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街小巷都在熱議電視劇《玫瑰在的故事》,眼看到了大結局的時候,不得不說,這部劇也讓董思陽有了很多的感悟。出身書香世家的黃亦玫,一直是父母和哥哥眼中的珍寶,她不僅擁有人人羨慕的外貌,還聰明、獨立,這正是眾多男士心中的白月光。
然而,玫瑰的感情經歷是挫折的,她經歷過兩地戀,感受過婚姻的酸澀,也迷失過、失落過,但在董思陽的眼中,玫瑰從未放棄過對愛情的追求,也從未放棄過自我價值的綻放,這才是一個女人對生活的熱愛,也才是一個女人贏得愛情的根源。
現實中真沒有十全十美、事事如意的愛情和婚姻。董思陽借著黃亦玫的四段情緣,跟大家她對愛情、婚姻與家庭的詮釋。
炙熱的戀情,抵不住時間與距離的磋磨
在黃亦玫與莊國棟的戀情中,兩個人在外人眼里堪稱郎才女貌、金童玉女,他們的愛情熱烈、燦爛、耀眼,此時的玫瑰更像是一只不顧一切奮力撲火的飛蛾。這種愛,太制炙熱了,甚至已經愛到了骨子里。這也才讓黃亦玫為了莊國棟的不尊重,一次發瘋的拆家,一次痛哭失聲,掙扎著轉身離開。
在這場戀愛中,莊國棟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他不敢放棄自己對事業的追求,這也許是他心里最脆弱的一面。即便之后的時光,他奮力的挽救過,可黃亦玫的心已經冷下來了,她恐懼異地戀的懷疑與孤獨,同時她更無法接受因為時差、見不到等各種原因造成的懷疑、擔心、甚至是患得患失,當她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像自己的時候,她選擇短痛,甚至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只為在心里能徹底的割舍這段感情。
婚姻與愛情,是兩種不同的體驗
如果說愛情是兩個心靈的碰撞,那么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融合。當今社會,已經沒有下嫁與高攀的想法,但是,兩個人在成長環境差異過大的情況下選擇結合,注定了會有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婚姻中,這些差異可能會逐漸放大,最終導致夫妻之間的裂痕無法彌補。
在方協文與玫瑰的感情中,從玫瑰不通上海方言,方協文為玫瑰解圍;追著公交車送玫瑰回學校;買下玫瑰手中的畫展票,陪他一起看畫展;為了幫玫瑰養貓,選擇在外找房子;甚至為了能讓黃亦玫和自己成為鄰居,方協文不惜承擔了美國一半的房租。等等這些的好,讓玫瑰覺得平和而又真切,所以她毅然決然的選擇嫁給了方協文。可婚后方協文的骨子里的自卑逐漸暴露,他奉行男主外,女主內的觀點,不讓玫瑰工作,甚至禁錮了玫瑰的生活,這對于一向自由有主見的玫瑰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生活牢籠,所以,她才會掙脫,她才會選擇結束這段感情。
轟轟烈烈的背后,也許是寫不禁的無奈
傅家明與黃亦玫的愛情世界中,傅家明給了玫瑰足夠的愛,足夠的尊重和足夠的深情,可是卻沒有給玫瑰足夠的時間。
傅家明雨黃亦玫的世界,達到了心靈和身體的同頻共振,他們都熱愛藝術,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的生活。甚至對待玫瑰的女兒太初,傅家明都展現的溫柔體貼。惹哭了她,他會哄她,安慰她,照顧她,幫她埋葬小兔兔,幫她編歌曲,鼓勵她上臺表演,安撫小太初的各種情緒。這也讓傅家明死后,太初會在夢里哭泣出聲。
一個和自己有高度共鳴,還會對自己與前夫的女兒貼心照顧、如此尊重的男人,誰能不動心呢。可惜,天不遂人愿,僅剩三個月的時間,讓這份轟轟烈烈的愛充滿了悲情與虐心。
炙熱勇敢,玫瑰為自己而盛開!
電視劇中,黃亦玫和小14歲的男友在一起。這段愛情或許讓玫瑰找到了久違的激情與浪漫,但是,這段愛情是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挑戰,更讓玫瑰在世俗的眼光中掙扎。
然而,這也許正是印證了“女人就要活得灑脫自在,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玫瑰在生活中,活成了自己,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事業與人設、標簽,更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色彩,這也是她吸引小自己14歲男友的魅力所在。
《玫瑰的故事》中的四段感情,是一個女人追求幸福、追求愛情的告白。董思陽想對女性朋友們說,不要在愛情中迷失自己,要時刻保持獨立,無論是經濟獨立還是精神獨立,都是我們追求自由、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更要在生活中學會珍視自己,無論我們身處何地,擁有何種身份,我們都應該對自己的價值有清晰的認識,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選擇。更要保持追求成長的心態,只有不斷的進步與進取,我們才能走得更遠,也才能收獲屬于我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