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多元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說、微視頻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們顯然已經跨入了“微時代”。而微電影作為一種新型視聽樣式,以其題材豐富、制作小巧、傳播方便、互動性強等特點,正在逐漸成為文化產業的標志,并通過新媒體平臺得到越來越多受眾的喜歡。
焦點:電影思想
微電影的繁榮發展,在給廣大受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的同時,也極大的激發了創作者們進入到微電影的領域,并不斷抒發著對電影創作的熱愛。但對于不同的創作人,因為對微電影概念的認識不同,在拍攝手法和技巧上也有所不同。對于曾經拍攝過《家鄉的彩虹》、《愛不需要承諾》等影片的電影攝影師高巖看來:微電影的拍攝同樣需要電影思想。
高巖之所以有別與不同的攝影師,在他看來無論是電影創作還是微電影創作,他都要求自己以嚴謹的態度去面對。他不喜歡繁雜,而是相信簡單的事物能夠凈化心靈,同時又特別看重人的個體在戲劇中的情感表達。這一思想,在他近期拍攝的電影《那人、那鹿、那艾火》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鹿作為是一類非常祥和的動物,是生物進化的奇跡,這種生物從古鼷鹿算起,已有上千萬年的歷程。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們從體型到角型,從習性到生境,都產生了很大的分化。而且,鹿這種動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它不僅是先人主要的狩獵對象,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還作為生命力的象征屢屢出現在民俗、繪畫、器皿、建筑及史籍中。而這部作品講訴的就是發生在鹿與人之間的故事。”高巖向記者說道。
關鍵詞:家鄉 鹿文化
據悉,《那人、那鹿、那艾火》目前正在“中國梅花鹿之鄉“東豐縣取景拍攝,該片主要講述了一位家境貧寒的南方女孩得了一場重病,收到了一位養鹿人捐獻的梅花鹿產品而痊愈。此后,女孩懷著感恩之心踏上了尋找恩人的旅程,與爺爺的相處讓她讀懂了養鹿人身上所閃耀的淳樸、誠實、善良的性格。故事以古老的皇家鹿苑重煥新姿為切入點,以尋找養鹿人為主線,以人和梅花鹿的情感為戲劇內核,為觀眾鋪開了一幅如詩如夢的鹿鄉風情畫。故事簡單、情感深厚,而在拍攝的過程中,高巖也如他所講的那般,自始至終都將電影思想貫穿其中。
遼源,作為高巖的家鄉,他對于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高巖說:接這部片子的初衷是,作為一名遼源籍的攝影師,更多的是想為家鄉做點事情,哪怕只是用鏡頭為全國的觀眾講述一些發生在家鄉的故事,而且,這部影片讓人了解的不僅僅是人與自然、自然與鹿、鹿與人之間的情感,更是一種可以滌蕩人心靈的鹿文化。他告訴記者“鹿,以它神秘的行蹤、優美的體態、多樣的用途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坊間雖然也流傳著很多與鹿有關的故事傳說,但很少有影視作品能夠以鹿為線索進行深刻的發掘與表現。拍這部片子時常讓高巖聯想起電影動畫片“九色鹿”。那時的影片采用了敦煌壁畫的形式展現九色鹿,畫面具有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故事中,弄蛇人忘恩負義后的丑惡嘴臉,和九色鹿安詳的神態和神圣的威懾力,給高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只是一部微電影,但高巖仍然以大電影的態度和要求去拍攝。從出品人雪松哥的一個想法,到導演王大安和編劇的劇本創作,再到走進那太多人陌生的鹿的世界,一個月的生活體驗和拍攝旅程,使高巖真實了解到鹿不只是一種動物、一種產品,且有它獨有的一種文化——鹿文化。
有人說影視劇中的兒童和動物是最難把握的,那么難在了哪里呢?首先,梅花鹿性情機警,膽小易驚等特點是讓人難以靠近的 。其次,梅花鹿主要在晨昏活動,雌鹿與幼鹿成群生活,雄鹿平時獨居。據鹿場林場長介紹,鹿的脾氣秉性可不像小狗那樣通靈性,多年培養的雄鹿在你進入到它的領地之時,都會被視為是一種挑釁,而被鹿所攻擊,這是它的本能反應,但卻給拍攝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那很多人拍攝動物題材片子的時候又差在哪里呢?高巖說:差的是理念,差的是情懷,差的是最基本的觀察動物的心態。高巖懂得如何借用電影的思想去調度去理解去潤色,用鏡頭語言展示鹿的世界。在這位專業的電影攝影師看來:只有用拍電影的思想拍出來的微電影,才能夠從情感上沉淀一定的深度,才能拍出有質感,有品味,更有人情味的微電影!積少成多,且大浪淘沙!這恐怕就是微電影將來的前景。
“其實有時候,拍東西未必是用眼,而是要用心”作為一名有著多年電影拍攝經驗的攝影師,高巖認為:一部好的微電影,不僅僅要求拍攝水平能夠達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拍電影的思想,一種用心去發現美的思想。
高巖語錄:請用電影的思想拍攝微電影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微電影已經作為文化產業的標志,蓬勃發展在網絡并走進我們日常的生活。雖然微電影是欄目劇和情景短片等短劇演變而來,但從故事結構、敘事方式、情感表達、鏡頭運用都與電影無二。另一方面從劇本創作、人員配置、道具場景都具備才是一部影片的構成要素。所以說,請用電影的思想拍微電影。
高巖藝術簡歷
電影代表作品: 《老爸站起來》
《黃雀計劃之暗斗》
《愛不需要承諾》
《家鄉的彩虹》
《劍洴沙之野人行動》
《綠色救贖》
《七彩田野》等
電視劇代表作品:《浪卷紅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