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的文字
仍在人們的吟詠中回蕩
感召后世之人
……
風云變幻,人生無常
蘇軾、蘇轍晚年再遭貶謫
蘇門文人也飄落四方
CCTV-1央視綜合頻道1月26日晚八點檔
《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
第九期蘇軾蘇轍篇(下)正式播出
央視頻APP同步推出
“文脈探訪團”成員撒貝寧、崔銘、酈波
將尋訪二蘇人生中的最后時光
一連五貶卻仍堅守初心
蘇軾于困境中發出貶謫最強音
附詩文:
蘇軾《千秋歲·次韻少游》
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淚濺,丹衷碎。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
道遠誰云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猶可覬,舊學終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蘇門”四散后,蘇軾遭遇了一連五貶,最終被遠放儋州。儋州的物質條件極為匱乏,蘇東坡在這里度過了“飲水食芋”的三年時光,并形容其“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此間,由于生活所迫,他與兒子蘇過將芋頭切塊熬粥,創意發明了東坡玉糝羹。即使身處蠻荒之地,蘇軾依舊能夠苦中作樂,認真生活。
在儋州生活的這段時間,蘇軾的境界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新恩猶可覬,舊學終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他在《千秋歲·次韻少游》中擲地有聲地表達了自己孤獨而不失信念的堅持。本期節目中,由主持人撒貝寧,《蘇軾傳》作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崔銘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酈波教授組成的“文脈探訪團”,將穿越到公元1100年的儋州,追隨宗師蘇軾最后的足跡,了解蘇東坡是如何在艱難的生活中,堅守報國之初心。
承父兄之志著書立說
蘇轍發出北宋文學最后的絕響
附詩文:
蘇轍《漁家傲·和門人祝壽》
七十余年真一夢,朝來壽斝兒孫奉。憂患已空無復痛。心不動,此間自有千鈞重。
早歲文章供世用,中年禪味疑天縱。石塔成時無一縫。誰與共,人間天上隨他送。
在蘇軾被貶儋州期間,弟弟蘇轍也被貶廣東雷州。長途跋涉、舟車勞頓,雷州的水土氣候讓蘇轍深感不適,身體日漸消瘦。筠州、雷州、循州……雖然屢遭貶謫,但蘇轍心中的信念卻從未改變,這也是他在《漁家傲·和門人祝壽》中能夠吟出“心不動,此間自有千鈞重”的原因。
蘇軾去世后,蘇轍終日閉門謝客。《宋史·蘇轍傳》中記載:“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慎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蘇轍晚年追隨“父兄之學”,游弋于經史之間,將自己畢生所得,著成《潁濱遺老傳》《欒城后集序》《論語拾遺》等著作,發出了北宋文學最后的絕響。
“夜雨對床”終將實現
蘇軾、蘇轍穿越現代驚喜重逢
附詩文:
蘇軾《菩薩蠻·買田陽羨吾將老》
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隨物外游。
有書仍懶著。水調歌歸去。筋力不辭詩。要須風雨時。
“夜雨對床”是蘇軾、蘇轍兄弟二人一生都在反復提到的約定。在浮沉不定的宦海當中,這個約定成為支撐他們走向人生彼岸的精神依靠;當他們身處困境時,這一約定又帶給他們精神的慰藉,也映照出他們二人患難與共,至誠至真的兄弟情誼。未能實現夜雨對床的約定,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本期節目最后,蘇轍將跟隨撒貝寧的腳步來到千百年后的陽羨竹海,與哥哥蘇軾在現代重逢,彌補“夜雨對床”的遺憾。他們還將重回泛舟赤壁之地,了解如今長江堤防工程;來到今日黃州的“東坡地”——黃岡市智慧農業蔬菜種植園葉路洲,感受現代水肥自動灌溉系統的強大;重回儋州,在海南了解現代科技的“嫦娥奔月”,見證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為文學家
蘇軾、蘇轍為后世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
作為實干家
他們更是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兄弟二人的非凡成就
同樣離不開父親蘇洵的教育
三位宗師的思想、人格
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舊熠熠閃耀
這是中華歷史上的一個文化奇跡
今晚來《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
一起感受他們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