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現實主義題材當代大劇《人世間》正在江蘇衛視熱播,周家三兄妹的命運起伏牽動著所有觀眾的心。該劇改編自梁曉聲同名小說,原著分上中下三卷,總字數達115萬字。要將體量如此之大的作品影視化,對任何編劇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挑戰。劇集籌拍之初,導演李路就有意邀請王海鸰老師,之后還向陳道明和周梅森征求了意見,兩人都不約而同提到的人也是王海鸰。
王海鸰有著近三十年的劇本創作經驗,曾操刀過《牽手》《中國式離婚》《大校的女兒》等熱播劇,尤其擅長對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拿捏。這一次面對《人世間》劇本創作,王海鸰坦言道:“這是我從業以來,最艱難的創作”。《人世間》劇本創作前后歷經近三年時間,在這期間,王海鸰始終保持著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在個人微博上,她曾透露,劇本完成之后曾去看中醫,最后被告知“肝血不足”。這當然是一句略帶開玩笑意味的調侃,但足以見得《人世間》此次劇本創作量之大,任務之艱巨。
近日,王海鸰接受了江蘇衛視的專訪,并以劇本創作為線索,娓娓道來這部史詩作品的誕生過程。從文字小說,到影視劇本,這其中不僅僅需要有轉換視聽表達的技巧,更需要有對情感的梳理和對背景、生活的調研。按照她的說法,就是“要對人物往深刻里挖掘,讓人人都能讀到自己”。
令人意外的是,這部劇的創作王海鸰一干就是三年,劇本在開機之前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待到正式開拍了,導演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她則進入了“邊寫邊改”的狀態,“上午先按照劇組對中間劇集的修改意見往下寫劇本,下午就改中間的部分,晚上再和演員溝通。”也正是因為這種“進組”的狀態,讓王海鸰在創作中有了更多的與演員交流機會。采訪中,她用“嘆為觀止”“較勁”“都不用演”等褒獎致辭形容了其中幾位主演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對雷佳音這名演員,王海鸰表示“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嘆為觀止”。她特別舉例說:“有一場父子的戲,雷佳音和丁勇岱吵架,我邊看就邊在想,本來我不過是按人物關系人物邏輯寫的一段文字,寫時挺平靜的,看時哭了,看一遍哭一遍,看好多遍。”提到殷桃,王海鸰形容她是“較勁”,“她是跟我較勁最多的演員,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演員全身心投入其中,肯定跟我會有不一樣的思考。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我和殷桃共同創作的。”談到宋佳,王海鸰贊賞有加,并借用制片人的話來形容,那就是“放那就是,都不用演”。前半部分觀眾對周蓉不滿,后頭可看到周蓉的成長,周蓉這種女性只要遇到了對的人,就可以綻放出光彩。
作為編劇的王海鸰與導演李路為何要“針鋒相對”?她與原著作者梁曉聲是怎么樣的合作模式?而從小說到劇本,哪些橋段要修改,怎么修改?以下為對話實錄——
Q:作為這部劇的編劇,請給大家介紹一下《人世間》有哪些看點?
王海鸰:我覺得是宏觀和微觀結合得比較好,在大歷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也結合得比較好。這部劇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人物關系寫得比較深,比較透,再就是,看彈幕上說,臺詞寫得好。觀眾不用仰望誰,也不必羨慕誰,可以各取所需,得到撫慰。生活中,無論你的職業和身份,各有各的難處。我本身是寫小說的,我覺得劇本要按照邏輯寫,但又不能按照普通觀眾能猜到的邏輯去寫。這其中當然會有技巧的成分,但還是要對人物角色深刻挖掘,讓人人都能讀到自己。
Q: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接手這部劇的創作的?
王海鸰:我從來沒有改編過別人的作品,因為我自己最開始就是寫小說的。改編有風險,改好了,原著的基礎好;改不好,編劇能力不夠。所以一開始給我寄書的時候,我說還是我自己買了看吧,委婉謝絕。但看了書后,被書中描寫的東北底層工人的生活所吸引,我經歷了這個年代,沒接觸過這部分人,這是我生活的盲點。人上了點年紀,就會對歷史感興趣,從前的歷史只能看到帝王將相,很難(書寫方式難)涉及最普通的群體,我看歷史書時常想,那么難、那么苦,那些人是怎么過來的?這等于是一段比較珍貴的史料。站在更高的眼光去看,放在歷史長河里看,你可以看到人民群眾在新中國的前三十年里,如何在探尋摸索試錯糾錯走過來,走向改革,走向今天。
Q:《人世間》主要描寫的是東北老工業基地一家人的生活,您此前對這個群體的生活有了解嗎?為此做過哪些準備工作?
王海鸰:對東北不是很了解,雖然感官的認知有。這部劇寫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變遷時刻的轉變,東北人民的感受應該是最明顯的。小說為這部分內容提供了非常扎實的基礎,而我自己也查了很多資料,去了解東北的過去和現在,東北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Q:您在微博中提到《人世間》是您從業以來最艱難的創作,為什么會這么說?主要的難點和挑戰在哪里?
王海鸰:因為有野心在,想寫好,所以才會很艱難。以前我的創作都是橫截面的,寫一個家庭、一個人的命運,極少觸及到這樣長度和寬度的題材。如果我想填補我的知識盲點,就必定要下最大的功夫。
Q:與原著小說相比,劇版《人世間》哪些情節和人物的調整是最大的?
王海鸰:最開始我們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基調一定要調亮,一定要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在這個基礎上調整的話,劇情會有抱怨、有艱苦,但更有溫馨、有相互扶持。同樣一件事,有人看到灰色,有人看到暖色。我希望大部分看到暖色的話,就需要找到相應的細節去填充。接力棒從梁曉聲交到我手里,再從我傳到導演手里,最后碼齊了演員,是一次目標一致、方式科學的合作。
Q:對于劇本改編,原著作者梁曉聲老師會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嗎?在創作過程中,你們會溝通和交流嗎?
王海鸰:我和曉聲以前就認識,他是個睿智的人,看我不主動問,也絕不主動說什么,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我的設想、沖動和熱情。如果作者受干擾多的話,最終會迷失自我。這段時間,我一直在保護自己的創作不受干擾,這其實挺難的,有點像保護天真。
Q:您和李路老師這次合作,感受如何?
王海鸰:藝術感覺好,還會用人,是個復合型人才。沒簽合同之前,我特意找了他之前的劇來看。這次合作,說實話我倆都屬于急脾氣,特別容易上頭。剛開始我寫了個5集,他們不認可,當時我想走雙線,李路希望平推,最后反復溝通交流,接受了他的意見,最終呈現的效果不錯。劇組開機的時候,劇本收尾還沒有完成,在加上導演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見,后來只能邊寫邊改。上午先按照他們對中間劇集的修改意見往下寫劇本,下午就改中間15集,晚上再和演員溝通。那是前所未有的高強度工作,但精神狀態卻十分飽滿。這個狀態持續了七八個月,確實壓力非常大。李路團隊對劇本要求近乎苛刻,而我就喜歡對劇本要求高的導演,說明他懂得劇本有多關鍵,我喜歡跟“懂”的人合作,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我和導演團隊的關系四個字概括:相愛相殺。
Q:這部劇對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尤其是性格各異的女性角色,獨立自主的周蓉、賢妻良母的鄭娟、敢于沖破世俗的郝冬梅……個人而言,你最偏愛哪個角色?評價一下三位演員的表現吧?
王海鸰:三個角色只有不同,沒有高下。宋佳是極好的演員,用制片人的話說,“放那就是,都不用演”。殷桃這次真的出大力了。其實,我對鄭娟這類人接觸得很少,劇本寫完之后,這個人其實還有點模糊。殷桃當時就跟我“較勁”,她是跟我較勁最多的演員,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演員全身心投入其中,肯定跟我會有不一樣的思考。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我和殷桃共同創作的。隋俊波的話,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說實話,剛開始看劇照的時候心里稍微有點忐忑,但后來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跟她媽媽吵架那一段,左右為難表現得極好。
Q:您和周秉昆其實是同齡人,對他的塑造會不會更有代入感一些?對雷佳音的表現滿意嗎?
王海鸰:肯定會更有代入感,我真的太愛周秉昆了!實際上我沒有給他高光和外掛,這樣觀眾才會覺得感同身受。編劇的權力不能無限大,不能你想讓人物怎么樣就怎么樣,必須要走生活走邏輯走人物關系。對雷佳音的表現前面說過了。
Q:《人世間》正在江蘇衛視播出,你會和觀眾一樣來追劇么?播出之后,最希望聽到怎樣的評價?
王海鸰:會,我還會去看留言和彈幕。我覺得觀眾目前評價還不錯,有一條留言我印象很深,戲中是秉昆一家從大屋搬回老屋那段,那人說“我要以周秉昆的態度來度過我眼下的難關。”所以我說,好的作品是可以有社會效果的,是可以溫暖大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