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麗
時至年末,網絡劇又掀起了一波觀劇熱潮。《慶余年》《鶴唳華亭》《劍王朝》《夢回》等劇相繼上線,在嚴寒冬日營造起熱烈的觀劇氛圍。其中,《慶余年》在收視熱度和觀眾口碑上皆穩居榜首,代表了2019年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劇的一個高峰。回顧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劇的發展歷程,從爆火到降溫、從無序到有序、從粗制濫造到精品頻出,最終印證了影視創作的一個規律:英雄不問出處,成功屬于精品。而精品網絡劇集的誕生,除了網絡文學IP本身的質量和流量,更需要影視創作者以“內容為王”的精品意識和對正向價值觀的堅持。
近十年來,一系列由網絡文學改編而來的古裝劇占據了熱播題材的半壁江山,并引發了現象級的觀劇熱潮,網絡文學IP一時間成為影視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搶購”熱潮也造成部分IP的濫用。然而,好的影視公司能夠撥開流量和熱度的云山霧海,從中發掘出好IP的真正價值,《慶余年》就是躲過急速開發的成功案例。2008年,《慶余年》在起點中文網的總點擊率超過2000萬,成為“年度最受歡迎的網絡小說之一”,代表那個時期網絡小說的高峰,收獲粉絲無數。劇版《慶余年》從出品人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新麗董事長曹華益,到編劇王倦、導演孫皓,乃至主演張若昀,都是原著的忠實粉絲。在《慶余年》開機儀式上,程武曾表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這部作品的忠實粉絲,在漫長的前期孵化過程中,有著很多共同的語言,正是同樣的愿望與理想,讓我們走在一起,我也相信,伴隨著這種信念與堅持,我們最終將不辜負所有人對這部厚重作品的期待。”《慶余年》蟄伏十年,在耐心的等待和精心的打磨后誕生,既獲得了觀眾口碑,還為男頻網絡文學IP打開了新的局面。
《慶余年》的成功也讓我們看到,精品劇集的推出,需要團隊自上而下追求和堅持“內容為王”。網絡小說版《慶余年》無論是作品立意還是文學風格,都稱得上是網絡文學中的“清流”,而劇版在改編過程中,也堅持著對美好品質和正向價值觀的書寫。主人公范閑在古代社會“闖蕩”,為的是建立一個人人平等、沒有尊卑貴賤的社會。這也使得他一反“爽劇”主人公設定,不是“只手通天”,而是在封建社會中,為了情和義,不斷反抗,艱難前行。為了好友滕子京追查真兇,深陷險境在所不惜;推崇親情大于禮教,所以痛陳父親對于次子范思轍的冷漠和刻薄;追求人人平等,生命可貴,所以不愿犧牲任何一個無名小卒的性命……范閑母親葉輕眉立在鑒察院門口石碑的文字,是這部劇所想要傳達的理念,也是范閑在劇中苦苦踐行的理想,“愿終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守護生命,追求光明,此為我心所愿,雖萬千曲折,不畏前行。”范閑是理想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化身,是照進封建社會的一道光,也是為熒屏前的觀眾展現美好品質的載體。正如程武對《慶余年》的喜愛,除了故事情節的吸引,更是被范閑的信念所打動:“人跟人之間不應該有階級和地位的尊卑,我們看到的不光是那種開了‘金手指’的天賦異稟的人的打怪升級,而是人所具有的非常難能可貴的美好人性。”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美好的價值內核之外,觀眾對于《慶余年》呈現出的精湛的演技和考究的制作也頗有贊譽。《慶余年》的拍攝時長達七個月,而促成這部作品則花費了三年時間。早在2017年6月,騰訊影業在上海電影節宣布拿到了《慶余年》2018年后的版權,并將以“五年三季”的模式啟動影視化開發。“五年三季”的安排,既有對于小說整體體量的考量,也開創了一種網絡文學IP開發的新路徑。
隨著《慶余年》的熱播,劇集本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凸顯。它的成功引起了影視行業對于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劇的再度關注,同時也提升了觀眾對于網絡影視劇品質的期待。可以預見,借鑒《慶余年》的成功經驗,在政策引導、平臺的助推下,越來越多精品網絡影視劇將點亮未來的熒屏。(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