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媒體行業已經百花齊放,并不僅僅是微信公眾號的天下了,在各大平臺的共同努力下,也匯聚了非常大的流量和用戶,可以說,微信自媒體巔峰已過,而其他平臺的春天卻才剛剛開始,很多平臺對新人還是非常友好,比較容易通過優質內容從0開始起量。那么對于想從事自媒體行業的人來說,這些自媒體平臺有哪些可以利用,各自又有什么特點,未來大家的重點又在哪里呢?這里我也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和參考。
單一平臺和綜合平臺
從平臺的角度說,有單一平臺和綜合平臺之分。單一平臺是指單獨的自媒體平臺,只有一個產品為支撐的。比較典型的就是今日頭條,視頻類的快手,美拍和梨視頻雖然也做的不錯,但還不能算是一個大的平臺。綜合類的平臺就基本都是巨頭旗下的產品矩陣構成的,比如騰訊的企鵝號+天天快報+騰訊新聞,百度的百家號加手機百度Feed流、百度搜索、百度瀏覽器、百度新聞等,阿里的大魚號加UC、優酷、土豆、來瘋直播等等,鳳凰號的鳳凰新聞客戶端、手機鳳凰網、鳳凰網加一點資訊同時還有oppo、小米手機瀏覽器加持,一下科技的秒拍加一直播加微博矩陣等等。
可以看出,每一家的陣營都非常強大,聯合起來的流量也不比微信差多少,反而競爭卻沒有微信那么激烈,同時各家為了更好的鼓勵優質內容,很多平臺都有巨額的現金補貼。比如今日頭條宣布10億補貼作者,企鵝號宣布12億補貼作者,大魚號宣布要拿20億來補貼作者,百度則宣布會有百億的分潤。當然,這里百度其實可以不考慮,因為主要收入來自于流量收入,難免要掛很多亂七八糟的廣告,不做的三俗一點還是挺難賺錢的。其他幾家都是真金白銀在付款,這里最實惠的是UC的量子基金(現在也升級成大魚計劃了),真金白銀的頭部作者會直接獎勵一萬元。不過總體來說,這些平臺還是都要考慮開通或者使用的。
文字內容和視頻方向
綜合平臺基本之前都以文字內容為主,而在現在,差不多都已經開始逐漸轉型到視頻方向,尤其是短視頻這個領域,開始充滿機會。今日頭條選擇和芒果達成合作,而騰訊則3.5億美金投資了快手直播,阿里大文娛祭出了UGC祖師品牌土豆,宣布土豆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配合UC、優酷、來瘋直播、淘寶四大平臺的巨大流量和用戶進行相應的整合推廣,并且統一自媒體品牌賬號為大魚號,意為鯨吞自媒體及短視頻市場,而且拍出了20億資金,升級了之前著名的W量子基金。之前的量子基金每月對頭部自媒體都有萬元現金獎勵,我自己也拿到過兩次了,現在在原有的基礎上發放數量翻倍,又增加了給視頻頭部自媒體的獎金支持,可以說是目前最好拿錢的自媒體平臺。
從各家的戰略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平臺而言,文字內容是基礎,視頻內容是方向。微信公眾號在文字內容方面的優勢還是不可撼動,但從短視頻這個角度來說,還是一個空白領域,大家還是可以再度群雄逐鹿的。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移動事業群總裁兼土豆總裁何小鵬曾直接了當的說“:短視頻是未來時代的圖文。”而在短視頻領域,單一平臺的今日頭條,阿里大文娛的大魚號目前還是投入最大最認真的兩個,秒拍盡管在短視頻方面是專業平臺也有微博平臺可以傳播,但在自媒體方面,變現方式更傾向于網紅電商,不過考慮到阿里也是微博的大股東,所以可以說,在短視頻方面,阿里目前是實力最強,布局最廣,也是扶持力度最大的。所以想要致力于視頻方向發力的自媒體,可以注意選擇大魚號為主要平臺和方向,兼顧其他平臺。
騰訊阿里的戰場,自媒體的紅利
其實目前從自媒體平臺來看,騰訊開創了過去,阿里謀劃著未來,頭條折騰著現在。騰訊剛剛升了劉勝義去做騰訊廣告主席,外部解讀還是要大力發展廣告業務。而阿里盡管剛剛宣布支付寶不再做社交了,但是誰也知道阿里也是不可能放棄社交的,只是不在支付寶的陣地上發力罷了。二者互相望著對方糧倉的心態是昭然若揭,中間還有一個廣告收入做的不錯的今日頭條在攪局,而且今日頭條也宣布開始做社交。這種競爭,可能是未來自媒體領域的主要競爭,而自媒體在這種競爭之中,其實是可以得到最大的實惠的,不僅僅會有資金補貼,還會有大量的流量傾斜,這種紅利其實對于一個平臺的崛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
阿里大文娛的大魚號出來之后,看到推廣力度,和全平臺的支持強度,我們基本可以判定,大魚號就承載著阿里內容和社交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系是距離錢最近的一脈,微博網紅電商早就賣的如火如荼了,而這波自媒體的電商紅利,很明顯會逐漸向各垂直領域下沉,而不會一直是小美女們的專利。從自媒體到流量到電商,是一個非常通暢的變現之路,這和靠商務運營接廣告還是完全不同的路數。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你要發力運營大魚號,可能一開始就要想好最后的電商產品和模式,這樣可能會獲得更多的強大資源的支持,比如手淘。這對于大部分靠公關吃飯的自媒體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畢竟獲取粉絲靠電商吃飯會更穩定和更長久。而在前期,阿里拍出的20億補貼,也會讓很多自媒體在實現完整的商業化之前,獲得不錯的收入。這個戰略目前來說還是各家平臺中更為清晰和遠大的,希望可以趟出一條新的自媒體發展道路。
其實做自媒體,內容是一方面,對平臺用戶的理解是另一個層面,而對模式和戰略的理解,就是更高的層面。我們不建議大家放棄任何一個自媒體平臺,但也希望大家可以找到更合適自己的平臺,這個合適,一方面是內容和用戶匹配,可以獲得更多流量,另一方面,就是在收入上有一定的支撐,讓自媒體們可以有收入的堅持的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