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這個詞組的起源很難追溯,但它自誕生起便開始席卷各個行業,成為業內人氣的代名詞,承擔著衡量項目成敗的關鍵。這個現象在影視圈更為突出,各種題材的電視劇在被打上“年度爆款”的標簽后,隨著各大門戶網站進行推廣宣傳,而在這些代表觀看流量與觀眾喜好的風向標中,很難覓得農村劇的身影。
在數據化時代的影響下,電視劇好像由藝術品逐漸趨于變為商品,而商品肩負的目標是盈利,它的生產勢必受到消費影響。之前農村劇的逐漸落寞,從另一種角度上來看,代表觀眾群體的逐年遞減,追其原因,當屬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創作開始出現“懸浮”與“神話”的狀態。
農耕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數千年的濃厚積淀,本應使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在創作角度上有著多元化的視角,創作內容上有著用之不竭的素材。可縱觀這些年來的農村劇,大多數呈現“懸浮”的狀態,讓本該最接地氣的類型劇,變為了“神話”劇。
當然,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因為著重強調意識形態,大多會出現模式化、教條化、臉譜化的特點。創作過程中會陷入拍攝手法類同、表現手法單一、甚至劇情走向套路化的怪圈。
然而,在9月19日,以反映脫貧攻堅、返鄉創業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在CCTV-8黃金檔播出,并以強勁的表現迅速贏得關注。數據顯示,《月是故鄉明》在播出同時段收視全國第一,直播關注度1.3873%,市場占有率高達8.0903%,按照時下流行語來說,《月是故鄉明》已成為爆款,開始掀起農村劇的觀劇浪潮。電視劇《月是故鄉明》的成功,為現實主義農村劇這種類型的電視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突破方向。
《月是故鄉明》的制作方,為了打造出高標準的農村劇,在該劇創作前期便輾轉數個省份,進行了大量的深入采訪工作。拍攝期過程中,為了呈現更好的畫面效果,不惜進行了從內蒙到四川一千七百公里的大轉場,為了追求真實極致的視覺效果,更是搭建了一萬五千平米的實景拍攝基地。
正因為這些努力,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從第一鏡開始便讓觀眾驚呼,原來農村劇也可以拍攝出這種精致而有韻味的畫面,原來現在的農村不是臟亂差,而是田園境、夢幻曲,原來農村的故事還可以這樣講述。
據悉,《月是故鄉明》的出品單位,北京華映萬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是2019年央視收視冠軍《歲歲年年柿柿紅》的出品方。《歲歲年年柿柿紅》劇不僅獲得第30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提名,近日也入圍了第32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提名。觀眾的口碑認證和業內的雙重肯定,使北京華映萬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躍成為行業制作水準的新標桿。
截止到目前,電視劇《月是故鄉明》的收視率還在不斷攀升,它的成功不僅再次印證了北京華映萬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實力,也為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