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公安作家呂錚的《三叉戟》姊妹篇“名提”系列正式上市,由鳳凰聯動最新出版。小說分為《名提之終極預審》和《名提之真相小組》兩部。分別以“七小時內拿下嫌疑人口供”著稱的預審處傳奇“名提”齊孝石、預審隊長“那三斧子”那海濤、“測謊專家”方小羅為主角,講述預審員洞察人心,與人性博弈,攻堅克難、破獲案件的故事。
作家呂錚出版有《三叉戟》《藏鋒》《無所遁形》《謎探》《獵狐行動》等17部長篇小說,多部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小說作品多次獲得金盾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優秀獎、燧石文學獎、全國偵探小說獎等榮譽,編劇作品獲得第27屆白玉蘭獎最佳編劇提名、第29屆華鼎獎最佳編劇提名。他在公安文學一塊耕耘已久,建樹頗豐,在常人眼中,警察通常與抓捕罪犯等同起來,但通過呂錚的一桿筆,讀者會發覺,各類公安分工之細,序列之龐雜是不為外人道的。正如編劇全勇先對呂錚作品的評價,“有些角落局外人永遠觸碰不到,呂錚的小說一看就是行內人寫的,和憑想象及虛構創作的作品有天壤之別。”
作家呂錚照片
預審隊是公安局關鍵的部門,主要負責對嫌疑人的初步審訊,決定罪犯定性和是否移送檢察院做刑事處理,其中的精英被稱為名提。
新作《名提之真相小組》的故事建立在警務改革背景下,預審警種被撤銷。昔日“名提”面臨職業危機。與此同時,一起貪腐大案的重要卷宗被盜,相關辦案記錄員失聯,案件主要負責人、預審“名提”那海濤為自證清白,只得接受測謊。連鎖反應不斷產生,隱藏在背后的連環盜竊案、貪腐案,甚至殺人案都浮出水面。那海濤臨危受命,攜手測謊專家方小羅、“大噴子”潘江海組成“真相小組”,開啟深挖犯罪的征程。
《名提之終極預審》為再版作品。講述傳奇“名提”齊孝石已到退休年齡,原計劃接一些小案子熬到退休。但一起自殺案讓他改變了主意,攜手徒弟那海濤重裝上陣……
從2006年的《警校風云》起,呂錚就有意識地在構建自己故事中的人物。他筆下的警察平凡又偉大,在被需要的時刻總會第一時間出現,是中國本土化的“超級英雄”。在他筆下,警界老手“三叉戟”,中年骨干預審那海濤、經偵林楠、刑警章鵬、視偵黎勇,青年警察方小羅、小呂、封小波,分別構成了老中青三個年齡層次的主線人物。在這些作品中,他們各為主角又互為支撐,形成了一個密集交織又清晰立體的“警察宇宙”。
而《名提》系列,更是呂錚繼《三叉戟》之后的重點ip作品,被列為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為市場稀缺的現實主義題材精品力作。
呂錚出版作品封面
編劇董潤年一直很推崇呂錚的作品,“這樣一個題材,沒有人能寫得比呂錚更好。他從警察的真實生活中提煉出的人物和故事,是普通作者靠想象無法抵達的,卻又和普通讀者無比的貼近。他的小說正是極準確地詮釋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句話。”
呂錚聚焦預審這個特殊警種,展現了一批鮮為人知的全新警察形象,他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與犯罪嫌疑人通過語言的對峙來掌握關鍵信息,撬出真相,隨時隨地改變思路,審時度勢”。他們懂“三十六計”,會“七十二變”,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即使受阻、遭遇危險也從不言敗,而每當這時,這些警界精英便會匯集起來、形成合力,儼然成為一臺精密儀器中各司其職的重要部件,那臺機器的名字,則叫做——“正義”。
演員陳建斌讀完名提,給予高度評價,“面對高智商的犯罪分子,預審員與之進行的話語戰、心理戰極其緊張,這種由話語戰爭、心理戰爭所造成的緊張氛圍,遠勝于其他公安小說中對兇惡案件的描寫,也更凸顯出人性的復雜與光輝。呂錚的小說在注重文學性、人文性上,走在了許多同類小說的前面。”
《名提》系列不僅聚焦于每部多達數十場的審訊和揭謊,更像一面鏡子,反映了人性的貪婪、懦弱、急躁、焦慮。但又如一曲輝煌宏偉的交響曲,交織著經典審訊手段和科學測量技術,由老中青三代共同演繹。最終在樂曲的高潮將罪惡曝光于天下,還被害人以公平和公正。“斗智、斗勇、斗人心,問天、問地、問良知”,預審“名提”們平地摳餅、對面拿賊,出演著一場場讓犯罪者、說謊者瞠目結舌的對手好戲。作家馮說,“這本用對話建筑成的小說,翩若游龍,宛如驚鴻,氣象崢嶸。”但該如何演好人生這出戲,或許就是作者拋給他們的命題。
《名提》系列是呂錚“警察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齊孝石、那海濤、潘江海的精彩審訊,也將向讀者呈現在沒有硝煙戰場心與智的殊死較量。
《名提之真相小組》封面
《名提之終極預審》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