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24節氣生活》驚蟄篇將準時登陸浙江衛視。本期節目圍繞“驚蟄”展開,節氣探尋家陳銘與古典文化學者董梅老師一同品春茶,吃“春宴”,在萬物復蘇的時節探尋關于驚蟄的那些事兒。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對驚蟄作出解釋:“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春雷在頭頂轟隆炸響,沉眠于土壤中的昆蟲都醒了過來。陶潛也曾有“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的詩句,說的無不是滾滾春雷中,萬物復蘇,春意愈加盎然,春色愈加撩人的場景。蟄伏了一個冬季,伴著映入眼簾的春色,節氣探尋家陳銘推開了董梅老師鬧中取靜的小屋。
自古以來,驚蟄作為重要節氣,都被人們寄予了厚望。這一天,農人們“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是春耕開始的信號;習俗上,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慣,梨音同“離”,驚蟄吃梨,是人們對“祛百蟲”“祛百病”的期盼。此外驚蟄這天,人們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敲響大鼓,以此來調動人們的勞作積極性。由此可見,古人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自然萬物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人類也應該順應天時,遵從節律變化,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而這也正是陳銘與董梅老師在交流中所體會到的感悟。
除了在茶香中品味驚蟄,兩位嘉賓還聊到了花信風。在古代,人們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每年,從小寒到谷雨這 8 個節氣里共有 24 候,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風"之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每朵花都有他獨特的花語。董梅老師就在節目中談及到了中國的情人花。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鮮花有這樣美好的寓意?這一謎底,將在本期節目中揭曉。
在茶與花之外,兩位嘉賓還在美食中尋找驚蟄的“身影”。雷筍、鮮花飯、油菜花、梨、鯽魚等等,通過廚師的巧妙烹調,這些滿載著春天味道的食材,經由味蕾向大家傳遞了春天的氣息。正如他們所分享的那樣,驚蟄不光喚醒的是生命的蓬勃,還在一茶一飯,一山一水之間喚醒了對家鄉的思念,兒時記憶里的味道,讓人體會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與溫暖。
春雷隆隆,驚醒的何止是土里的麥苗,山林中的走獸,在四時光景中,驚蟄還督促著人們開始勞作,好好生活——“貓了一冬”,土壤解凍,雨水豐沛,要開始打起精神耕耘了。在當下,尤其是剛剛過去的那一段緊張而壓抑的時光里,按下暫停鍵的我們正如冬日里蟄伏的萬事萬物,在春雷的“召喚”下,在“蘇醒”的那一刻,想來都將會迎來更好的自己。
本周四21:40,《24節氣生活》驚蟄篇上線,一個滾滾的春雷,希望給您更多的思考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