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伊始,陳依妙在B站發布了以“國風”為主題的Vlog。而Vlog的片頭便是:“初次見面,我叫陳依妙。” 去年夏天,這個快滿十五歲的女孩在《巔峰之夜》的舞臺上,向世界展示了二胡的魅力,得到了四位見證官謝娜,李玟,鄔君梅,大衛·福斯特(David Foster)的盛贊。“國風少女陳依妙”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吳京、黃曉明、譚晶等眾多明星也都紛紛轉發,為這個熱愛傳統文化的小女孩打call。
從四歲習琴,到五歲第一次站在舞臺上與爺爺陳耀星父親陳軍一起演繹《賽馬》,再到十五歲站在面向世界巔峰之夜的舞臺上。這個小女孩似乎走得很快,似乎已經取得了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成績,似乎留給她的將是接踵而來的鮮花和掌聲……
“我只想拉好我的二胡就行了。”陳依妙抱著爺爺拉了五十年傳承給她的二胡,對著鏡子平靜的說道。鏡子側邊,是一個純白色已經粘滿許多可愛公仔的琴盒。
對于名氣,對于紅不紅,陳依妙好像從來都沒有在意過,她就好像一顆無雜質的晶瑩剔透的白水晶,生長在常年落雪的山林中,沾不得世上一點塵埃。
出名以后,許多的節目演出邀約,但大家卻發現這個女孩漸漸淡出了視野。她本可以借著熱度不斷地去享受人們的欣賞與期待,但,她好像不習慣這一切,或者說,她更習慣在每天下課后,接著練六個小時的琴;習慣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探索音樂的美妙。爸爸會彈吉他,爺爺會打鼓,媽媽會彈琵琶,而妙妙會唱歌,生活,不是去追尋什么,而是去擁有什么。
這是陳家的教育觀。“做我們這一行要有一顆孤獨的靈魂。”這是陳軍老師對妙妙的寄愿。也是陳耀星老師這一輩傳承下來的教誨,一家三代,琴聲不絕。
陳依妙有時候很固執。她會因為某一個音和爸爸爭論到底。她會一個人在房間里不停地拉同一個旋律,因為偶然間發覺好聽,所以要看看能不能將它變成一首歌。所以,她寫出來《金字經·胡琴》。
“元曲以前就是拿來唱的,我想這首曲子在過去一定很好聽。我也想重新為它譜曲,讓更多和我一樣大的孩子知道中國詩詞特別美。”陳依妙笑著說道。不知道為什么,她是一個特別喜歡笑地女孩。喜歡拉二胡的時候面帶微笑,隨著曲子輕微的搖動;不知道為什么,看陳依妙拉二胡就覺得特別美,特別酷。“我覺得你把二胡弄得很酷!”這是李玟對妙妙說的話。
潛下心來做好音樂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本來已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而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冷,用一生去拉二胡,去傳承中國淵源厚重的傳統文化,更是一件值得尊敬值得學習的事。
在15歲的年紀,有許多美好在遠方等待,選擇一條鮮有人跡的道路,一人一琴。
傳承。
國風。
新年。
對于世界,陳依妙并沒有改變;但對于陳依妙,世界又何不是——
“初次見面,我是陳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