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前后,網絡上總會泛起一波“一歲一哭榮”的回憶潮,因為紀念2003年4月1日過世的張國榮。此話雖然夸張,但也反映出即使在離世17年后,張國榮在榮迷們心目中的地位,不只是當年的榮迷,每年還有更多人,通過張國榮遺留下來的電影音樂和只言片語,對他漸起癡迷。
有一位90后榮迷“張家榮”就是這樣,因外形酷似張國榮,踏上了職業模仿的舞臺,而今他更有“聲音和外形,都最像張國榮”的評價。
作為九零后的你,如何被張國榮圈粉的?
很小就被圈粉了,大約6歲的時候,聽哥哥演唱的《從不知》、《紙船》這兩首歌,那時還處于懵懂天真的年紀,只覺得這人唱的好溫暖,伴著他的歌聲我能很愉快的入眠,后來,他去世的時候,通過新聞報道才知道,原來他是香港一代巨星張國榮。
為何會開始模仿張國榮?
我原本是在酒吧駐唱,因為我是廣東人,唱粵語歌的時候,勢必會唱到張國榮的作品,音色是會有些相像。隨著身邊的朋友或者客人說,我外形和哥哥也長的挺像的,我就私下嘗試模仿他唱歌的腔調和神情,慢慢地越來越發覺到哥哥歌唱和舞臺演繹的魅力,進而更深入地去接觸他更多的作品,包括錄音室唱片、演唱會視頻、電視電影、甚至綜藝節目新聞通告等,后來受邀在廣東韶關的一個慈善晚會上,正式以“模仿”的形式踏上演藝的舞臺。
今年四月剛好是疫情期,是否有打亂到原本的計劃?
往年的這個時間,線下的演出行程都比較滿。今年遇到疫情也就一一取消了,但我仍然做了一個致敬的專場,我特別挑選了哥哥一些正能量的快歌熱舞和抒情勵志歌曲,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當天唱足了四個小時,從現場到線上,只是換了個方式進行,不算打亂了原本的計劃。我也相信這個“疫情”造成的寒冬總會過去,我對包括演藝在內的各個行業的復蘇還是充滿信心。
除了舞臺的演唱,還有其他模仿形式么?
拍過一部網絡電影,跟哥哥同樣的造型。(有什么特別的感受?)當時天氣很熱,造型和化妝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演員這個職業的不容易,我雖然只有很短的一個鏡頭,但導演和其他工作人員仍然很嚴格,在他們的用心和專業教導下學到了很多,這次的出演也算一次如愿以償,特別感謝幫我圓夢的所有人。
在你的模仿的演出中,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時刻?
有一場演出有一位特別的觀眾給了我很多的感觸,那天我演出結束走下舞臺,突然沖出一位觀眾抱著我哭,我當時有些被驚嚇到,后面了解到她是因為對張國榮的喜愛熱衷才沖過來,她還對我說,哪怕有不喜歡你的人都不要緊,記住還有我們熱愛張國榮的這群人,繼續好好地把哥哥唱的經典傳遞下去。
明星模仿時常被人稱為“山寨”,有被喝倒彩,你怎么看?
其實哪怕是哥哥本人,他在的時候也曾被喝倒彩,但那并不能擋住他的光芒,我也相信我只需要端正自己,做好自己就好了。
對你而言,走上演藝之路以后,最煎熬的是什么?
最煎熬的是,陪伴家人的時間比較少、大多數時間都放在工作上。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渡過的?
我比較喜歡宅在家里,看看電影和健身。
有沒有你特別喜歡,或者想留下的地方。
特別喜歡的地方很多,想留下來的地方,我覺得是四川,我特別喜歡那里山水和人文,尤其當我還是個吃貨,酣暢淋漓的川菜,能令我忘卻所有煩惱、停下所有思考,哈哈。
最后3個問題,你對“聲音和外貌,都最像張國榮”的評價怎么看?
像不像,其實不重要,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對哥哥的敬重和喜愛!再像,我也不可能是第二個張國榮,哥哥只有一個,他是無法超越和復刻的經典。
對以后的演藝之路,還有哪些計劃?
會一如既往的歌唱下去、尤其是粵語歌這一塊。
你希望,大眾以何種方式記住你,記住你的哪些東西?
希望大家能夠記住的,仍然是屬于哥哥那個時代的經典,我在舞臺上傳唱的歌曲,能稍稍勾起大家的回憶就足夠了。
記者未曾有幸見到張國榮本人,但從模仿者張家榮的言語中,卻感受到一種張國榮的情懷所在,他讓一個90后榮迷,即使是在受到“非議”的職業面前,仍然這樣專注、豁達、謙遜。
張家榮作為一個“模仿者”,帶給觀眾的,肯定不是見到“明星”的虛榮,而是讓我們至少多一種方式,可以不那么孤獨地和更多人同場穿越到那個已經回不去美好時代,讓我們記得,曾經有這么一個人,帶給我們諸多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