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大"感動
說回本片,無論你是影迷與否,相信對《阿甘正傳》的名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今年距離1994年《阿甘正傳》上映已經過26年,這將是中國觀眾難得的在IMAX大銀幕重溫經典的機會。
從某種程度上說,"阿甘"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他象征著永不言棄,用行動告訴其他人不要把先天的缺陷當作不去努力生活的借口。片中巧妙的將阿甘的個人經歷與許多美國近代歷史的經典瞬間連結起來,小人物的命運在大歷史中閃閃發光。當我們看到影片最后,阿甘與珍妮再相見,隨后去送自己的孩子上學的時候,阿甘的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動無疑是最真實、最純粹的。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電影創作者所使用的一個十足聰明的編劇技巧。"跑"的情節貫穿了影片始終,阿甘從小時候的走路需要依靠器械,到后來越跑越快,甚至跑上了橄欖球場、戰場,還領導了一次全民跑步的熱潮……這一人類在生命之初就能夠掌握的動作之一,也是幾乎所有人都完成做到的一項運動,被創作者們獨具匠心地升華為了一種精神象征,象征著勇往直前,象征著生命不息。人生的奧義往往就潛藏在這些"簡單"里。
看著IMAX大銀幕上奔跑的阿甘,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現代啟示錄》:"大"場面
在剛剛過去的上影節中,4K修復版《現代啟示錄》可謂一票難求,網上網下,求票、換票的呼聲不絕于耳,場面之大,難得一見。為了讓更多的影迷們能夠享受到這部經典之作,本屆北影節也將對本片進行4K+IMAX放映,之前IMAX版本在美國重映時大受歡迎,很多國內影迷都翹首以盼。所以千萬記得定好搶票的鬧鐘,可別再錯過這次好機會了。
關于這部電影的正傳也好、野史也罷,都繞不開兩個字:艱難。首先,是拍攝過程的艱難。資金匱乏、拍攝事故、演員耍大牌、天氣變幻無常……一系列的倒霉事情接踵而至,讓彼時的科波拉與《現代啟示錄》都淪為了媒體和民眾間的笑柄。好在最后的結果還不錯,斬獲金棕櫚、提名奧斯卡,票房也穩穩過億。名利雙收,讓科波拉不至于變成又一個邁克爾·西米諾;其次,是故事情節與真實事件的艱難。越戰是美國及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對這次失敗戰爭做出反思的藝術作品數不勝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野戰排》、《全金屬外殼》等等,但沒有一部影片,具有《現代啟示錄》這樣的氣場——它來自"女武神",來自寫實的槍林火海,來自勞軍女郎與癲狂士兵,來自與這一切形成極大反差的科茨上校。科波拉以"探索"和"尋找"作為表現越戰的切入點,而最終找到的不僅是科茨上校其人,更是找到了這場戰爭的意義——沒有意義。
其間,觀眾通過威拉德上尉的眼睛,見證了一系列荒誕又罪惡的"大場面"。不難看出這些場面的拍攝是多么消耗資金,然而,正是這些場面讓這部影片變得獨一無二。科波拉的美學策略,就是要用最寫實的、同時也是最宏大的來震撼每一位觀眾的心靈,用電影藝術獨一無二的視聽技巧,令觀眾產生親臨戰場的錯覺,由此在潛移默化中讓觀眾懂得戰爭的殘酷。寫到這里,我不禁好奇,在超大銀幕上欣賞本片,會得到怎樣的沉浸體驗呢?
《阿基拉》:"大"奇觀
如果要問影史上的最佳動畫都有誰?或許,你會提到宮崎駿的一系列作品,也會想起迪士尼帶給我們的童年回憶,但是,有一部影片,即使它沒能排在第一,但必定榜上有名。它就是1988年上映、由大友克洋創作的《阿基拉》。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阿基拉》也將亮相IMAX鉅獻單元。
從《阿基拉》的誕生之日起,已經有太多的影評文章對它進行了由里到外的透徹分析,但似乎從來不顯足夠。每過一段時間,這部將機車少年、賽博朋克、變異怪形雜糅起來的動畫片,就會因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種種事件而被人們想起(當然,它也從沒有被徹底遺忘過),不禁使人驚嘆它的預言氣質——這便是,它在故事內涵上具有相當的深度與厚度。
與此同時,單看視聽層面,《阿基拉》也足夠給人以十足震撼。無論是窮街陋巷中的飆車狂奔,還是對"新東京"全景式的蒙太奇展現,亦或是最后那經典的一幕——金田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昔日兄弟鐵雄變成一顆巨大的肉球……大友克洋宏大的幻想世界,若能在IMAX影院中體驗一回,想必定會是一次別致難忘的經歷,另外,他真人電影般的寫實畫風與鏡頭調度、剪輯手法,是讓本片值得再三欣賞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