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給了我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我認為,這份榮譽屬于所有烈士和我們這一代人,我只是盡了一個戰士的本分,保持了一個戰士的本色。
——李延年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題、組織創作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功勛》已于9月26日晚正式開播,該劇也是家廣播電視總局“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動劇目。全劇共八個單元,首個單元《李延年》回望抗美援朝戰場,聚焦發生在1951年10月346.6高地上的重要一戰,在刻畫一位能文能武的戰斗英雄的同時,也塑造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群像。
《功勛》由春羽影視制作發行,全劇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以“國家敘事、時代表達”的藝術手法,用單元劇的形式,串聯起他們的人生華彩篇章,詮釋了功勛人物“忠誠、執著、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李延年》單元由毛衛寧執導,劉戈建、李修文編劇,王雷主演,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黃金檔首播,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同步上線。
文武兼備,由局部折射正義之戰的偉大意義
作為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之一,李延年的事跡在他授勛之前并不家喻戶曉。全景式回眸他為建立新中國、保衛新中國參加的多次戰役,成為戰斗英雄的人生軌跡,還是僅取最輝煌的一頁?《功勛》之《李延年》單元選擇了后者,講述了抗美援朝戰場上李延年帶領將士們奪回并堅守346.6高地的故事。正如總導演鄭曉龍所說:“我們不追求把每個功勛人物寫成長篇傳記,而是截取他們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做到主題突出、結構精致、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緊湊,既追求分組故事風格各異,又要實現整體的統一融合,讓廣大觀眾看得懂、看得進、喜歡看。”
《李延年》單元只講一場戰事,戲劇的切入點看似局部甚至是微觀的,但劇作從戰略、戰術、戰斗三個層面,用文武兼備的戲份,打開了歷史格局。
戰略層面,劇集一開篇就把觀眾帶回到1951年7月在開城來鳳莊舉行的談判。短短幾個鏡頭,表現了我方想通過談判獲得和平,但也不懼通過戰爭換回談判桌前的合理訴求。
戰術和戰斗的層面,復盤了這一戰役的慘烈和悲壯。“等我們的子彈打完,手榴彈投完了,也絕對不能讓敵人把陣地從我們手中奪走。”李延年的錚錚誓言令人動容。
不僅有大量的沉浸式戰爭場面,《李延年》單元還在戰爭戲中穿插可觀的“文戲”。一邊是小安東“開小差”、敵特“反宣傳”等事件接連發生;另一邊則是我方根據最新掌握的國民黨特務投誠美軍的戰況,決心在軍隊內部開展緊急的政治背調。如果說戰場上的“武戲”呈現的是李延年有勇有謀、有膽有識的“戰神”形象;那么包括力救小安東、“鋤奸行動”等在內的大量“文戲”則體現了身為指導員的李延年如何用尊重和信任贏得戰士的心,表現了軍隊的政治思想工作就是戰斗力,充分體現了志愿軍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本質特點。
通過文武兼備的戲份,《李延年》由局部折射當年的國際局勢。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的侵略戰火燃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的國土安全、民族尊嚴、人民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威脅和侵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中國人民選擇的正義之戰、立國之戰。
從個體到群像,有限的角色濃縮了那些“最可愛的人”
《李延年》單元不僅刻畫了戰斗英雄李延年的能文能武,更塑造了一組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志愿軍群像。在大量硬核的戰爭戲份中穿插了生動可看的文戲,賦予每個角色鮮明的性格特征,讓志愿軍將士的形象顯得鮮活和豐富。
與李延年英雄惜英雄的劉家龍;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后成為解放戰士的小安東;以為熟背《孫子兵法》就能上陣殺敵的文書王毓文;戰斗技能拉滿但有些個人英雄主義的陳衍宗;軍械迷但也曾有貪財之名的羅厚財等。他們都是志愿軍戰士,又是各自鮮活的個體;他們是殺敵的勇士,又是有著樸素情感,向往娶妻生子、過安寧日子的普通人。
人們都熟知黃繼光、邱少云等志愿軍英雄的事跡。事實上,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千千萬萬。《李延年》的主創們便是把抗美援朝戰場上無數志愿軍英雄的事跡濃縮再融合,藝術地提煉出劇中有限的角色,來詮釋何謂“最可愛的人”。劇中每一位具名或不具名的志愿軍將士的藝術形象是千千萬萬英雄的化身,正是他們保家衛國,拼來了此后山河無恙、家國安寧。有些人的生命定格在了20多歲的青春年華,但他們的英勇事跡永不磨滅,會被代代傳承和弘揚。
在9月30日第八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在迎接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家的這個9月,《李延年》的播出意義深遠。正像老黨員、老戰斗英雄自己所說,“榮譽屬于所有烈士。”電視劇創作者用熾熱之心演繹《能文能武李延年》,凝練的是一部黨領導人民軍隊捍衛新生共和國的英雄贊歌,也是為“最可愛的人”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