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夜幕之下,華燈初上,明月高懸,江水蕩漾,演員梁家輝獨立船頭,用粵語誦讀出蘇軾的長江名篇,就此拉開《中華文脈·經典圍讀會》長江季的序幕。
何以長江?長江很親切,是在演員保劍鋒童年回憶中往來著的“申通號”“申滬號”,是在主持人梁田去往長沙工作后,切身感受到語文教科書里的“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長江很動情,是舞蹈演員華宵一含淚演讀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是梁家輝體驗過的長江號子,“畢竟是先輩精神,不該成為落寞的絕唱”。
“長江就是我們解讀民族文化的靈魂密碼。它孕育了從源頭的巴蜀文化,到中游地區的湘楚文化,再到最東邊的吳越文化,每一段的文化格調都有所不同。”學者于丹在開場時說,“所以品讀長江,就是品讀中國。”
長江的故事,得從首城宜賓說起。這里是自古文人過長江的換船之地,也是李白、杜甫、蘇軾等一眾“文學大咖”的人生開啟之地。
“我的人生突然變成了蘇軾的縮影”,梁家輝以蘇軾經典詩文為線,再現其人生多個重要節點,回憶自己與離世弟弟、與電影人生中兩位師父、與妻女的相處往事,淚灑現場。
保劍鋒一人分飾蘇轍、黃庭堅兩角,趣談美食與美酒,講述宜賓何以“宜人宜賓”。
華宵一至情至性,著旗袍、登斗拱,致敬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師林徽因,催淚再現“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由五糧液、南瓜視業、南方周末聯合出品的《中華文脈·經典圍讀會》走過先秦、秦漢、魏晉、大唐、大宋、大元、大明、大清等中華五千年的八大和美盛世,如今強勢回歸,與梁家輝、保劍鋒、華宵一等演讀嘉賓,文化嘉賓于丹,主持嘉賓梁田一起,實地走讀中國第一文學大河長江,共饗詩酒之美。
【圖說:五糧液《中華文脈·經典圍讀會》長江季宜賓站完整版已于央視頻、優酷人文、南方周末app上線】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梁家輝遙望月亮,輕聲誦道,將我們拉回到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中秋之夜。彼時,蘇軾與弟弟蘇轍已有七年未見,只好寄相思于明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與弟弟的每一次離別,都有經典誕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比比皆是。然而細究,這些名句之前皆有蘇轍的啟發。
“蘇轍的文章寫得很好,所以蘇軾夸弟弟也是不吝嗇的,他說‘(蘇轍之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雖然沖淡平和,但格局擴大。要不然光憑哥哥和爸爸,怎么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于丹進一步解釋道,“而且蘇轍很有性情,二十出頭,就可以和年過五十的宋仁宗議論朝綱,言辭激烈,以至司馬光都想把他黜落了。結果是仁宗皇帝說,‘如果不能容年輕人說幾句直率的話,還怎么做皇帝?’所以后來蘇轍做官,一路都蠻順的,直到蘇軾出事。什么叫手足連心?就是弟弟會說我哥哥的罪過,你分一部分給我,我替他受罰,我替他貶官,我五年之內不升遷。”
演讀蘇轍的保劍鋒很有感觸,“他們生前約定‘夜雨對床’,早日退休,一起讀書、一起作詩、一起生活,但沒能實現;死后,蘇轍跟隨哥哥蘇軾葬在了嵩山下郟縣,陪他,這就是生死相伴啊。而且你看蘇轍給哥哥寫的《祭亡兄端明文》里提到‘手足之愛,平生一人’。這是怎樣的深情?”
也許今天的我們應該去掉“蘇軾弟弟”這個頭銜,看看蘇轍的詩文成就和忠信程度。
【圖說:保劍鋒趣談蘇軾與蘇轍的MBTI(性格測試)和星座,蘇軾e人、摩羯座,蘇轍i人,雙魚座,“相較之下,蘇轍可能更內斂、更樂于奉獻。”】
“我太激動了!”梁家輝不小心碰翻了杯子,“從來沒有一個場合可以讓我像今天這樣深入地了解蘇軾。一直聽下來,我覺得我的人生突然變成了他的縮影。”緊接著,梁家輝分享了自己與離世弟弟的故事。
“其實,小時候我有一個弟弟。九歲的時候,他就患病了,大概拖了一年多就去世了。”梁家輝苦笑著回憶道,“從小他就是家里的寶,好東西都讓他先挑。可以說,從他生下來,我就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但后來他患病、住院了,我們好像才正式建立了兄弟之間的情感。”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當時年僅16歲的梁家輝肩負起了照顧弟弟的重任。每天放學,梁家輝都會在病床邊陪著弟弟。弟弟很善良,總是幫著護士給其他病人送藥,一直送到他不能走路,梁家輝就推著輪椅,帶他穿梭于每一個病房。
“最讓我心酸的是他大概發病半年的時候,他說‘哥,我們倆兄弟好像從來沒有一起看過電影。你能偷偷帶我出去、看場電影嗎?’我就把他偷運了出去。”梁家輝頓了頓,有些艱難地開口說道:“看電影的時候,突然耳邊就響起我弟弟的聲音,他說‘哥,可能以后照顧爸爸媽媽的責任就落在你身上了,我可能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這個聲音一直留在我心中,我始終覺得對他有一種愧疚。所以此后余生,我便帶著弟弟那一份,去生活、去演戲。”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今我們雖身處與蘇軾、黃庭堅不同的歷史坐標中,卻或許亦在經歷著相似人生。那不妨,就讓我們舉一杯美酒遙相致敬,愿借先人詩酒中的“智慧”,喚醒當下生活的詩意與熱情;愿在這歲月沉釀的濃香陪伴下,能夠循著如此豁達、心安之哲學,無畏前行。
曾經陪伴黃庭堅度過晚年和美生活的鎖江亭、流杯池、安樂泉,如今仍活躍在宜賓人的日常起居中,成為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黃庭堅雖已作古,但他留給這片土地的記憶與情懷,如同陳年的美酒,隨著歲月的流轉愈發醇厚。黃庭堅曾經品嘗過的美酒“姚子雪曲”,在宜賓人手中經過世代傳承與創新,已演變為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的和美佳釀,流傳至今,依舊散發迷人的芬芳。
縱觀中華文脈,那些散發著酒香的詩句,帶我們穿越時空,與先民競渡登高、會宴作歌。它們伴隨著中國文化和歷史中最美好的記憶,連接著中華民族的過去與未來。
文以載道,物傳精神。美酒所承載的,是自古文人不辜負良辰與美景、朗月與詩歌的風雅,是每一個中國人對于收獲與團圓、“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的美好心愿。五糧液作為中國白酒文化的杰出代表,在長江第一城宜賓孕育而生,歷經歲月濃香,釀造和美故事。2024年6月,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南瓜視業相繼推出《大國之道》《中華文脈·經典圍讀會》兩大優質文化IP,在一次次“敬古崇文”中,對“來處”不斷回眸,像是記憶的坐標,讓長江文明有了支點與方向。以酒為媒,串聯起文脈千年與大道萬里,賦予“和美”文化新的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