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屈軼出品、編劇、導演、作曲的短片電影《寧靜海》入圍了“都柏林電影節”。 此前,該片入圍戛納獨立電影節,巴黎電影節。該片由屈軼(女1)、陳駿(男1)、周安林領銜主演;聯合主演羅家齊、黃彥琳;核心主創攝影師任曉飛、副導演佟子恒。讓我們期待《寧靜海》在電影節上的精彩表現。
該片于2023年3月拍攝完成,5月8日入圍戛納獨立電影節(CIFF)并在電影節期間國際首映且反響頗好,同時獲得了德國戲劇教育家、影評人安德里亞斯的認可及高度好評:極具風格化的短片電影Sea of Serenity/《寧靜海》,是屈軼導演對意識流影像的創作與重構,給予觀影者深廣的,自我內省的空間。影片不僅可以看到一個感動、悲傷、帶有深邃人性的家庭故事,同時讓心靈在哭泣與救贖之間掙扎、求索;它是某種來自外界控制的壓迫,亦可觸摸到命運之下的安排,卻無法從中找到固定答案。Sea of Serenity/《寧靜海》是一部優秀的創作,在我看了第一遍后,我有很多疑問,這種疑問縈繞著我。而觀看數遍后,故事逐漸清晰起來,讓詩意與動人的神秘感有了價值。這是一部維度多元的,值得多次觀賞的短片電影。——安德里亞斯(戲劇教育家,獲得德國電影作者協會金獎)
該片是戛納獨立電影節(CIFF)唯一入圍的亞洲影片并榮獲戛納獨立電影節“最佳實驗短片”獎,該片講述了鋼琴家白羽(女1)逆境重生的一段經歷。因高強度訓練,白羽左手肌能退化,這讓視音樂為生命的她難以接受無法正常登臺演奏的事實。她選擇了逃避,從城市出走,一直往南,來到某個南方的小山村,遇到失聯已久的心理醫生安寧(男1)和他的兒子小安。在山野淳樸、自然的環境中,白羽和安寧產生了情愫,白羽一度以為一段感情會帶她走出絕境。直到某天,小安用歌聲回應了白羽的琴聲,她露出了消失已久的笑容,內心的“無解”似乎有了“答案”。她回到發愿的太湖湖畔(主取景地無錫太湖),面對煙波浩渺的湖面,她選擇平靜的遠行,將當下交付于生命的悲欣交集。片尾,安寧佇立于湖畔,小安從身后抱住他說:爸,我夢到白羽阿姨了,她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該片主題,找到內心的平靜是幸福的,黃昏薄霧,湖面映射出孩子的目光,純凈且閃耀。
該片的藝術特色非常鮮明,創作者抱持中國美學與當代國際藝術對話的觀念,將中國元素以新中式的方式來構成。音樂多元重構敘事,散點透視鋪陳情節,中國水墨之留白(全片僅28句臺詞)給人以遐想的空間。同時,導演獨有的“意識流”鏡頭語言與水墨大寫意之“氣韻生動”如出一轍,創作了一套獨有的鏡頭敘事邏輯,讓鏡頭語言不僅是電影敘事的工具,更是審美與哲學表達本身。
該片主題曲由著名音樂人高旗根據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 進行譜曲,李健與“幻境工廠童聲合唱團”演唱,以古典音樂小品的方式對話范仲淹的離愁別緒;配器只有鋼琴,非常干凈,與純凈的童聲相得益彰。傳統民間音樂傳承人,河西走廊的世界音樂歌者者來女,用她空靈的聲音將天地人神的各種音色精準對位女1的內心,幾乎完美的完成了作曲用聲音外化角色內心的想法。兩位優秀的音樂人在該片中憑借優美的旋律和音色性的聲音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屈導作為該片的作曲,將《蘇幕遮·碧云天》的童聲合唱聲部改編、重構,點睛的出現在小安推動情節的關鍵點上,從“波上寒煙翠”到“黯鄉魂、追旅思”,似是主題配樂,更是孩子內心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延展。
該片是一段生命的絕唱,亦是絕處逢生的“大希望”,雖語言寥寥,卻震撼人心。導演屈軼以中國美學的“詩情畫意”娓娓道來,將中國古典詩卷用“音畫合一”的方式徐徐打開,用極為溫柔的方式呈現出生命本能的意志與自由之力;展現于國際電影藝術的舞臺!
值得一書的是,應德國第十三屆城市藝術節的邀約,于德國時間10月14日晚6-12點,連續放映“屈軼專場”。其間,不僅放映了近兩年的獲獎短片,還放映了屈軼導演的舞臺作品影像;同時,德國女舞者用動人的肢體和語言,詮釋了另一版《蘇幕遮·碧云天》,即肢體靜止時,語言生發;舞者用德語念誦“碧云天,黃葉地……”,竟令“硬核”的德語有了某種氣韻流轉的東方美。某種意義上,這種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任何榮譽無法比擬的。正如藝術節的官方感謝信所書:第十三屆城市藝術節已經結束,但屈軼導演的作品讓人印象深刻、無法忘懷。那是無法言語的深度和讓人感動的瞬間,也讓我們建立了友誼的橋梁。在藝術的高度上,我們希望彼此接觸,建立和平。
2022年屈軼導演的實驗短片《無邊》入圍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英國簡·奧斯汀國際電影節、美國協同電影節,且榮獲了簡·奧斯汀國際電影節“最佳視覺效果獎”。2023年屈軼導演的短片電影《寧靜海》入圍戛納獨立電影節(CIFF)并榮獲“最佳實驗短片”;入圍巴黎國際電影節、都柏林電影獎。連續兩年不斷獲獎,導演屈軼始終堅持用作品說話,讓世界對中國“當代”的先鋒電影美學,中國詩歌文明的“國際”影響力,中國電影人“觀念性”的哲學表達,有了全新的認知與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