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戲音》跨界音樂創新項目,旨在于用“音樂+戲曲”的方式破圈傳播、傳承國粹、保護非遺、文化出海。將傳統戲曲與現代音樂元素巧妙結合,打破傳統戲曲的傳播界限,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首期為二部曲,隨著《春易晚》、《想當初》相繼問世,引發了廣泛關注,傳統與現代融合,帶給聽眾們全新的試聽體驗,匠心制作,備受好評。作品由中國數字音樂基地出品,中共杭州市蕭山區委宣傳部、蕭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指導,著名音樂人、中國數字音樂基地運營負責人馬智勇發起并參與創作,謙木擔任總導演/制作人,旅行團樂隊韋偉擔任詞曲創作及音樂總監。
首部作品《春易晚》以宋代文人李清照的詞為靈感,通過“流行/搖滾+黃梅戲”,邀請到當紅人氣樂隊旅行團與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合作。歌曲通過深情的旋律與動人的歌詞,描述了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的生平,展現了一代藝術大師在動蕩歲月中的堅守與追求。該曲不僅是對傳統戲曲的致敬,更是對現代音樂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大膽嘗試。與此同時,《中華戲音》另一部作品《想當初》通過“民謠+越劇”,匯聚了音樂人馬智勇的才情作詞和韋偉的巧思作曲,由著名音樂人趙照和越劇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趙志剛聯袂演唱,為歌曲注入了豐富的情感內涵,讓人為之動容,展現了傳統戲曲與現代音樂的和諧共生。
兩部作品將傳統戲曲與現代音樂元素深度融合,實現了跨界藝術的碰撞,呈現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 歌曲不僅展現了跨界藝術的魅力,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為了記錄這兩首歌曲的創作歷程,中國數字音樂基地特邀央視合作團隊拍攝制作了兩部紀錄片。《中華戲音之黃梅新聲》與《越民謠》分別記錄了《春易晚》與《想當初》的創作過程,展現了現代音樂人與傳統藝術家的合作與交流。這兩部紀錄片分別于4月7日、4月10日在央視CCTV11戲曲頻道《梨園周刊》播出,據悉紀錄片也將計劃申請國內外重要紀錄片獎項。
《中華戲音》的推出,不僅是對傳統戲曲的傳承與保護,更是對現代音樂創新的探索與實踐。通過跨界合作與創新融合,為公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體驗。相信在未來,更多優秀的跨界音樂作品將不斷涌現。
《中華戲音》的出品方中國數字音樂基地,立足國家音樂產業基地蕭山園區,以杭州國際博覽中心A座為核心區域,總面積2.02萬平方米,自2020年10月正式開園以來,便憑借其獨特的“音樂+科技”融合定位,迅速嶄露頭角,成為杭州乃至全國音樂產業的新高地。作為全國第五個國家級音樂產業基地,它豐富了國內音樂產業的版圖,并以其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卓越的發行成果,引領著音樂產業的新潮流。中國數字音樂基地負責人、華音悅聽CEO、杭州國際音樂產業博覽會總導演馬智勇表示中國數字音樂基地以其前瞻性的視野和創新的思維,將不斷探索音樂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動音樂產業的創新發展。未來,這里將繼續引領音樂產業的新潮流,為國內外音樂人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為音樂產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