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好萊塢的資深制片人安德魯·摩根(代表作《百萬美元寶貝》《投名狀》)、艾秋興(代表作《瘋狂的石頭》《西游降魔篇》《影》),華納兄弟中國區總裁趙方和青崧影業創始人、董事長葉寧等業內專業人士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
凡影咨詢創始合伙人李湛擔任主持嘉賓,與中美各方電影制片人一同從自身積累的項目經驗出發,梳理了近年來中國電影工業化取得的進步,分享了影視項目風險應對策略,也提出了中國影視行業當前亟需關注:中低成本電影項目融資難,青年電影人才實踐機會少,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難等問題。
中國攝影與美術人才水平高,中低成本電影項目融資難
安德魯·摩根回憶起他二十年前來中國拍電影要為尋找糖玻璃,空包彈藥等特殊材料而發愁,可如今中國與好萊塢在電影制作硬件設備方面已無明顯差異,尤其攝影師,燈光師,美術部門方面已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技術水平相比肩。他認為中國將在5-10年里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影制作中心。
他也提醒中國影視同行須重視與關注“”中低成本影視項目融資難”的問題,若青年電影人沒有機會制作中低成本的電影,市場上便會缺乏不同風格與觀點的影視作品,這對下一代電影的發展十分不利。在他看來,中國影視項目當前獲得融資的渠道并不多元化。
什么是好故事:放之四海皆說“好”
在現場,趙方與艾秋興兩位嘉賓分享了她們成功操盤項目的經驗。趙方談到她們團隊緣何選擇了《白蛇》動畫項目:看重它的題材家喻戶曉,一見鐘情式的愛情故事和妖艷與搞笑的角色設定符合年輕一代觀眾的喜好,整個項目兼具藝術性,商業性與娛樂性,應具有不錯的市場前景。
合拍片《巨齒鯊》項目則讓趙方團隊看到一個通俗故事打破文化壁壘獲得海內外觀眾共情的可能性。艾秋興也認為評估一個影視項目好壞,首要看劇本故事,一個好故事在任何國家都是好故事;中國團隊要想拍出成功的合拍片,可遵循“以西為用,以中為體”的思路,找到符合中國式表達的電影工業發展道路。
影視項目核心風險梳理及應對策略
李湛在現場分享了一張凡影在長期項目服務過程中總結的“”影視項目核心風險點”概述圖 ,一個電影項目從開發到發行會遇到四大類風險:產權風險、合規風險、制片風險、市場風險。
“過去我們都是靠經驗、推資源、拍腦袋來應對這些風險。但是,電影工業化建設需要我們建立起一系列標準——諸如定價標準、管理標準、評估標準等等,事先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有了標準就有了可衡量的尺度,內容的生產就不必靠天吃飯,而是向著科學、可控的方向發展。”
如何應對上述風險,李湛還展示了一個風險評估體系圖。
“凡影在解決一個影視項目風險問題時會使用多種評估形式,以幫助項目方在關鍵管理節點做決策。我們正是有這樣一個標準化評估體系,才有可能最大化保障影視項目方有效應對風險。” 李湛分享道。對于一個影視項目來說,評估服務若能在項目早期進入,越可用較低成本博得高市場收益。
中國電影行業人才培養體系現狀:院校教育+師徒相傳
中國電影產業硬件水平雖然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是行業內還存在如內容創作生產機制不成熟,高校青年電影人才缺乏實踐能力等問題。
趙方表示國內影視行業人才培養目前就兩種途徑:科班出身和師徒相傳。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接觸市場機會少,缺乏實踐能力;師徒相傳出來的人才,缺乏對先進技術的系統學習與掌握。合拍片項目可提供給他們進入好萊塢大廠參與技術實踐與接受系統培訓的機會。
葉寧認為中國電影行業當下存在高質量電影內容生產跟不上市場消費需求的問題,欠缺高效率地組織人才與資源創作好故事的能力。電影行業要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比如產業基地或“前校后廠”模式,讓電影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踐無縫銜接。
建設影視產業標準化體系,讓電影工業化模式實現“落地”
中國電影市場與國外電影成熟市場相比,差異主要存在于影視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缺乏專業化的流程與操作人員,整個行業亟需有一個工業化流程管理和人才培養系統來整合不同資源、提高協作效率。
要建設這樣一個貫穿整個電影上下游產業鏈的工業化生態系統,就需要先推進建設一套讓行業從業人員產生廣泛認同,符合中國影視行業實情的產業標準化體系,讓影視實踐經驗與技術通過一個個規范化的項目管理流程留存下來,進而提高規模化創作生產的效率,才有望實現中國電影制作工業化。
此次北影節好萊塢大師班上,中外嘉賓紛紛建言獻策,希望通過行業發聲得到影視從業人員的重視與關注,呼喊大家一起全心全力,共同努力推動中國影視行業朝著高質量高水平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