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盧溝橋,盧溝河,盧溝橋上走駱駝……”的歌聲在Page One書店回響。這首名為《盧溝橋》的老童謠由音樂人小河發起的“尋謠計劃”收集,并被收錄在王爍的新書、改編自“尋謠計劃”真實故事的《尋謠記》中,又在當日由出版品牌千尋Neverend舉辦的《尋謠記》新書發布會上再次被傳唱。發布會上,孩子們彈唱了老童謠,而本書作者王爍,尋謠計劃發起人小河,音樂人老狼和莫西子詩也一起分享了尋找到的老童謠和自己的尋謠之感。
莫西子詩、老狼、王爍和小河的對談
《尋謠記》的創作開始于“尋謠計劃”北京站“胡同童謠”項目即將結束的時候。王爍談到,這是一本“想了一年,做了一年”的書。他花費近一年的時間重走尋謠的公園,重訪尋謠的老人,并將這些尋找的經歷、尋來的故事與“尋謠計劃”的真實故事融合到一起,畫成了一個個小而溫暖的故事。王爍在期間的體驗也被帶入了書中,最終成書的《尋謠記》已遠超他原設想的將真實故事“翻譯”出來的漫畫。它既是小河的尋謠故事,也是王爍的尋謠故事。
在《尋謠記》中,王爍嘗試了多種風格來表現尋謠的故事和老人的故事,也在畫中加入不少值得反復體味的細節,比如書中的公園地圖,王爍在借鑒古代輿圖畫法的基礎上,加入老人公園活動的內容,細小到老人在涼亭的活動時間和內容都可在圖中找到。一幅畫,足以慢慢看,細細看。也因此,莫西子詩說到,這是一本能讓人慢下來的書,也是一本能給讀者提供更多可能性的書。
莫西子詩與小河的童謠彈唱
“尋謠和童謠沒有束縛住王爍。”小河補充到,王爍去創作《尋謠記》與他去尋找老童謠很像,“尋謠計劃”常常被誤認為是一個非遺項目,但它更與藝術創作有關。在小河看來,“‘尋謠計劃’與今天的人、今天的城市有關。”保留老童謠只是“尋謠計劃”的一部分,以今天的聲音觸碰過去的童謠,建立一個能連接更多的人和物的通道才是此刻更重要的事。
2020年初,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尋謠計劃”在短視頻平臺快手上做了一系列的“線上尋謠”直播,老狼參與了其中一次。直播前他在家練習了兩首童謠,卻發現自己的孩子也能接收到童謠所帶來的樂趣,其中的童真和純潔很輕易就能被捕捉到。在老狼看來,“尋謠計劃”不應該只是小河去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拾以前美好的東西,另外,“我們也該為下一代做些什么。”
在提問環節,有觀眾提問小河,尋謠這三年是否發現了童謠之間的南北差異?在小河看來,不同的語言和地域當然會區別開不同的童謠,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當童謠唱起時,它本身的詞曲韻律所帶給人的感動會超越語言與地域的界限。這一點也在當天的發布會中得到了印證。當莫西子詩用清亮的嗓音唱起大涼山的彝族童謠時,即使面對著一種陌生的語言,現場的觀眾還是跟隨著他的歌謠去到了大涼山,去到了那個讓他“血肉沸騰”的地方。童謠的美好自然地抓住了每一個人的心。
好的童謠自然有它的美存在。在被信息充斥、快速生活的今天,一首童謠仍然有力量讓人平靜下來,慢下來。從《盧溝橋》的“盧溝橋,盧溝河,盧溝橋上走駱駝”到《秋柳》的“風凄凄,雨凄凄,君不見眼前景已全非”,還有《搖船》的“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頭高”,這些原本只被少數人知道的童謠,因為“尋謠計劃”被更多的人傳唱,又一點點連接更多的人,而《尋謠記》正在記錄這些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