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蔡淼淼是那種命中注定要拉小提琴的人,常年擔任國內各大考級考官及大賽評委,師資培訓導師,培養出多名學生考入國內外專業院校并在國際及國內比賽上取得優異成績,自幼開始習琴,可以說蔡老師是被家長規定和引領的人生之路,但幸運的是蔡淼淼發現自己喜歡和適合。蔡淼淼老師,原名蔡曉丹,現擔任廣東省提琴學會副秘書長,曾創立Reunion樂團,Reunion del arte 藝術教育項目創始人,《趣魔法小提琴》集體課程教學法創始人,2014年因發行全球首張同名專輯《重緣樂團》,而被大家所熟知,同年錄制鈴木小提琴基礎教學線上課程,2019年參與錄制雪糕音樂零基礎小提琴課程,2020年3月受小紅書官方邀請發起《從零開始學習小提琴》直播課,大受好評,同年受電視端親子互動教育平臺《果果樂園》錄制《蔡淼淼小課堂.小提琴樂理基礎課程》。在舞臺之下,這個90后的女孩,常常在微博里發不同的學習技巧,以便于大家易懂。偶爾謙虛的感嘆自己資歷不夠,調侃生活中自己做飯不好吃。但一談起小提琴,她又能瞬間變為文藝女青年,分享她所理解的音樂世界。
蔡淼淼常說:學小提琴一定是抱著學習別人、展示自己的態度,讓網友看到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個性就是一個人對美的向往。我并不喜歡那種完全完美的,沒有一點瑕疵但是沒有很多個性的東西。完美是建立在一些缺陷上的,這樣才能更突出它某些方面的美,如果所有的曲子都拉得像漂亮的中國福娃或年畫,反而會讓人覺得沒有深度。我個人認為,在練琴時,在技巧上一定要以完美為準,但在演出或比賽時,我并沒有以完美為目的,而是以藝術的高度為目標,要把觀眾領入到你的藝術世界當中,感覺到痛與快樂。我曾經多次帶領Reunion樂團出席參與各大型活動級媒體專訪及節目錄制,為的是讓大家和我的學生們都能在大舞臺上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音樂都是在表達,作曲家在寫一個曲子的時候,他不是為了錢在寫,沒有一個作曲家是超級富有的,也沒有一個偉大的作曲家的創作僅為好聽,他們是在反映自己那個階段的思想、心理活動。為什么貝多芬的作品經久不衰?不是因為他創作了好聽的音樂,而是因為他是個情緒化的人,在他的音樂當中,你也能感覺到這種情緒化的東西。假如我拉一個貝多芬的協奏曲,我就要知道他那段時間心情處于低谷,自殺未遂,又慢慢走向光明,而且耳朵完全壞掉了,這個時候就要把自己完全放在這個故事里。其實要站在三個高度,歷史的高度、大自然的高度、作曲家的高度,去理解作品,它一定會有故事。你要設置這個故事,觀眾一定會跟著這個感覺往前走。
故事是有起伏的,樂句也是有起伏的,故事有時候會不明不白地結束,音樂其實也如此。比如柴可夫斯基寫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表達的是他和梅克夫人之間委婉的試探。梅克夫人資助柴可夫斯基多年,兩個人通了十幾年的信,在信中互相愛慕,情意綿綿,但他們只在兩輛擦肩而過的馬車上看過對方一眼。在音樂中,能感覺到這種撲朔迷離像迷宮一樣走不出去的情感,到第三樂章時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結束了。幻想被打破,現實出現在面前。可以感受到,關于他們的愛情和生活,老柴自己都沒有找到答案。音樂中都有故事,我們應該在這些故事的基礎上二度創作。
蔡淼淼感慨:每一天,當你觸碰提琴,找到一種新的感覺,你所拉出來的音樂比你自己感覺的更好聽,甚至只好聽一點點的時候,就會有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來自于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如果你能感受到作曲家更多的痛苦,更深度理解他的作品,這就是一種成就感,而不是有了這種理解之后給你帶來了什么。就是說,理解大于理解之后的回報。
每次演出,她都以抹胸魚尾裙的標志性裝扮佇立在舞臺上。優雅、迷人,被網友稱為“舞臺上靚麗的小提琴女神”。雖然演出日程繁忙,蔡淼淼總是盡可能多地騰出時間與她的學生們待在一起,有時還帶著他們一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