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廣告文案”,已獲得轉載授權。
餓了么的「新外賣」。
7 月 10 日
餓了么正式宣布
王一博成為其品牌代言人
之后從 7 月 12 日開始
餓了么連續 6 天在其官微上
連更了王一博出演的一組短片
▼
萬能的藍騎士來了
餓了么外賣
愛什么,來什么
我先直接說我的理解,如果你有其他角度的看法,愿意的話歡迎看完文章留言區交流。
我覺得餓了么請王一博代言,沒有那么多彎彎繞繞,其根本目的就是幫助餓了么這個大品牌,做兩個層面的印象刷新。
第一個層面是:
刷新年輕人對餓了么外賣的業務印象。
因為過往很多人眼里,餓了么作為一個外賣服務平臺,它送外賣就等同于送餐。
包括我自己平時使用餓了么,也都是用來點餐的。
但是很明顯,餓了么在王一博出演的這條片子里,展示出了平臺上除了送餐之外,還有送鮮花、送藥品、送生鮮、送夜宵、送生活用品等多種服務。
也就是說,餓了么外賣,現在不僅僅只是送餐業務。
第二個層面是:
刷新大眾對餓了么外賣員的主觀印象。
這個主觀印象可以分為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普羅大眾心中,過往提起外賣員,要么是苦,要么是累,還有在馬路上風風火火騎車速度快。
第二個維度是和其主要競爭對手美團騎手相比,美團騎手穿著的工作服,那個黃色從視覺上看太「豪橫」了,在人群當中或者隔著遠處就能一眼認出來。
也就是說,美團在末端有一個鮮明的視覺符號。
而從王一博出演的這系列短片里能看得出來,顯然餓了么也意識到了自己在騎手上所面對的問題。
所以它這次借王一博代言的機會,給出了一套解決方案。
先是在創意腳本設定的時候,賦予了王一博所飾演的騎手一個溫暖、陽光的騎手形象,以此來告訴大家,外賣員并不一定都是大家所想的那樣。
同時,它重復放大了「萬能的藍騎士來了!」這句話。
值得注意的是,這句話并不僅僅只是出現在廣告片里。
從王一博出演的這組廣告片發布之日開始,餓了么在線下騎手給用戶提供配送服務的時候,見面第一句問候語就是「你好,我是餓了么藍騎士」。
目前已經有網友跟我反饋,她也感受到了餓了么這一點的變化。
而強化「藍騎士」這個點在末端的識別度對餓了么外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如果從品牌記憶點的角度去看,作為一個外賣服務平臺,它跟消費者直接的觸點就只有兩個。
一個是它的產品,比如 APP,或者下單的入口。
一個是它的配送,也就是騎手。
這兩個觸點前者是沒有溫度感的,更多的是承擔工具作用。
后者則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餓了么騎手在用戶面前表現是什么樣,就代表著餓了么這個品牌是什么樣。
換句話說,餓了么騎手的形象經營,是餓了么不得不做、也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
而借王一博代言的機會,確立起「藍騎士」這個識別符號,可以看到餓了么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以上,這兩個層面的刷新,大概就是我認為這次餓了么請王一博代言最主要的兩個目的。
如果再多想一點的話,這兩個層面印象刷新所疊加起來的作用,就是推動餓了么外賣品牌整體形象上的煥新。
當這種品牌形象最終在消費者那里轉化成一句話的時候,就是它那句新的 slogan ——「愛什么,來什么」。
這 6 個字它概括出了餓了么外賣目前業務層面可以「送萬物」的屬性。
同時它是一句站在年輕人視角去提煉的 slogan,里面藏了一點態度感,也表達了一份期許感。
目前看來,這句話它在記憶點上沒有什么問題。
但是它跟餓了么外賣之間的自然聯系感,則取決于今后餓了么外賣能不能把「送萬物」的理念,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
還有就是今后餓了么會不會有更多品牌層面的內容,來輸出豐滿這句話。
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家想起餓了么外賣,就能想到「愛什么,來什么」。
▼
另外,可能很多人對餓了么這次品牌煥新的傳播動作,還只是接觸到了王一博代言這個點,其實它還做了其他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在 7 月 10 日正式對外宣布,餓了么從餐飲外賣平臺轉型為即時需求的生活服務平臺,聚焦用戶的「身邊經濟」。
然后在 7 月 17 日,上線了全新改版的餓了么 APP。
餓了么的老用戶可以去體驗下,看看跟過往有什么不同,我的感受是餓了么用改版從產品端告訴用戶,餓了么外賣正在試圖覆蓋全時段、全場景來為用戶提供服務。
第二件事是在 7 月 11 的時候,餓了么外賣冠名了 B 站夏日畢業歌會。
在這場歌會里,它還發布了一首專門寫給藍騎手的歌——《藍色騎士》。
現場演出的樂隊成員,全部來自餓了么的一線騎手,其中一位鍵盤手李瑞豐,還跟郎朗同臺演出 PK 過。
如果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去看,你會發現它們的內在邏輯,和給王一博拍攝系列廣告片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
上新改版的 APP,就是從產品端刷新用戶對餓了么外賣的業務印象。
發布《藍色騎士》,就是從年輕人聚集的平臺刷新大家對餓了么外賣員的主觀印象。
而且從長遠的角度看,《藍色騎士》這首歌,對刷新年輕人對餓了么品牌印象,它是有沉淀價值的。
因為 B 站作為一個以長尾流量見長的平臺,只要今年 B 站的夏日畢業歌會完整版一直在線,那么這首歌今后的每一年,都會被一批又一批年輕人聽見。
▼
再就是寫到這里,也不妨再聊一下這次傳播中,我一些更私人化的感受。
首先,從我這邊看到的情況來看,餓了么用這一系列的短片,來打透王一博粉絲群,刷新他們對餓了么的品牌印象,肯定沒什么問題。
一個直接的例證就是在@廣告文案- 的微博上,目前這支短片轉發次數已經超過了 1.4 萬。
這在過往我所發布過的明星代言品牌的廣告里,是數據和互動質量最好的一條。
里面肯定有王一博本人的粉絲號召力,但更關鍵的原因在于,餓了么在這組明星代言的廣告創作上,它做到了內容上的區隔。
直接點說,今天很多品牌啟用流量明星代言,看中的就是他的流量價值,而忽略了明星本人作為一個鮮活的個體——「人」的價值。
可以看到,餓了么在給王一博進行廣告角色設定的時候,沒有把王一博當成一個「工具人」,而是當一個真實的「演員」在對話,在腳本的情境上,也給他提供了表演的空間與情緒的層次變化。
不過,這組片子站在路人的角度看,也有可以再討論的地方。
比如里面的市井生活味,是不是可以做得更濃厚一些?
現在雖然是實景,但是騎手送外賣時那種在大街小巷的穿梭感,沒有直觀地呈現出來。
還有王一博作為一個騎手在送了一天的外賣后,臉上的妝容是不是可以做得再粗糙一點?現在有些過于精致了。
想必以幕后創意公司意類廣告那么多次拍攝明星類廣告的經驗,肯定也能察覺出來。
之所以沒有做得更好的一個原因,應該是時間上不足以支撐更多場景上的考量。
據悉這 6 支短片現場拍攝時間,總共只有 8 個小時,加上還有夜戲,這 8 小時還不是連貫的,是隔天來完成的。
今后在餓了么跟王一博的合作計劃里,假如還會有新的廣告片推出來的話,希望藝人團隊和餓了么能夠坐到一起多聊幾句,給彼此多一點的準備時間和拍攝時間。
在保證藝人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大家都要相信好的廣告作品,是可以給藝人形象加分的。
我想理性的粉絲也不會永遠希望自己家的偶像永遠活在濾鏡里,他們會愿意去看到他身上生活化的那一面。
何況餓了么的騎手角色之于王一博平時喜歡騎摩托,本身也有天然的契合度。
再就是「藍騎士」這個點,目前來說,餓了么是借王一博之口把「藍騎士」推了出來。
但是今后如果餓了么真想把「藍騎士」打造成為一個獨屬于自己的品牌資產或者記憶符號的話,它就有必要給「藍騎士」,創造出更多的能夠被大眾所感知的話題。
我那天聽伍佰《突然的自我》,尤其是他唱那句「來來來,喝完這一杯,還有一杯。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的時候就在想:
如果餓了么請伍佰老師改編一首餓了么·藍騎士版本的《突然的自我》,把里面這句歌詞改成「來來來,送完這一單,還有一單。送完下一單,還有三單」,效果會怎么樣?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這意思還是說,餓了么有必要在今后傳播當中,賦予「藍騎士」更多新鮮的感官和故事給到大眾。
▼
最后的最后,回答標題里那個問題:
餓了么找王一博代言對嗎?
我認為哪怕這不是目前餓了么跟美團競爭取勝的最優解,但它至少驗證了一件事:
餓了么有機會和有能力在年輕人心中,拿到一張通往未來的入場券。
找王一博代言,與其說它是在給產品促活拉新,不如說餓了么是在另辟一塊市場,講一個關于「新外賣」的故事給年輕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