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www.yule.com.cn 26日,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舉行閉幕式,此次共有400余部豐富的參展影片,覆蓋眾多國家、地區和類型、題材,在全世界電影從業者、影迷中仍有強號召力,被很多國際媒體稱為“電影業復蘇標志”。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華語影片大放異彩,好評不斷:共計15部華語片亮相,包括8部長片、6部短片和1部劇集。包括入圍主競賽的電影《白塔之光》和《藝術學院》,這也是2019年后,華語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最為閃耀的一屆。
作為電影《白塔之光》的導演張律,曾與柏林電影節三次結緣:2007年長片《沙漠之夢》入圍第57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0年《豆滿江》(又名《圖們江》)入圍第60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并獲得“水晶熊最佳電影特別提及”獎,2019年《福岡》入圍第69屆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這一次,在柏林被問及,為何以北京的”白塔“作為表達元素時,張律導演解釋道:“北京的道路方方正正,非常有規矩很難迷路,無論在哪都可以很快找到目的地。但是人的內心像迷霧,內心生活的目的地比在城市找路難。在城市里有一個渾圓的,向上高聳的東西,有著一整片白顏色反光,這在情感與精神上會帶給人們安慰感。”
自柏林首映后,《白塔之光》收獲了國際媒體的好評,美國《綜藝》雜志稱,“《白塔之光》的魅力不在于傳統的戲劇沖突,而是一系列省略以及一些小細節的捕捉。從中,導演張律整體性的謀劃讓看似尋常的故事變得詼諧、柔和。”《每日銀幕》則認為“這部電影可以在多個層次上解讀,就算并不了解北京風土人情的觀眾,也能領會它想表達的情感。”不僅如此,還有身在海外的影迷的真誠感受——有留學海外的中國觀眾說:“看完想家了,一草一木,街頭巷尾,都是熟悉的味道。”還有海外觀眾被電影的詩意深深打動:“我幾乎在期待,我走出影廳后,會看見柏林下起雪,因為電影的最后一幕,北京正在下雪。”
《白塔之光》除了延續張律導演一貫的“空間與人”的微妙關系,更加強化了地景與角色的關系,敘事當中飽含詩意,情節推進不乏效率,與此同時,這樣一部帶有鮮明“中國元素”的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引起的共鳴與共情,反映了“文學、藝術通常是各國彼此認識、相互了解的‘信使’。例如這些講述‘中國故事’的影片,它們不僅展示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奮斗目標,也表達了成長于斯的人們的價值理想。”(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趙偉)
《白塔之光》由張律導演編劇、執導,辛柏青、黃堯、田壯壯、南吉等主演,由峨眉電影集團、大吉影業、江西電影集團、內蒙古電影集團等出品。影片講述了人們在親情、愛情的羈絆下,互相治愈與陪伴的溫情故事。作為本片主要出品、承制方的大吉影業,致力于影視投資、影視項目策劃開發、藝人經紀、全流程制作等影視業務。而該片主要演員南吉,也是本片的出品人,希望大吉影業能在行業里,保持自己的審美獨特性,以及精耕細作的初心。給有才華有潛力的導演、電影人創造機會,產出有品質的電影電視及獨立影像作品。
除了與張律導演的此次合作,大吉影業還與萬瑪才旦、梁鳴、祝捷等導演、影人建立深度合作,將陸續推出《雪豹》、《逍遙游》、《追幸福的人》等影片,為“中國故事”重燃世界舞臺增添火熱力量,為華語電影靜待銀幕春天積蓄新鮮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