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距離太合音樂集團發起的Indie Works成立已經一年了,這一年來,它做得怎么樣?2020年,它會如何發力?
Indie Works一年了。
2018年12月3日,太合音樂集團聯合麥田音樂、兵馬司、赤瞳、在水星、D.O.G、者來寨、大福、開殼、太合樂人等華語地區近30家獨立音樂廠牌和近600組獨立音樂人,打造獨立音樂廠牌聯盟“獨立音樂聯合體Indie Works”(以下簡稱:Indie Works)。Indie Works成立的背景在于,一方面,獨立音樂播放的占比不斷擴大,獨立音樂人、獨立樂隊已經成為音樂節和演出市場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傳統的獨立音樂模式下,受制于資金、資源、團隊、環境等問題,維系獨立音樂廠牌存活已然是并不輕松的課題。太合音樂集團想用全新的產業思維來解決行業痛點,基于行業發展現狀和自身優勢,從聯盟式服務的角度出發,整合資源,一站式服務“碎片化”的獨立音樂行業,顯然是最高效的一條路。
2019年,在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熱潮帶動下,獨立音樂生態中最重要的力量——樂隊得以被大眾看見。在這檔綜藝節目中,有三股力量成為大贏家:以刺猬樂隊、Click#15、面孔樂隊為代表的太合音樂集團;以新褲子、痛仰樂隊和海龜先生為代表的摩登天空;以九連真人、Mr.Miss、盤尼西林為代表的其它眾多專注于獨立音樂市場的音樂公司和廠牌。
獨立音樂內容的競爭正在成為“香餑餑”。
無論是騰訊音樂娛樂、網易云音樂、B站、快手、抖音等互聯網平臺加大對原創音樂的投資力度,還是以太合音樂為代表的綜合性音樂集團,不斷推出新興廠牌對接更加垂直場景的音樂類型,又或者是以草臺回聲、霓霧娛樂為代表的新興廠牌崛起,獨立音樂市場玩家日漸增多。
一年來,太合音樂集團發起的Indie Works在獨立音樂熱潮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它做得怎么樣?
2020年,Indie Works又希望扮演什么樣的角色?Indie Works召集人劉瑾希望做成什么樣?
1. 搭建多元、豐富的版權服務體系賦能各種類型的音樂人
從Indie Works成立的愿景來看,Indie Works希望在尊重并保持各個廠牌絕對的音樂自主前提下,聯合傳播、發行、商業化開發,從而實現獨立音樂廠牌和音樂人的共生與繁榮。
這個服務鏈條涉及面非常廣,“一站式服務”是關鍵詞,版權內容是服務生態體系的基礎。
數據顯示,一年過去,Indie Works服務的廠牌增長到50余家,覆蓋獨立音樂人800余組,管理曲庫規模增長到近萬首。
在積累了數量眾多、類型豐富的獨立音樂版權庫基礎上,Indie Works根據各種類型音樂人、樂隊的不同訴求去做版權分發運營服務。
第一種情況是,即使是知名音樂人工作室、經紀公司,也不能包攬音樂作品的“企、制、宣、發”全部工作,尤其是在數字音樂發行環節,可能會存在執行與預期的嚴重錯位,錯失最佳宣推時機。因此,Indie Works希望重新構建獨立音樂、獨立音樂人和版權音樂市場連接的橋梁,形成一套發行機制和服務體系,做成通用標準。比如,音樂人能夠自主選擇自己的專輯、單曲分發到哪些渠道和地區,能夠明晰查詢到不同平臺的播放數據。舉例來說,2019年,竇唯陸續推出《文王帖》《武王帖》《紹公帖》等7張新專輯,由Indie Works提供體系化的新專版權分發與運營,精準直達竇唯的音樂受眾。
第二種情況是,多元化發展的音樂人與Indie Works達成音樂版權的獨家合作,并借助Indie Works的版權服務體系,擴大作品的覆蓋面和個人品牌的影響力。比如被業內譽為“最懂運營的搖滾樂隊”二手玫瑰,就將其版權音樂作品交由Indie Works獨家代理、銷售,大量削減其工作室的版權分發等工作量,精力聚焦,專注地創作優秀作品。
第三種情況是,獨立樂隊、音樂人搭載Indie Works的宣發體系,進行立體式的版權運營及多場景的營銷,實現個人品牌的增值。比如,Indie Works從音樂營銷精準化的角度出發,為杭蓋樂隊新專輯《杭蓋與銅管》提供了整體營銷、專輯宣發、版權運營、媒介推廣、巡演發布等多元化、一站式服務,并計劃“數字+實體”雙驅動,助力杭蓋樂隊強勢登陸國際市場。
劉瑾表示,“Indie Works的Slogan是‘獨立音樂,聯合起來’,不論是成名已久的優秀音樂人、樂隊,還是剛剛出道的新晉音樂人、樂隊,我們都非常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的發行服務,助力所有的廠牌與音樂人在未來取得更好的發展!”
2. 演出+綜藝雙驅動提供廣闊的展現舞臺
“獨立音樂曲庫的管理和運營,能讓我們對獨立音樂內容更好地進行歸類、整理,幫助曾經、正在或將要站到臺前的音樂人、樂隊提供演出評估、演出路線規劃、收支預算、媒介宣推、場地對接、粉絲運營等一站式服務,形成立體、聯動的獨立音樂演出服務。”劉瑾表示,從Livehouse到各類音樂節、音樂現場,從場館到廠牌再到平臺,Indie Works集合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協同作戰,形成良性的獨立音樂演出體系,同時也帶動新的資源加入,比如《樂隊的夏天》等大型綜藝節目,繼而給音樂人、樂隊提供更豐富、更優質、更多元的展現舞臺。
據悉,2019年,Indie Works成員廠牌的音樂人執行參與的中小型演出超過了500場,幫助100多組次的Indie Works的音樂人登上了音樂節舞臺。此外,Indie Works促成多次聯合體內廠牌的跨廠牌showcase,使專注于不同音樂類型的獨立廠牌擴大了音樂視野與用戶版圖。既包括杭蓋樂隊、腦濁樂隊、島嶼心情、不優雅先生、法茲樂隊、Pacalolo等知名樂隊、音樂人巡演,也包括丹鎮北京等獨立音樂廠牌巡演,還有Beam!Beam!Show Case的特別企劃演出。
獨立但不孤立,這正是Indie Works之于獨立音樂的核心價值所在。
除了將音樂演出與版權發行完美結合,推動音樂人、樂隊發展更多的可能性。Indie Works還推薦音樂人、樂隊、音樂廠牌參與各類音樂獎項的評選,持續深挖音樂作品的價值鏈,給中國音樂市場帶來多元審美的覺醒。2019年,由Indie Works成員廠牌
太合樂人代理發行的爵士音樂人王晨淮的演奏專輯《The Journey》,獲得了第30屆金曲獎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在第三屆唱工委音樂獎CMA中,Indie Works成員廠牌及樂隊入圍其中11項提名,最終獲獎3項;在亞洲新歌榜頒獎禮上,刺猬樂隊獲得年度最具人氣樂隊獎;在第19屆超越流行音樂專業推薦榜單上,P.K.14摘得最佳樂隊、最佳搖滾藝人。Indie Works獲頒“年度最受矚目音樂機構”;2019網易娛樂盛典中,Click#15榮獲"年度最受歡迎樂隊";第四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上,刺猬樂隊的作品《火車駛向云外,夢安魂于九霄》獲得“年度音樂作品”大獎。
3、跨界融合立體營銷拓展音樂人的價值邊界
事實上,2019年行業更明顯可見的趨勢還在于,短視頻平臺上的音樂榜單和音樂流媒體平臺的榜單,重合度越來越高了。新興傳播平臺不斷涌現,強勢崛起。
“面對這樣一個快速變化、快速迭代的時代,我們要去想,到底什么樣的平臺、項目、產品、活動,可以幫助音樂人、樂隊贏取市場和口碑,助力音樂人、樂隊‘出圈’。”劉瑾認為,獨立音樂的宣發推廣不該止于版權分發和音樂演出,同時也應該跨界融合,深度挖掘年輕人喜愛的音樂場景和內容,比如視頻直播、商業代言、音樂周邊、潮流設計等等,讓營銷更立體化。
2019年,Indie Works戰略支持《樂隊的夏天》綜藝運作,把Indie Works成員廠牌的優質樂隊推向公眾視野,獲得空前聲譽之后,故事并沒有結束。Indie Works還根據不同平臺大客戶的品牌調性,根據不同的場景,立體地挖掘、創造“商業與藝術跨界融合”的共享價值;通過獨立音樂大數據,結合粉絲用戶畫像分析,幫助刺猬樂隊、Click#15、面孔樂隊、果味VC等參賽樂隊拓展商務合作,成功牽手奧迪汽車、三葉草、雪碧、歐萊雅、luckin咖啡、Vans、小米、京東商城、NARS、卡西歐電子樂器、領克汽車、首汽約車等知名品牌,在不斷給品牌客戶注入年輕、潮流文化的同時,也讓樂隊收獲了這些知名品牌的背書。
最近,Indie Works還與中國時尚女神馬艷麗團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自11月起開始陸續發售獨立音樂主題聯名款產品,第一期作品便是果味VC與面孔樂隊兩支重磅樂隊的聯名款,"白襯衫藝術"將成為"獨立音樂藝術"的頂級畫板。
在劉瑾看來,獨立音樂的藝術性與商業性并不矛盾。Indie之所以為Indie,因其追求真實的自我表達。而這,也是Z世代用戶的價值主張,正在推動全球包括音樂娛樂在內的消費潮流產生重大變革。合理的商業運作會放大獨立音樂的傳播聲量,有效拓展獨立音樂人的價值邊界;反過來,獨立音樂因其聚焦于情感,一種潛在的、能夠引起用戶共鳴的情感,也讓品牌、產品營銷更具娛樂力。
至于2020年Indie Works如何發力?劉瑾表示,“一站式服務,1+1+1+…>N”。Indie Works希望在明年進一步優化平臺的服務屬性,扎根獨立音樂,聚攏資源,持續發力。具體來說,就是計劃開展版權、財稅等系列分享課程、推動更多的跨廠牌合作、提供更豐富的曝光機會和渠道、提供更大的演出舞臺、拓展更多的商務合作想象空間等等,為音樂人、樂隊、廠牌提供更多基于獨立音樂本身的內容衍生、場景衍生和營銷衍生,把獨立音樂從“隨身聽”變成一種年青、潮流人群的娛樂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