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科幻:我從小就喜歡科幻電影
很多人了解李永樂,大概是從他對“閏年”的科普開始。視頻中,他用集合的思維計算出了公元1年到10000年之間究竟有多少個閏年,并以回歸年的知識解釋了閏年的設置規則。該視頻當日點擊量便過百萬,微博播放量過千萬。2018年高考前夕,一條題目為《考清華和中500萬彩票哪個更難?》的視頻再度成為熱搜。如今,他的微博粉絲已超350萬。
通過視頻不難發現,他善于通過生活中會引起人們共鳴及興趣的小場景,講述看起來深奧難懂的知識。他說:“一個科學理論,會體現在生活的不同場景中,有些場景你會感興趣跟你生活很近,有些場景你不感興趣而且很遙遠。我的科普方式,就是用有趣味的生活場景結合科學,給大家分析。”
如此授業方式,恰與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的初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番加盟,對他來說也很是期待:“我特別喜歡科幻電影,從小就喜歡。這次參加也非常開心、非常期待。”
聊節目:這片子看上去就很爽
“當我第一次看到《從地球出發》科幻劇部分的時候就被震撼了,無論是情節設計還是特效制作都特別好,看上去很爽。”面對采訪,李永樂微笑說道。
在參與了前三期節目的錄制后,他表示喻恩泰主演的《逆時旅人》是他最喜歡的故事:科學家回到過去想再見母親一面,結果卻造成了母親在原來時空車禍去世的意外。“這個故事邏輯嚴密,而且情節也很揪心,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沉浸在故事當中。”李永樂說道。
對于這檔節目,李永樂也是信心滿滿:“這檔節目以通俗易懂的電視語言剖析科學,讓普通人也能了解到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關系,了解到科學與生活的關系,滿足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我認為,《從地球出發》一定會有觀眾。”
說三體:建議拍成三部曲形式
提及科幻題材,不能不提的一個名字就是劉慈欣。對于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李永樂認為在科普推廣方面也有著積極意義:比如“光錐之內就是命運”這句話,普通人聽到時可能不太了解含義,但覺得說的特別好,但閱覽小說之后,便能知曉何為“光錐”,普通讀者也能更進一步了解科學。
而當被問到最想看到《三體》中的哪一幕場景被搬上銀幕時,李永樂毫不猶豫地回答“每一幕”,他更是建議《三體》可以拍成三部曲的形式,完整展現波瀾詭譎的宇宙時空。
講科普:宇宙拔河輸贏得看質量大小
作為物理老師,豈能少得了對科學知識的普及?采訪中,李永樂也開啟科普小課堂。
在太空中拔河,如何能贏?李永樂表示:主要看體重,體重大的一定贏,體重輕的一定輸。根據物理學上的能量守恒定律,宇宙中的質量大小就是王道。盡管太陽和木星幾乎同時形成,但太陽質量大,因此木星沒能成為恒星。看來,能否成為恒星還得看自身硬實力啊!
未來,地球人和外星人究竟誰會先發現對方?李永樂表示:當前科學界擁有不少說法,如地球獨特說,即宇宙中只有地球;大過濾器理論,即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會自動消亡;動物園理論,即人類就像是動物園中的動物被限制在銀河系內,而外星人正在園外觀察。未來究竟如何難以判斷,只希望若有一天相遇,雙方能和平相處。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明白,科學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國家相信科學,這個國家才能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才能有光明的未來。”