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西方音樂學會副會長王晡教授著寫、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西方音樂史》面世,該書作為一部西方音樂通史類著作,將西方音樂的發展分八章鋪展,力求在對西方音樂學科領域的歷史史實、形態演變、觀念演進和學術方法的敘述中作出全面、完整的梳理,是一本體現了“全音樂史”觀念、以原創價值為主要特點的學術、教學著作。
西方音樂史
本書內頁
2019年12月26日下午,由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理論研究與文化引領”創新團隊主辦,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中國·西方音樂學會協辦的《西方音樂史》新書首發式暨相關學術講座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燕迪,上海音樂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劉麗娟,中國音協·西方音樂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本書作者王晡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蔡良玉,上海音樂出版社資深編審姚方正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首發式上,劉麗娟表示,《西方音樂史》是中國音樂學者站在當代回首西方音樂歷史的一次實踐和探索,更是一本真正由中國人書寫的西方音樂史著作。相信這本圖書對西方音樂專業領域的研究者、西方音樂學科的學習者及音樂愛好者們都有很強的實用與參考價值。
劉麗娟致辭
蔡良玉在為《西方音樂史》撰寫的序中說到,這本書至少有四大特點——細、新、融、拓。“細”即細致,各個時期的背景寫得都比較詳細,許多注解也較詳細;“新”即有新材料和新觀點,有力地補充和豐富了我們以往的音樂史之不足,提供了新的史料和視角;“融”即融合;“拓”即開拓,與傳統的音樂史不同,書中增設了討論“流行音樂”的一章,歸納了流行音樂的一般特點和音樂特點,又分門別類進行了詳細介紹。蔡良玉表示,王晡對學術研究持之以恒、甘于寂寞的敬業精神令人十分敬佩。
蔡良玉致辭
這本全彩印刷的新新《西方音樂史》,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圖書,不僅具有廣闊的藝術史與文化史的視野,還為90多萬的文字配入了1600多張圖片與200余篇聆聽導言,在史著形式理念上也有重大突破。
姚方正說,本書內容翔實、脈絡清晰,在大量歷史疑題(如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的發展邏輯、旋律和和聲的關系等等)上挑戰了學界鐵定的論斷,圖文相映的這部巨作,不僅外在引人,內在更值得思考。
姚方正致辭
首發式后,王晡在講座《邁步:著史Xu語》中,從“獨著原創、全音樂史、刷新經典、遵從規范、海量圖片和精粹導聽”等側面介紹了本書特點、研究方法和著史感悟。
為本書寫了序言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燕迪致辭
王晡自述:“這是一個中國人用漢語寫作的西方音樂《歷史》文本,他想讓中國人、也想讓外國人知道他所認識的西方音樂。”作者向各位與自己的成長和本書寫作、出版相關的師生、同學、家人、母校以及上海音樂出版社誠摯致謝。
12月27日上午,王晡教授又在上海師范大學作為“音樂學院高端學術講座”的組成作了近三小時的報告,兩次講座后都有對話討論。作者在著史觀念、論證和方法上的學術創新激起了學界強烈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