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8日,由抖音出品,賈寅超導演,戴修揚作為編劇的紀錄片——《了不起的中國顏色》(2023)正式上線,本片攜手以“東方彩妝,以花養妝”為理念的國風彩妝品牌花西子,圍繞“青黃赤黑白”五種傳統東方色彩為核心,以東方文化為母體,傳承并弘揚東方之美。流金歲月中,中國傳統色逐漸從“傳統”走向“時尚”,花西子更是將中國傳統色應用于其產品中,用中國妝和中國色為切入點,極致呈現東方色彩美學與女性魅力。文化與色彩交融,獨特視角下,中國歷史文化以一種別樣的講述方式,呈現在大眾視線中。
“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歷史長河里,閃爍著每一筆顏色的光輝,《了不起的中國顏色》圓滿收官,無論是嬌媚的胭脂,還是皎潔的月白,只此青綠的石青、浪漫優雅的松花黃、清雅絕色的黛色、這些色彩的起承轉合間讓世人見證了中國顏色所蘊含的無限魅力。
中國的色彩凝聚萬千詩意,節目播出之后,便在社交平臺上引起了熱議,“胭脂、月白、石青、松花黃、黛色”這五種顏色背后的歷史故事躍然眼前,不少的觀眾直呼色彩有了具象化的代表。《了不起的中國顏色》每一集都是單獨的篇章,由曾黎、張藝凡、宣璐、蔣夢婕、張儷五位藝人作為國色推薦人和演繹嘉賓共同勾勒出一幅浪漫的繽紛畫卷,詮釋東方美學的無限魅力。用戶可在抖音、西瓜視頻、鮮時光TV等平臺搜索【了不起的中國顏色】進行觀看。
視聽的雙重享受中,看見中國傳統文化沉淀
“美是藝術的最高原理,同時也是最高目的。”歌德如是說,《了不起的中國顏色》不僅畫面精美,更是將美的意義升華,書寫了執著與釋懷等情感的“美”,引領觀眾見證歷史人物的成長與蛻變。
“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顏色不僅是一種視覺元素,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符號和傳承,這種短小精悍的紀錄片很有學習意義。”網友們紛紛表示,這部紀錄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著關于顏色的故事,非常具有可看性。《了不起的中國顏色》已正式收官,全網總曝光量突破8億,正片累計播放1億,站內相關總播放量超4億,收獲了許多觀眾的好評與喜愛,大部分網友感嘆一部“關于顏色的紀錄片卻傳遞著中國歷史文化和東方美學的內容,視角非常新穎”。對于紀錄片比較感興趣的網友則被內容深深吸引住,感嘆“一開始點開這部《了不起的中國顏色》也是機緣巧合之下,但是看了一集就開始慢慢著迷,作為紀錄片,能做到這一點的真的是不多,很能說明這劇情的抓人程度。”此外,也吸引了眾多學術黨的討論,進一步探索《了不起的中國顏色》中的藝術形式與學術價值。
從敘事角度來看,《了不起的中國顏色》聚焦于歷史文化長廊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對顏色的運用與傳承,用唯美的視聽表達,呈現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古老文化沉淀。第一集中上官婉兒巧用胭脂遮蓋臉上的傷疤,創出“花鈿妝”這一妝容,成為了當時女子間的潮流,不少網友都在感嘆“古人在色彩運用上的巧思”。
“這些顏色不僅僅是簡單的色彩,它們是中國歷史、文化、藝術和生活的縮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網友看完之后,被影片中的細節和情感所打動。這部紀錄片舍棄了宏大敘事視角,以一種非常規記錄視角、第三方觀察視角下來挖掘每一個故事的情感與細膩,無論是上官婉兒“花鈿妝”的由來,還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創作過程中的執著,都在鮮活有力的告訴我們,顏色背后絢爛的文化光陰。
色彩下的文化沉淀,探索中國顏色的學術意義
為了更好的展現顏色的文化淵源,《了不起的中國顏色》邀請了原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流行色協會副會長宋建明,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工藝美術系副主任關東海兩位專家,更深入地剖析解讀中國文化。中國美術學院資深教授宋建明提到“古人認為,世界是由五種要素構成的,那就是金木水火土,叫做五行”,而中國傳統色系便是與五行相生,五行所對應的顏色便是“青黃赤黑白”。這部紀錄片五集內容也是對應五種顏色展開,用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的方式溯源與科普東方美學,讓觀眾沉浸其中,讓更多人能夠從紀錄片中感受瑰麗的中國色彩和中國文化的魅力。
此外,《了不起的中國顏色》憑借其藝術化表達獲得了不少影視學、藝術學考研學子的追捧,不少專家輸出了自己對于紀錄片觀后的印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認為:“《了不起的中國顏色》有意思、有意義地講清了五種中國傳統顏色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深意。”誠如所見,《了不起的中國顏色》以情感打動人、用文化浸潤人。在光明日報高級編輯、編務統籌李春利看來:“只有5集,每集20分鐘,卻像展開一部色彩斑斕的歷史長卷,以年輕化的現代語境揭示傳統文化的深邃內涵。”這短短的5集篇幅,勾勒出了最動人的情感畫卷。
東方意蘊傳承千年,在《了不起的中國顏色》中發揮的淋漓盡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視聽傳播系主任高貴武認為:“《了不起的中國顏色》紀錄片以明星推薦人為媒、以顏色為介、以故事為線,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博大和東方美學的韻味、意境等潤物無聲地傳遞給了觀眾”,在打動觀眾的同時,將紀錄片所特有的藝術性和文化性拉到最大值。在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廣播影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建珍的眼中“《了不起的中國顏色》作為一部紀錄片具備了詩意的語言符碼和審美意境,讓紀錄片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品”。
顏色不止是一種情感價值,更是一種文化傳承,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教授關玲細致地剖析了每種顏色中蘊藏的意境美學:“上官婉兒和武則天,胭脂紅和花鈿,女性智慧和女性的獨立品格讓歷史有了一抹瑰麗。白居易和月白色的故事,是詩意是情感是東方想象,是用顏色演繹的意境。宋徽宗與石青,是千里江山如故的夙愿和壯志未酬的悵然。薛濤的松花黃和草木染的含蓄,不僅是國家非物質遺產,也是中國意象。卓文君的黛眉是遠山與丘壑,是堅定與瀟灑。”正是有了這些故事做媒介,讓這部紀錄片的藝術性得以充分凸顯。
在眾多專家的眼里,《了不起的中國顏色》是對中國傳統色系和美學的一場溯源,更是將顏色呈現在生活領域的延展,透過一幕幕的鏡頭傳達到我們面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認為:“《了不起的中國顏色》的創新在于選擇顏色作為獨特切口,在歷史脈絡中尋找積淀在顏色中的文化意蘊,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中國顏色之所以‘了不起’,正是因為有這樣豐富的歷史典故作為其文化底蘊的生動注解”。
光陰千年流轉間,品味東方美學的詩情畫意
《人民日報》曾發布過一句話——“當我們有足夠好、足夠多的作品和產品,來提升對何為美、何為時尚的定義權、話語權,才能走出被西方審美文化帶偏乃至被其所侵襲的境地。”隨著中國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國傳統色也正在逐漸從傳統走向“時尚”,東方之美也逐漸被世界看到。
中國傳統色彩是鮮活的,取之自然的生命力,是靠感官就能捕捉到的。紀錄片中薛濤箋所用的“松花黃”便最具代表性。唐代詩人李白曾寫道“輕如松花落金粉,濃似苔錦含碧滋”,松花是立春的色彩,嬌嫩的色彩下,是不拘一格的特立獨行感,沒有過于艷麗的搶眼,卻有沁人心脾的舒適感。
“一種顏色一寸心,中國傳統色取于自然萬物,了不起的中國顏色驚艷千年,蘊含中國人觀察記錄世界的方式擁有獨屬于中華民族氣韻的典雅,這部片子值得一看!”網友在看完紀錄片后,也深深地體會到每一種顏色背后的中國歷史,加深了觀眾民族文化自信,讓如今“莫蘭迪”“多巴胺”等顏色盛行的當下,看到中國傳統色彩的運用與傳承。
中國傳統色彩流轉千年,被運用于各個領域,布匹的染色、瓷器的上釉、山水畫作等等,古人的智慧和情趣也真切地被彰顯其中。《了不起的中國顏色》通過藝術層面的顏色與美,展現了東方文化的氣韻與智慧。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感受中國傳統色的魅力,也希望中國傳統色彩也能夠成為引領時尚的流行標志。(作者: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