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2024南京長江民樂匯”最后一場演出在南京國際青年文化公園江邊草坪開演。在欣賞完《永遠的山丹丹》《當絲竹遇見管樂》之后,今晚的《揚子風華》帶領觀眾遠眺三江源青海,近觀長江畔金陵,感受各地民樂的獨特韻味,展現另一種風格的“長江與黃河的對話”。
從青海到金陵,領略豐富多元的長江文化
晚上七點三十分,由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編鐘國樂團帶來的《荊楚雄風》開啟了《揚子風華》的序幕,時而激昂恢宏、時而高亢悠揚的演奏將觀眾拉回到盛楚時代,感受古代楚國勵精圖治、開疆拓土的昂揚豪邁。
第二首《楚宮宴樂》采用鐘鼓合鳴、琴瑟同音,相較于《荊楚雄風》,更具有典雅婉轉的南國風韻。在音樂聲中,一副荊楚遼闊、山水錦繡徐徐鋪展在觀眾面前。
領略完楚國宮廷音樂的生機盎然、氣勢磅礴,青海省演藝集團的女聲獨唱《憨墩墩令》,向觀眾們展現了青海花兒獨具特色的魅力。歌詞中蘊含的故事和情感,通過宛轉悠揚的女聲演繹,更加生動和感人。
男女對唱《尕妹是石崖上的山丹花》活潑俏皮,用比喻的手法將尕妹比成天上的白云彩,潔白無瑕,表達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向往和忠貞。
《我叫個循化的撒拉》用高亢的歌聲向觀眾展現了勤勞勇敢的撒拉漢子和撒拉艷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頑強的生命力。
平弦花兒劇《繡河湟》旋律委婉綺麗、優美動聽,唱詞對仗工整、嚴謹典雅,展現了勞動人民蓬勃的朝氣。
隨后,由二胡與彈撥樂隊演奏的《望果節之夜》讓人耳目一新,優美的旋律和鏗鏘的節奏,描繪了西藏人民在“望果節”歡樂的氣氛。而《太陽出來喜洋洋》具有濃郁的四川特色,活潑歡樂的曲調,伴隨著熟悉的旋律一下就拉進了臺上臺下的距離,有的觀眾甚至忍不住就跟著唱了起來,現場的氣氛也變得熱烈。
由安徽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帶來的民族管弦樂《大巢遠古圖》將觀眾們的思緒拉回到遠古時代,從悠揚的笛聲到深沉的鼓點,每一種樂器都以其獨特的語言講述著遠古的故事。
《響宴》以動感的節奏、簡潔的旋律描述了大唐盛宴歌舞升平、雍容華貴的景象。音樂旋律優美、意境深邃,充滿濃郁的中國韻味。
接著,是由南京民族樂團帶來的民族室內樂《寫意山水》和《良辰美景》,旋律婉轉悠揚、意蘊深遠,讓聽眾在心靈深處感受到山水之間的和諧與美好。
從青藏高原音樂的遒勁宏闊到兩湖平原的沉雄有力,再至江南水鄉的婉轉靈動,長江流域音樂風格的豐富多元讓觀眾們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璀璨與輝煌。
五大樂團合奏,共話揚子風華
尾聲的《喜洋洋》是由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編鐘國樂團、青海省演藝集團、成都民族樂團、安徽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和南京民族樂團的藝術家代表們一同合奏,將快樂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喜洋洋》由我國已故民樂大師劉明源先生于1958年創作,樂曲取材于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面》。曲調輕快活潑、熱情洋溢,讓人不由地沉浸在慶祝節日的歡樂場景中,現場觀眾無不沉醉在這歡樂的氛圍里。
隨著《喜洋洋》的余韻在江邊草坪上空回蕩,2024南京長江民樂匯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舞臺的一邊是滾滾長江、生生不息,另一邊是萬家燈火、繁華都市,歷史與現代的相融就是如此奇妙,永遠充滿魅力。
2024南京長江民樂匯《揚子風華》將長江流域各民族樂團匯聚一堂,共同奏響華美樂章。從青海到湖北,從成都到安徽再到南京,本場演出編排在藝術交互對話中凸顯“匯”之特色。以音樂為槳,挖掘長江流域豐富璀璨的民樂資源與人文底蘊,用民歌贊美生活和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
長江,這條蜿蜒流淌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也滋養了豐富多樣的民族音樂。在這片廣闊的文化土壤中,民族音樂如同長江之水,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滋養著我們的心靈,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