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賽車》劇照
《瘋狂的賽車》對于寧浩的意義在于這說明當年《瘋狂的石頭》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將他的多線程瘋狂敘事的喜劇風格推向了另一個高峰。100分鐘高潮迭起的電影,沒有給觀眾任何喘息和走神的機會,一旦進入了影片設定的敘事軌道,我就和劇中人一樣被扔進了命運的攪拌機中,幾條故事線索以令人窒息的速度向前發展,層出不窮的笑料幾乎讓人瘋狂,看中國電影,這是我最high的一次。
我想《瘋狂的賽車》更大的意義在于對一直處在亞健康發展狀態的中國電影的啟示性作用,在現有的市場規模和資金運作模式下,《瘋狂的賽車》無疑做出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嘗試,而且我分明聽到了這部電影是響在某些人臉上的響亮的耳光——不要再為自己的低劣電影找類似資金、審查、發行渠道等各種借口,誠意和才華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這樣一部電影的評論,劇透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為了避免某些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而被部分剝奪觀影樂趣的觀眾事后找我算賬,在下面的論述中我盡量做到不劇透影片的具體情節。
一、小成本非山寨不可嗎?
現在山寨一詞到處橫行,并且山寨已經開始擺脫起初的負面屬性,而日益成為一個中性詞語了,似乎這是一個存在即合理的風格了。但是我依舊覺得,在影視創作上,大量的以山寨風格為自己創作理念的作品,只是證明了創作者本身的能力缺失,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山寨都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用這個來為自己低水平的創作開脫是可恥的。
看完《瘋狂的賽車》后,我和寧浩導演聊了一會兒,問到電影的投資規模時,他的原話是“超過1000萬了”,一千多萬的投資在現在看來也只能算做一個中等偏小制作的,但從成片的效果來看,影片制作上的精良和給人的震撼卻遠遠超越了同等投資規模的其他的影片,甚至可以拿它當作一個通常意義的大片來看了。
一個好劇本對一部電影太重要了,《瘋狂的賽車》演職員表里的編劇有七個之多,這樣的編劇陣容我只在《赤壁》和《投名狀》這樣的影片中見過,寧浩說這本子是他們用了10個月的時間一點一點聊出來的,其實很多片子都是有這樣的一個劇本策劃團隊的,但在《瘋狂的賽車》這里,確實是體現出了集體智慧的力量的。這部電影依舊還是走的蓋伊里奇犯罪電影的情節路線,在一個核心動機的牽引下,幾條線索齊頭并進,事件以不可逆轉地態勢走向瘋狂,寧浩在《瘋狂的石頭》里對這種情節模式的再創造已經很成熟了,到了《瘋狂的賽車》,寧浩終于實現了對于這一敘事風格的全面超越,這里被追逐的核心道具由一個變成了兩個——現金和毒品,還有兩條命案貫穿其中,圍繞于此,六方力量十幾個人物糾結在一起,這里不僅僅是圍繞著主線情節的追逐,還有其中任意兩方力量相互推動的支線情節,信息量巨大,這不僅是給觀眾足夠的享受,還對觀眾的智力提出了挑戰,觀眾要對劇中人物長遠和階段性的任務動機以及物品的歸屬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于是從中所獲得的樂趣也就成幾何級數地翻倍增長。顯然,那些無視觀眾智商,只知道一味低俗惡搞的山寨電影,與《瘋狂的賽車》是不在一個檔次上的。
此外,在《瘋狂的賽車》中還雜糅了很多昆汀塔倫蒂諾式的cult表達方式,從而讓這部電影有了部分邪典電影的表征,讓我有了一種越墮落越快樂的觀影快感。尤其是在音樂的運用上,走的完全是昆汀式的路子,但可惜的是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在昆汀的《低俗小說》和《死亡證據》等影片中,大量借用的是七十年代搖滾音樂,《殺死比爾》中主要借用的是埃尼奧莫里康內的早期電影原聲,在風格上保持了統一,而在《瘋狂的賽車》中借用的音樂有臺語歌、陜北民樂、西洋古典音樂和中國古曲等,稍顯紛亂,不成體系,比較隨意,雖然和情節和情緒有對應,但這種對應顯得過于簡單和直接,這是個遺憾的敗筆。
二、喜劇電影非馮小剛不可嗎?
作為2008-2009年度賀歲檔的收官之作,《瘋狂的賽車》很容易被拿來和同為賀歲喜劇的《非誠勿擾》進行對比。我寫過一篇關于《非誠》的影評 ,雖然有很多和我有同感的,但還是招致了很多馮小剛鐵桿影迷的憤恨和怨毒。這里我要說的是,如果這些人至今仍然對我關于馮小剛喜劇電影的批判表示不滿和不理解,請看一下《瘋狂的賽車》,你會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喜劇電影。
《瘋狂的賽車》中先后出現的對情節有直接推動作用的主要角色有十幾個,全都個性鮮明,讓人過目不忘,而且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行為邏輯中中,而這些人的心理動機和外部行為或客觀遭遇產生很大的反差,反諷式的喜劇效果很明顯,比如那四個恪守游戲規則結果被各種突發事件搞得暈頭轉向狼狽不堪的來自臺灣的專業混混,還有那兩個剛出道卻又要處處表現自己專業素養的笨賊,倆人深一腳淺一腳地奉獻了很多的笑料,每個人身上的喜劇因素是隨著劇情推進自然產生的。僅從喜劇效果的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