品,而是押寶在自己曾提出的餐飲“生態”中,甚至想要建立自己的外賣平臺和巨頭們展開競爭。飄渺的“空想”終歸會被現實否定,赫暢和黃太吉在創業浪潮下也逐漸銷聲匿跡。
在本期節目中,“山脈戶外”創業者同樣“All in”了全部水晶拼得了于大寶的使用權,事后她卻坦言:“用光水晶可能會讓我失去100萬,但至少我能擁有和于大寶合作的寶貴機會。”事實上短期來看,這一激進的選擇讓高偉娥最終惜敗,但從長遠角度來看,于大寶為“山脈戶外”帶來的宣傳價值卻不可估量。
在茶幾上開會的雷軍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埋頭苦干對于創業而言并不是褒義詞,不少創業者全身心投入之時,卻并沒有帶動起員工的積極性,究其原因在于用人和激勵機制的不完善,CEO與員工之間無法形成“利益共同體”為長遠目標一起“ALL in”。
面對同樣困境,在創業初期的小米,雷軍為了培養人才制定了三套薪酬方案:
第一,你可以選擇和跨國公司一樣的報酬;
第二,你可以選擇2/3的報酬,然后拿一部分期權;
第三,你可以選擇1/3的報酬,然后拿更多的期權。
方案實施后,大部分人都選擇了第二種,因為2/3的報酬對于小米員工來說,足夠滿足日常生活,同時擁有期權的他們,也非常樂意與公司一起奮斗,戰斗力也會很足。由于每個員工都投了錢,大家是真正破釜沉舟地愿意去參與創業。雷軍坦言自己每天都戰戰兢兢,因為員工們都經常來到他的辦公室問公司現狀,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錢打了水漂。
四易操作系統的諾基亞
審時度勢,抓住時機
All in的一切起點,在于時機,在不同的時機采取不同的戰略,決策致勝。
曾經在手機界不可一世的“諾基亞”,在功能機走向衰落,智能機逐漸崛起之時,依然押寶過時的“塞班”系統,甚至想要建立以“塞班”為核心的智能手機操作平臺,一連串的決策失誤使得諾基亞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普及帶來的轉型契機,之后的諾基亞也相繼押寶“WP”、“Belle”、“Meego”系統,也無法挽回“帝國”崩塌的事實。
微軟“Azure云”和百度“AI”
相反,同為業界巨頭的微軟陷入增長瓶頸后,卻將當時規模較小的“Azure云”作為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百度作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企業之一,從2015年就開啟了“All in AI”的人工智能大戰略,中間雖然在O2O發展上走過岔路,但迅速調整后,在2017年迎來人工智能收割季。顯然,站在全新的時代發展節點上,微軟和百度并沒有選擇固步自封。
所以,不僅是初創者,企業也要充分利用和抓住時代潮流下的新機遇,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加快戰略轉型,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積木盒子創始人董駿曾感慨:“生命有限,創業不易,只要All in了,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是美麗的。”在媒體大咖都在高喊“All in”概念的當下,身為創業者更應該用辯證眼光看待”All in”的意義:同樣傾其所有,全力以赴和孤注一擲,本質來說并不相同,全力以赴是一種態度,孤注一擲卻是破釜沉舟,是絕境當中的無奈選擇。
對于初創公司來說,盲目押寶的激進主義,難成氣候,并不會有多少簇擁者,所謂All in,更應該像大公司全心投入有前景的產業線一樣,對于小公司而言,創始人和員工應該擁有良好的化學反應,全身心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為公司的未來不斷摸索調整一個更合適的方向。
雖然,這個世界并不一定會為“All in”的人讓路,不過,人生又有幾個值得我們為之“All in”的夢想呢?愿每個人生命中都有愿為之“All in”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