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愛~我~,哪怕只有一次也就足夠……”當這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相信不少看過同名電視劇的70后、80后的觀眾們一定會被震撼,跟著影片遙想當年青蔥歲月。
當年的那部電視劇是都市青春偶像劇,有愛情、青春、理想、浪漫,也有無奈和困惑,深受廣大年輕人的喜愛。而這次同名電影的上映可以說是搭了順風車,十分討巧。當年的70后、80后如今也都紛紛戀愛、步入婚姻生活。在童話故事里,當公主與王子相愛,故事便結束了。而現實生活中,步入婚姻后又會出現什么新的狀況和困惑呢?那當年的文慧和楊崢相愛后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影片便是基于此,加入了家暴、七年之癢、小三兒等導致婚姻失敗的元素,表現了中年人的婚姻感情生活現狀。
本片采取了三段式的結構,假設了三種大學畢業后,當年情侶的相處模式和婚姻生活,可以概括為最理想主義——平淡重拾新鮮,最悲催主義——相見不如懷念,最現實主義——都是過路人,每個人似乎都可以在每個段落中找到自己婚姻的影子。
第一段講述的是男主人公楊崢和女主人公文慧大學畢業后結了婚,過上了富裕穩定的生活,看似什么人生目標都達到了,生活美滿幸福。其實,七年之癢、感情變淡、愛情麻木、彼此忽視對方的婚姻問題出現了。如何解決?楊崢企圖玩消失,暗自住家對面的神秘樹酒店多日,以此試探文慧到底有多緊張他。而文慧卻按兵不動,擺出一副你不在我也過得很自在的架子。其實,早就安排送外賣的姑娘幫忙,讓楊崢通過望遠鏡偷窺自己,以找尋新鮮感。最后,結局自然是圓滿的,楊崢和文慧在心靈上又彼此找到了對方,找回了昔日的感情。對這個段落的處理,導演動了許多腦筋,用了特效特技、動漫、夸張的色彩和串場等手段。在這段看似實驗性、個人化、與整部影片風格有些分裂的處理方式中,卻正好表達了創作者想象中的那種理想主義狀態下的婚姻生活:情侶因為相愛而走進婚姻的殿堂,經歷了熱戀到平淡后,用心經營,又重新找回新鮮感。
第二段講訴的是楊崢和文慧正在/已經經歷婚姻的痛苦,是準離異/離異人士,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遭遇苦悶。正當兩人在回憶當初相愛的場景,干柴烈火就要被重燃之時,卻出現各種狀況,最終沒能結合。創作者想要跟觀眾探討的,正是段落最后文慧與楊崢分手時的那段對話。楊崢因為文慧惡作劇不讓他上飛機離開而憤怒地說,我們不可能再回到過去;此時,文慧憋了許久,終于說出,我只是不想讓你帶著壞印象離開……相見不如懷念,現實是殘酷的,當過去的情侶再次遇見,卻發現其實他/她已經不是當年的他/她了,不僅在容貌上,最主要的是因為人生經歷、人生目標等所帶來的那道鴻溝。不如讓我們留在彼此的想念中,給彼此一個美好的印象。本段落刻畫人物的狀態、動作、道具、影調色彩等雖然有點夸大,甚至有些刻意,但卻能夠準確表達出昔日戀人相逢后對對方的渴望。不僅有許多搞笑的情節,創作者在戲劇沖突的營造方面也做到了極致,給觀眾一種“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感覺,讓人覺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并且讓觀眾明明知道男女主人公最后肯定成不了的情況下,卻又期待和創作者一起探討這種假設、給出答案。
第三段是最接近大多數人的現實生活狀態。婚姻生活索然無味,中間可能都有過精神或肉體上的出軌,但最終還是會因為理性、責任感、現實,亦或是別的原因而選擇回歸家庭,放棄與昔日的戀人遠走高飛的機會,只因都是過路人。最近網上炒得很熱的中關村“小三門”事件中,老婆發現老公有外遇,設法與小三兒成為朋友,其實就是為了滿足女人的好奇心,想要知道小三兒長什么樣,有什么優點值得丈夫出軌。本段落就緣于這種人性中的好奇心理,以及昔日初戀的情侶彼此在心靈深處還惦記著對方,讓小三兒、文慧、楊崢(其實算是老三兒)交織在一起。夫婦兩人都分別出軌,丈夫潘肖為尋找開心、刺激,與比自己小很多的姑娘相戀;老婆文慧因為初戀情人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候到來,心靈得到慰藉,精神上出軌。但那些過往的愛情、那些瞬間的感動、那些陌生的新鮮都只是小插曲而已,生活依舊運轉。
至于本段中不同年齡段的小三兒(老三兒)的問題,套用“葛優體”,都體現了一種類似的心態——你愛或者不愛,在或者不在,我都在這里,就是愛你。只不過,作為新新人類的小三兒,她是抱著一種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的心態,而楊崢卻是心頭上對初戀情人的那份一直抹不去的掛念與堅持。不得不說,如果愛,請深愛。
雖然本片的三段式結構中,有的片段對男女主人公的職業有所描述;有的則沒有;就算有,男女主人公也似乎平時都不需要工作。而且,限于篇幅,要在兩小時內說三個故事,難免倉促,顧此失彼,導致有些概念化,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