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駕駛汽車到智能語音,從機械手臂到臉部識別,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一直在探討一個問題:AI的邊界究竟在哪里?上周,江蘇衛視《科大訊飛AI學習機·超腦少年團》播出之后,AI作詩引發觀眾熱議。
節目中,“超腦少年”訓練AI,在24小時內模仿李白、杜甫的風格,完成了現場即興作詩。雖然與“本尊”比,AI作出的七言絕句“稍遜風騷”,但少年們對復雜任務的處理能力還是令人嘆為觀止。“AI真的太神奇了,現在我們對它的研究還只是冰山一角,期待未來有更多、更神奇的人工智能產品出現。”“十幾歲的少年已經能夠訓練AI了,而我連代碼都看不懂,這就是差距!”觀眾紛紛表示。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AI 24小時“跑”出李杜詩篇
用AI模仿古人作詩,其實在業內引發過不小的討論。有人認為,只要對人工智能加以訓練,是完全有可能重現古代文豪風貌的。但也有人認為,即便AI能寫出詩句,也只是形似神離,如同嚼蠟。而在《超腦少年團》中,“小浪花隊”和“小腦瓜隊”,則用24小時的時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節目中,魏坤琳和伊能靜分別給出關鍵詞“萬里”和“輕舟”。少年們在十分鐘的時間內,用已經訓練好的AI,依據這兩個關鍵詞各生成了五首詩歌。他們的表現,也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
“‘小腦瓜隊’的作品,看得出來,他們對杜甫的詩歌還是下過一點功夫的,整體是能夠體現杜甫比較沉郁的風格的。”南京師范大學唐宋文學教授俞香順評級道:“而‘小浪花隊’的作品,我覺得把情緒傳達的比較到位,我們可以看出那種很輕松的、很愉悅的情緒。從總體風格來講,和李白的風格也是比較接近的。”
“確實已經有那味兒了。不仔細推敲的話,有一些詞句還真的挺有風骨的。”“如此龐大的語料數據,居然能在24小時內處理完成,且能夠精準匹配模仿,AI的潛力確實無窮大。”觀眾感嘆道。
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科技的進步,永遠離不開人的作用。就像魏坤琳所說:“我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善用AI人工智能這個工具,能夠作出更偉大的事情。希望終于有一天,AI能夠足夠的聰明來展現出世界的樣貌,處理好現實的問題,為人類的生活和發展作出貢獻。”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超腦少年” 會學會玩多才多藝
除了神奇的AI,節目中,多才多藝的“超腦少年”也讓觀眾頻頻豎起大拇指。
比如黨一桐,繼在“緊急呼叫”挑戰中展現出超強的編程能力和動手能力后,又在“少年大唐游”挑戰中技驚四座。黨一桐透露,從2019年開始,自己就已經在從事AI寫詩方面的研究,要知道,那時候,他不過只有15歲而已。
節目中,他主要負責訓練AI,并幫助隊友完成整個語料數據的分析研究、程序框架的搭建,再次憑借硬核實力carry全場。
比如崔鐘予,她對唐宋文學的熱愛、對詩歌的獨到見解,亦在節目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我擅長的是文學方面,我對詩詞也特別的熱愛,然后也特別擅長。所以我覺得,我不僅可以當輔助,在有的擅長項目上面,我還可以當絕對中心位。”崔鐘予永遠這般自信滿滿。
再比如宋昱軒。在過往幾期節目中,被稱作是“宋老師”的他,在編程、電路方面已經展現了極強的天賦,而在本期節目中,他的幾次聲情并茂的詩歌朗誦,又讓人看到了這個孩子感性柔情的另一面。
“這些孩子真的絕了,感覺就沒有他們不會的東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說的就是他們吧!”“文理兼備,未來不可限量。”社交平臺上,諸如此類的評價比比皆是。每周五晚21:10,鎖定江蘇衛視《科大訊飛AI學習機·超腦少年團》,神奇少年帶你挑戰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