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修仙是中國歷史中抹不去的印記。許多人大概不知道,煉丹,是煉制外丹及內丹的統稱。外丹術是指在丹爐中燒煉礦物,萃取精華,最終制成“仙丹”。人服用后,可治病,可強生,甚至可“長生不老”。內丹術是將人體擬作丹爐,用以修煉精氣神,即氣功。外丹術在漢代時萌芽,淮南王劉安,是劉邦之孫,西漢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所著的《離騷傳》,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對屈原及其作品《離騷》的評價之作。關于劉安的有趣故事,坊間流傳著有兩段:一是他將雞蛋去汁,以艾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升,以此原理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二是,他發明了豆腐。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曾提到:“豆腐之法,始于前漢淮南王劉安。”
當時,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與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為“八公”。八公常聚在一起,煉丹修仙。巧的是,當時淮南一帶盛產優質大豆,山民自古就有用珍珠泉水磨豆漿作為飲料的習慣。劉安入鄉隨俗,每日晨起,總愛喝上一碗。一天,劉安不小心將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塊石膏之上,石膏與豆漿產生的化學反應,創出了今天,中國人飯桌上常出現的豆腐。于是,有了之后的“劉安做豆腐,因錯而成”的典故。
從漢代起,帝王將相們就迷上了煉丹。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實際上就是為了差他去尋蓬萊仙人,漢武帝多次祭祀天神地址,以封禪的方式祈禱仙人降臨,引他成仙。東漢魏伯陽的經典之作《周易參同契》,闡述的就是煉丹理論,他后來被世人尊為萬古丹經王,構建了丹鼎派的理論基礎。唐朝,煉丹術進入了頂峰期。從皇帝到朝臣都迷戀煉丹修仙,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等,都服食丹藥。其中,唐太宗、武宗及唐宣宗,還因服食丹藥而亡。自此,外丹術的發展逐漸式微。人們開始意識到,丹藥可能會長生,但也可能會喪命。
煉丹與修仙,是發生在農業社會,科學未發展,現代醫學還未出現的年代。人們篤信煉丹,自然是對短暫生命的惶恐及畏懼,尋找的一條出路。今天看來,這一切似乎太瘋狂。不過,當年流傳出的神秘故事,也為煉丹及修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動畫電影《豆福傳》的團隊,研究了許久,決定以“劉安做豆腐,因錯而成”的典故為背景,以一顆豆子修仙的過程,探討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故事。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最初的形態不過就是一顆豆子,生命的神奇在于,這顆豆子不斷生根發芽,最終,長成了它該有的形態。通過不斷的歷練及成長,他們體會人生,思考人生,然后,試圖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豆福傳》中的主角豆福,以一顆單純的心堅持著最初的夢想。當所有人都離他而去的時候,當知道師父并沒有升仙的時候,他的信念也曾破滅過。在《豆福傳》上演前,導演鄒燚在采訪時曾被問及過黑豆在這部影片中的作用。黑豆代表著高科技,這一族群以科技武裝自己,強大后,可以欺凌弱小,為了自己的欲望不擇手段。今天,我們的生活也被高科技包圍著,泛娛樂時代,坐地鐵、等航班這種生活中瑣碎的時間,可以被手機游戲填補,電影、電視劇可以隨時拿著手機走著流量看,城市里充滿著太多新奇好玩的事情,網絡上充斥著各種想象不到的新鮮事。能沉下心“修仙、煉丹”的城市人似乎越來越少,太過執著的人似乎不那么聰明。
《豆福傳》的故事似乎可以說得更好一些,不過一顆憨厚、可愛的豆子,樸實又太過純粹。可是,這顆憨厚、可愛的豆子是制作團隊在幾千個日日夜夜中,苦心設計的原創動畫IP。從手稿到制作,一點一滴都是心血之作。也正是這顆憨厚、可愛的豆子,用城市人已經放棄了的方式,執著夢想才最終成為了豆族的英雄。反觀,“煉丹、修仙”這件事,老祖宗們也執著堅持了很多年,從漢代萌芽,到唐代的鼎盛時期,最終沒落。期間,到底經歷過怎樣的失敗,怎樣的辛酸,似乎只能從今天的文獻中略懂一二。做豆腐、練仙術皆為道,只要持之以恒,總是會成就出幸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