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劇尾出現的老年孟煩了,他與年輕的炮灰團戰友們“超時空”相遇
處于風口浪尖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簡稱《團長》),3月5日正式開播,25日凌晨終于在江蘇衛視、云南衛視率先落下首播帷幕。不過,爭論并沒有因為該劇大結局而終止,守至凌晨的網友給出的評價中,不僅對劇情的解讀呈現多樣化,對該劇的整體評價也是毀譽參半。
開放式的結局:
很多網友抱怨看不懂
在全劇結束后,這最后十分鐘的結尾會被人長久地討論。或許這樣的處理可以認為是編導的匠心獨具,但在整個劇集高度寫實的藝術風格下,在結尾安插這樣“超現實”式的橋段仍顯得有些突兀。
劇情在炮灰們終獲營救戛然而止,我們不知道這六個人的最終去向,除了故事敘述者孟煩了——他60年后仍然還在禪達,成了一個不起眼的老頭。
而當他在清晨的街上走過時,居然出現了“滿城盡是炮灰團”的奇觀:這里有酒店泊車小弟龍文章、霹靂舞者阿譯,帶著大肚子老婆散步的迷龍,街頭義務出診的社區大夫郝獸醫,清潔工康丫,晨練少年豆餅,古玩店老板不辣,小保安蛇屁股,賣氣球的克虜伯,還有青年戀人張立憲與小醉……
如今這個結尾的處理方式當然可以說是大膽和前衛,也算是不落俗套,但有很多網友抱怨看不懂最后的結局。對于習慣了閉合式結局的國內觀眾來說,他們關心的,可能還是這些出生入死的炮灰們究竟得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歸宿。
蘭小龍的成功:
“記住”遠征軍歷史
“這個故事的核心思想就是龍文章的一句話:‘我想讓所有事情都變成原來的樣子。’遠征軍的歷史史實太慘烈了,編劇也夢想有這么個團長,帶著一幫子人打勝仗,于是用了這么一個腦筋不太清楚的遠征軍老兵的回憶故事。”忠實的劇迷如是分析。
很難概括蘭小龍用43集的篇幅,試圖傳遞出什么概念,也許片尾孟煩了的扮演者張譯說的一席話可以進行總結:“讓我們記住吧,記住一輩子。”不管這部劇的最終口碑如何,那一段埋入塵埃的遠征軍歷史,第一次真正地引起大眾的關注,僅從“記住”這個目標來說,蘭小龍無疑是成功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片尾扮演老年版孟煩了的,正是一位遠征軍的幸存者,他當年曾是飛虎隊的翻譯。
對《團長》的爭論:
真誠?還是不真誠?
在《團長》首播大結局前,這場真誠與不真誠的爭論已經露出端倪。事情起源于央視主持人徐俐的博文,作為一名忠實的“士兵迷”,《團長》在她看來很不真誠:“基本沒有故事,它只是在借助幾個游動的人渣在表達概念,或者是創作者自認為得意的某種深刻……我仍固執地鉆牛角尖,蘭編與康導真誠嗎?如此排場地、佶屈聱牙地、裝神弄鬼地講幾個可能不那么大不了的概念,為何有話不好好說呢。”她不是一個人在質疑,幾乎四成以上的“士兵迷”對此感到同樣的失望。
“團迷”對此嗤之以鼻,他們認為,這是沒有看懂《團長》的緣故:“這部電視劇不是十全十美,肯定有不足之處,但是絕對不是不真誠的,不說別的,就那么多演職人員172天在云南的那片偏僻的叢林,化著那么那么臟的妝辛苦的拍攝,演員卸妝都要兩個小時,不真誠嗎?世界上的人,并不是每個人都是精銳,也有很多這樣的炮灰。盡管他們沒有精銳的光芒,也許過著讓人看不怎么上的日子,但是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花絮
蘭小龍客串 “長得跟鬼似的”
在第42集中,編劇蘭小龍的照片突然出現,靠這種方式在劇中客串了一把日軍將領竹內聯山,并且被迷龍狠狠地嘲笑了一把:“他長得太惡心了!”如此調侃自己,蘭小龍本人的解釋也十分幽默:“這就是竹內啊,長得跟鬼似的!”
■戲外
老兵批《團長》歪曲歷史
自創劇本還原真實
“看了《我的團長我的團》,有不忍心繼續看下去的感覺,它對駐印遠征軍完全是歪曲、誹謗,影響極壞!”這是中國遠征軍老兵黃紹甫老人給記者的郵件。言辭激烈的黃紹甫稱,為了消除該片為遠征軍形象帶來的不良影響,自己已經動手創作電影劇本,以正視聽。在黃紹甫位于成都土橋西街的家中,記者見到了已經創作近兩萬字的電影劇本《戰地絕唱》。劇本以一個名叫萬強的遠征軍士兵為故事主線,涉及到史迪威和孫立人等著名歷史人物。黃老說:“這個劇本將最大程度還原真實的遠征軍,包括他們的生活、裝備,及英勇而殘酷的戰斗。”對于劇本的用途,黃紹甫表示尚未多想:“拍電影是不現實的,但我可以投稿發表出來。至少,可以作為資料保存下來。”
質疑一:把我們說成了叫花子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