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晚間,華誼兄弟接連發布多個公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阿里、騰訊、復星領銜參與的23億定增計劃。29日開盤,華誼兄弟股票應聲封住漲停,資本市場用籌碼投票,傳達出強烈的認可信號。
這筆錢放在七八年前或許不算驚人,但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市場資金普遍非常緊張的當下,不亞于旱地驚雷;尤其對于連年調整又遭疫情重創的影視行業來說更加難能可貴,絕對是久違的重磅利好。而阿里騰訊復星這個級別的豪華股東加持,讓華誼這輪逆市定增所釋放出的積極信號更加強烈。
再加上華誼兄弟在2019年收到了其第一份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讓這次定增更見股東們的真心和信心。盡管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份意見主要出于對影視行業邏輯的不了解,原本也并不值得“保留”。比如第一條保留意見就是針對華誼在2019年劇本減值的不理解。但對于業內人士來說這實在很正常,就像化工企業屯原油,做影視的當然要屯劇本,而在某個題材受追捧的階段真金白銀買下的劇本,后續因為市場熱點轉換、政策要求改變而失去開發價值,當然只能做減值處理。比如“限古令”前采購的古裝題材劇本。第二個保留意見針對的是華誼在去年對美國STX公司的9700萬元欠款計提了壞賬準備。這個需要一些對海外市場和國際合作背景的了解,華誼基于已合作片單的回報情況以及對STX近年來財務情況困難的判斷,以及國際合作環境又一直在發生變化,不確定性增加,再加上華誼兄弟去年對現金流的迫切需要,凡此種種,打個折落袋為安其實是不得已之下的最優解。
審計報告中還提到對于華誼兄弟可持續經營的關注,說白了,其實就是對其現金流的擔憂。這點很合理,華誼這兩年缺錢確實是出了名的。也正因如此,華誼才多次主動處置資產,并最終放大招推動此次定增,這23個億的定增融資其實正是對可持續經營質疑最合理的解答。
根據公告,華誼此輪定增融資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公司流動資金的補充和債務償還。如此一來,不止現金流問題,華誼近兩年頻遭質疑的負債問題,也將在定增完成得到緩解。
客觀來看,華誼兄弟的負債其實并不算高,截至2019年年底華誼兄弟負債為60.09億元,資產負債率54.5%,在通常情況下40%-60%的安全范圍內。但不管怎么說,債務減少總歸會讓公司經營負擔更小,也讓市場和投資人更安心。
流動性方面,有機構觀點認為華誼兄弟的還債能力一直較強,只是公司資金流動性相比較弱。很顯然,流動性問題會極大限制主營業務的推進,有項目資源,也有把項目做好的能力和經驗,卻沒錢推動項目,這樣的痛苦相信華誼近兩年經歷了不少。隨著定增完成,華誼將有充足資金讓影視、文旅等主營業務項目滾動起來,重回良性循環,公司未來發展預期也將隨之不斷提高。
或許正是看到這一點,戰投們才會在這樣的低點進一步加碼華誼。這也正是市場通常所說的,投資人投的是企業的未來。而為了準確把握住這樣的未來,王中軍這兩年來的一系列舉措可謂行云流水、拳拳到肉:先是在2019年初始,高調宣布回歸管理一線,提振市場信心;同時明確提出聚焦“影視+實景”,確定小而美、專而精的發展路線;隨后又大刀闊斧處置資產,補充流動性推動主營,目標明確節奏清晰。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成績雖不耀眼倒也可圈可點。
電影方面王中軍推動了《八佰》這種在華誼片單上趴了三四年的項目加速完工進入待映狀態,又拉著馮小剛拍出了《只有蕓知道》并跑步上映,雖然票房不好但畢竟緩解了無片可上的尷尬,此外還有多部影視項目都處在完工待映的狀態,庫存上積累了一定的優勢;實景方面年內雖然只有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一個項目落地營業,但縱觀國內影視行業,用自有IP做出落地項目的影視公司已經找不出第二家,華誼第四個項目落地成績是實打實的遙遙領先。
“影視+實景”作為華誼所獨有的商業模式,從內容創造到衍生渠道的產業鏈條對IP增值的加成效應,以及泛娛樂基因與互聯網、金融保險、文旅地產等等行業創新融合的諸多玩法,或許正是戰投們愿意和華誼深度捆綁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無論是阿里騰訊這樣和華誼相交十來年、多次投資華誼的老股東,還是復星這種先在二級市場買進華誼十大股東名單、又通過定增進一步加碼的新晉股東,都一定包含著攤薄成本以獲取更大回報的投資訴求。而這樣的頭部公司選擇此時出手,會否正是一種達成共識的抄底、預示著經濟下行和疫情沖擊之后,某種產業即將復蘇的信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