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病毒本身,您有那種恐懼感嗎?”李小萌問。
“我有思想準備,準備被感染。”李蘭娟回答。
這是即將于6月21日在東南衛視播出的《抗疫特別節目——專訪李蘭娟》中的一段對話。節目中,李蘭娟不僅將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和細節,還將針對如何加強公共衛生建設提出建設性建議。
對李蘭娟院士做一次深度訪談,是近幾個月來李小萌一直想做的事。在疫情剛開始蔓延的時候,有一位女性頂住各種壓力,率先提出武漢不進不出,她又身先士卒到武漢一線去救治危重病人,“她為什么會在關鍵時刻給出關鍵的建議?”“又為什么要在這么高齡的情況下近距離跟新冠病毒短兵相接?”帶著諸多疑問,李小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這也是全國首家省級衛視對李蘭娟進行深度訪談。
三入武漢,身先士卒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沖向第一線是一種本能,我得往前走。”節目中,李蘭娟回顧了自己三次趕赴武漢的過程。
1月18日,李蘭娟第一次抵達武漢。正值春節期間,客流量很大,前往武漢的火車票根本買不到,最終她和兩位助手買了加號火車票,三個人擠在兩節火車廂之間,一路坐到武漢。此行,她對疫情進行了研判,了解疫情的性質、發展程度,并提出防控建議。
在1月19日的高級別專家組閉門會上,作為第一個發言的專家,李蘭娟提出的四點建議成為日后疫情防控的關鍵。“第一,新冠肺炎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第二,有嚴格隔離條件的醫院才能收治新冠病人;第三,用大數據的方法發現和控制感染源;第四,武漢人員不進不出,盡量將疫情控制在武漢。”
2月2日,李蘭娟帶領10人左右的醫療團隊,帶著裝有人工肝機器、耗材、干細胞、微生態制劑等醫療物資的十幾個箱子,趕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展開危急重癥救治工作。5月31日,李蘭娟再赴武漢,專程了解集中核酸排查情況,并通過視頻連線告訴大家,“武漢是安全的,武漢人是健康的。”
在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李蘭娟科研團隊研發的人工肝技術發揮了積極作用。節目中,李蘭娟將通過一個救治案例,介紹如何運用人工肝技術治療新冠肺炎,“人工肝是一個血液凈化系統,通過體外的一個裝置,把患者血液中的毒素、病毒、細胞因子、炎癥介質,通過體外直接清除,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除了醫療技術,信息的公開、透明、及時也非常關鍵,在李蘭娟看來,只有把疫情信息公開,大家了解了,再來群防群治,傳染病才能控制下來。“除了醫院隔離,社區的發現和控制做得非常不錯。這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作用,這次中國能在這么短時間內把疫情控制住,是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廣大醫務人員的奮勇前進,以及全國人民大團結共同戰斗的結果。”
人類的生存史就是與傳染病的斗爭史
正常的商務出行,愜意的午后散步,節目中李小萌漫步杭州的街道,看著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由衷感嘆時光珍貴。如今,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整個社會有序進行復工、復產、復學,談及此刻的心情,李蘭娟用“既放松又緊張”來形容。“放松的是國內疫情基本控制下來了,緊張的是國外疫情沒有控制下來,隨時可能輸入到我們這里來。”
“人類的生存史就是與傳染病的斗爭史,”對于“新冠這樣的情況以后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這樣的悲觀論調,李蘭娟的態度很淡然,“今后我們要加大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要有好的衛生習慣,不要破壞自然界,對自然界的情況要進行研究,加以監控,來預防和控制,人類要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才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復盤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之余,節目中還將探討加強公共衛生建設的問題。對此,李蘭娟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各大醫院建立傳染病隔離病房;第二,各大醫院增強病毒檢測能力;第三,提高傳染病醫護人員業務水平和待遇。”
令李蘭娟深感欣慰的是,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年輕人表現出了勇敢無畏的精神。在她看來,這場“戰役”讓年輕人得到歷練,積累了經驗,吸取了教訓,今后碰到類似的傳染病發生時,他們更加能勇往直前,國家后繼有人了。
73歲,對于很多人來說已到了可以頤養天年的人生階段,但李蘭娟仍堅守工作崗位。帶研究生、做課題、看專家門診……她似乎忘了年齡,卻知道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工作者是美麗的,工作是享受。”在她看來,一個人有工作就有奉獻,就有價值,就有活力。
不管是日常工作,還是新冠肺炎的救治中,“感謝”是李蘭娟聽到最多的詞語之一。患者眼中的大無畏精神,在她看來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最基本的職責,“醫務人員的責任和目標跟患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戰勝疾病,大家應該共同努力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