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節前夕,范禾文化旗下華納公益音樂人范景翔,城市創作人呂文彬“以愛之名”以行為藝術影像微電影作品《思念頻率》原創精神,慎終追遠緬懷致敬民族先人,中華文化致力趨勢公益。兩人并獲得丹麥藝術家HELLE RASMUSSEN譽為: 靈魂伴侶SOUL MATES,中國公益明星師徒組合代表。
目前,兩人正于制作―行為藝術影像作品《思念頻率》期間,該作品為范景翔首度擔任微電影導演、制片、視覺等身份,兩人并在劇中擔綱演出將“愛的本源”由藝術維度,欲望本質表述“人性思念”進行影像創作,作品樣片提報國際藝術節,獲得影評人認可評價,此次兩人將作品“致敬清明”倡導社會思念、思親之情“飲水思源,感恩之心”此次作品專題大片,各方表示:更定義師徒兩人“靈魂伴侶SOUL MATES”的生命關系。
范禾文化表示:“清明節”是中華民族莊嚴的祭祖節日,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尊敬生命靈魂的文化傳承。節日凝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化,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亦是歷史源頭,傳統民俗的綜合與升華。
公益音樂人范景翔,城市創作人呂文彬獲“靈魂伴侶SOUL MATES”美譽,這是在李宇春、劉亦菲獲首封后第二組“靈魂伴侶SOUL MATES―中國明星代表”由衷感謝:世界公益組織、社會公眾對兩人的肯定與認可,師徒兩人將持續由靈魂本質創作“愛與正能量作品”感謝每一個認可與支持。
由公益音樂人范景翔,城市創作人呂文彬―行為藝術影像微電影作品《思念頻率》由2020年啟動制作,概論敘述兩個相愛的人在一次機緣,遇見彼此生命的故事。
在作品中,兩位主角在一次離別后,身處兩個空間、環境、世代、文化的21天中產生“無限深度思念情感”同時意識到“靈魂重量為21克”有21種元素圍繞彼此,兩人由日常21類行為藝術,21組多維影像,21段章節文學等向對方傳達思念。作品融合范景翔與呂文彬的獨立創作,由“人性深層情感”倡導當代人文,傳承思念精神文化。
中華文化交流學會代表表示;清明節,中華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重要祭祀節日之一。中華民族中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均有清明節習俗。各族習俗不盡相同,均以感恩祭祖為思親緬懷為本。
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清明節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次,范景翔與呂文彬行為藝術影像微電影作品《思念頻率》官宣致敬清明節,亦是以當代藝術作品致敬中華優良文化傳統美德。
據了解,行為藝術影像微電影作品《思念頻率》的序曲發生是公益音樂人范景翔,城市創作人呂文彬在一次對話中談及“生命之愛”觀點,兩人對“愛”有相同思想:“愛”應是無定義、界定、距離、分別、維度等更包容超越生命所有去傳達,這亦包括“思念”。
師徒兩人在“靈魂伴侶SOUL MATES”關系中共同創作―行為藝術影像微電影作品《思念頻率》希望將:真愛、思念、感恩、永恒傳遞當代城市人“真愛珍愛”,并以作品致敬“天地人”將“靈魂伴侶SOUL MATES”的生命使命,致敬傳承“清明文化精神”趨勢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