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在由中國移動咪咕、東方衛視、南方周末聯合出品的原創人文書信體節目《我相信》播出第六期。在“展信人”韓雪引領下,戲劇導演陳薪伊擔任主線嘉賓,與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向隆萬教授,演員倪萍、濮存昕,戲劇導演王筱頔共聚節目現場,分別從戲劇導演、演員和觀眾的角度,展現戲劇人生,講述臺前幕后的信念故事。
1938年大年卅夜里,陳薪伊的生母懷著她吞金自殺——只因她是一段“不被允許”的戀情下的產物,經醫生搶救后,母女二人死里逃生,生母為她起名“金生”。
陳薪伊生命的起點就頗具戲劇色彩,“我的生命不是母親給的,而是醫生給的。”養母為她改名“陳毓萍”,意指珍貴卻沒有根的浮萍。
如果說命運給了陳薪伊不可選擇的出身和戰火動蕩的苦難,那么余下的人生路,陳薪伊就是自己的導演。
12歲那年,陳薪伊離家出走,從南京逃到西安尋找養母。又過了一年,陳薪伊再次出走,考入西北戲曲研究院學唱秦腔。19歲時,陳薪伊又考入陜西省話劇團學做話劇演員。7年里,陳薪伊做了3次人生的重大選擇。
參加工作后,陳薪伊將名字改成陳坪,她說,我有根,大地就是我的根。
往后時局動蕩,無戲可演,陳薪伊自認在苦海浮沉,可她卻從未被淹沒。從金生、陳毓萍、陳坪到陳薪伊,陳薪伊多次更名。每一個名字,都是陳薪伊向命運抗爭,向不幸發起挑戰,永遠將人生的選擇權緊緊攥在手中的里程碑。
曾有人言“人到中年萬事休”,而陳薪伊恰恰相反,她是“人到中年萬事興”。1978年,40歲的陳薪伊收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簡章,簡章上寫著:不拘一格,擇優錄取,年齡限制在40歲。她如愿以償,卡在年齡的上限考取了中戲導演系,陳薪伊第一次體會到了平等競爭的尊嚴,第一次體味到了人的價值被承認的幸福。
關漢卿在曲中自述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陳薪伊不僅是顆幾經錘煉,飽經風霜仍內心堅韌的“銅豌豆”,她還是一顆有生命的“豌豆”,向下扎根,開枝散葉,終在戲劇領域功成名就。從《商鞅》大火,到全女班《奧賽羅》享譽盛名,40余年導演生涯,超過150部作品在陳薪伊手中誕生。
陳薪伊在戲劇舞臺上塑造中國歷史的“巨人”,也在人生舞臺上書寫自己的奇跡。70大壽,她自己買車自己開;80歲時,她為了舞臺推遲癌癥手術;85歲,她玩自媒體教年輕人“戀愛秘籍”,如今大病初愈,她還忙碌在《威尼斯商人》的排演現場。“管球它”,陳薪伊常把這句陜西話口頭禪掛在嘴邊,什么天災、人禍都經歷過了,什么難事在她眼里都沒啥了不起的。
當現在一些90后、00后紛紛喊自己老了,身體未衰卻精神遲暮時,84歲的陳薪伊奶奶卻越活越年輕,霜鬢之下的有趣靈魂朝氣蓬勃,與這些“精神老年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無論外貌衰邁,陳薪伊內心永遠年輕,一個從民國走來的人,正面向未來新時代。
由中國移動咪咕、東方衛視與南方周末聯合出品、南瓜視業聯合制作的《我相信》節目已經播出六期,由鄧亞萍、水慶霞率領的“冠軍嘉賓組”,單霽翔、王珮瑜引領的“文化繼承人”陸續登上舞臺分享信念。《我相信》前所未有地聚合了新媒體、衛視、紙媒三大內容引擎,以創新思維聚焦人文綜藝,展示了中國移動咪咕堅持原創、為社會提供正能量之源的決心與實力。作為具有創新力的省級衛視,東方衛視持續打造優質“人文”內容矩陣的嘗試,顯現了中國電視的文化責任與品格。南方周末也在此次綜藝跨界中,延展了紙媒的深度策劃能力和內容創新力。
《我相信》于每周五20:30更新,由咪咕視頻與東方衛視聯合獨播,并于每周六12:00,上線咪咕視頻會員尊享版。信念無價,展信有期,更多信念故事亟待觀眾打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