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光明日報以《〈大決戰〉:全景展現三大戰役的輝煌歷史》為題刊發文章,點評總臺出品電視劇《大決戰》體現了三大特點:創作視角新廣度、藝術創作新高度、總臺制作新力度。一起來看!
《大決戰》:全景展現三大戰役的輝煌歷史
前不久,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大決戰》在CCTV-1黃金時段熱播。這是迄今為止第一次以電視劇的藝術形式,全景展現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歷史。與以往同類題材作品相比,這部電視劇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創作視角新廣度、藝術創作新高度、總臺制作新力度。
《大決戰》不同于以往同類題材影視創作的風格,它更多聚焦于戰爭本身,對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面在廣度上進行了多維拓展,為長達四年的戰爭提供了更為深厚的背景挖掘。
首先是在政治層面,對國共雙方的政治背景進行了更為深入地挖掘與呈現。代表廣大工人、農民、社會勞苦大眾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代表大地主、大資本家、當時社會上層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政治集團,進行了殊死決戰。中國共產黨最終贏得了勝利,而原因正如毛澤東所說,人心向背是贏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關鍵。
在文化層面,中國共產黨的報紙、廣播等媒體和宣傳隊、文工團等文化團體,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對峙,也貫穿了全劇始終,體現了新舊兩種文化的大決戰。中國共產黨秉持的思想觀念和主張,體現了新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而國民黨反動派所堅持的傳統封建主義思想體系,恰恰是被時代所淘汰的重要因素。
《大決戰》不僅從國內的視角進行了廣闊的拓展,也把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置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復雜變化的背景之上。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不僅是中國普通勞苦大眾要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強烈呼喚和期盼,而且同時也是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人民追求國家解放、人民自由的一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吶喊。
《大決戰》不僅對戰爭本身有著扎實深刻的認知,同時還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在藝術創作上達到了新高度。該劇通過49集的體量對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進行扎實厚重地呈現,把這場戰爭放在中華民族解放的進程中,放在中國建立一個獨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的意愿和追求中,放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幸福的歷史背景中。劇中的人物都沒有做簡單化、臉譜化地呈現,而是從他們所代表的思想、立場和觀點,進行了深入的描述。
其次,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了新高度。正是有了對這場戰爭的精準認知和深刻把握,才有了對整個劇情當中重要人物形象的生動塑造。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的關鍵人物,還是國民黨集團的高層人物,他們都各具特點,都有著精細且生動地刻畫。該劇不僅對這些影響歷史的大人物做了豐富多樣地呈現,同時也塑造了很多精彩生動的小人物。比如“孔大膽”從“孔小膽”成長為“孔班長”,從一個東北普通農民,最后成長為一個勇敢的將士。這種成長讓我們感受到共產主義的感召力。
最后,該劇對史料的發掘達到了新高度。《大決戰》采用了這場戰爭的黨史、軍史和中國革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量的數據材料、史實事件、歷史細節都被運用到整部劇當中。包括中、美、蘇三方的角逐,國共雙方對決的細節等,都是以往的電視劇當中較少觸及的。
《大決戰》在制作和創作上體現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高水準和高站位,既準確把握了宏大的歷史背景,又深入史實細節進行藝術表達。在視覺效果上,《大決戰》有323場武戲,還有攻城、轟炸、水戰等85場大場面,逼真驚艷、震撼人心。通過全新的技術手段對雨景、雪景和大量的戰爭場景進行了豐富多樣地呈現,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聽體驗。全劇將波瀾壯闊、翻天覆地的歷史洪流與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有機融合,形成史與詩的恢宏交響。與此同時,“司令部視角”與“戰壕視角”平行展開;“軍事視角”與“社會視角”交相輝映,從政治、經濟、社會、外交、民生等多個層面來精寫解放戰爭,讓重大題材創作變得耳目一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建黨百年的歷史背景下,重磅推出這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電視劇作品,在新廣度、新高度和新力度上積累的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挖掘、梳理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